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舞剧创作的时代表达
——从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看舞剧创作的多元图景
作者:陈伟科
近日,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评奖的结果揭晓,四部作品获得本届“荷花奖”舞剧奖。纵观入围终评的六部舞剧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多元,展现出当代舞剧创作的蓬勃生机:从《雷雨》的文学哲思到《英歌》的非遗传承,从《破冰》的现实锐度到《孩儿枕·家和兴》的人间烟火,从《杨家岭的春天》的革命画卷到《10909》的深海史诗,每部作品都独具特色,共同勾勒出当前中国舞剧百花齐放的艺术图景,体现出舞剧创作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坚定步伐。

舞剧《孩儿枕·家和兴》剧照
本届入围作品题材广泛,呈现出一幅多元共生的时代画卷。《破冰》与《10909》均属现实题材,以当代视角聚焦当下生活;《英歌》借助潮汕地区的非遗元素,将富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与浓郁地方特色的英歌舞以戏剧化手法搬上舞台,实现跨时空的艺术对话;《孩儿枕·家和兴》融入民间神话色彩,生动诠释了“让文物活起来”的时代命题,更为观众打开一扇通往宋代市井生活的时空之门;《雷雨》改编自曹禺经典剧作,以导演独特的视角进行解构,由“侍萍凝眸”开篇,通过八场戏串联起一场由偶然与注定写就的宿命故事,在保留原著人物戏剧矛盾的同时,完成从话剧到舞剧的艺术跨越;《杨家岭的春天》讲述了延安时期文艺工作者的故事,选取古元创作的《抗旱》《挑水》《收获》等经典版画作品为创作素材,视觉层面融入了版画特质,生动再现了那段充满理想与热情的红色岁月。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人间烟火,是艺术创作得以触及心灵的重要媒介。舞剧创作要真正表达时代,就必须细腻描绘生活中的温情与真实。《孩儿枕·家和兴》采用平民视角,通过时下微短剧中流行的“穷小子”与“富家千金”的角色反差,营造了喜剧气氛。将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邻里亲朋间的欢声笑语戏剧化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绘就了一幅家庭美满、社会和谐的生动景象。《10909》表现了科研工作者的水下工作场景,给观众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该剧充分使用科技化的手段和符号,不仅丰富了演员和舞台空间的动态关系,营造出一种既真实又梦幻的舞台氛围,同时也形成了极具创新性的舞台视觉表达,展现了中国科技发展背后的艰辛与辉煌。

舞剧《10909》剧照
这些触及时代的表达,是对艺术创作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与把握,是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抽丝剥茧层层深入,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雷雨》在探索经典文学文本“身体转译”的过程中,呈现文字之下纯粹的情感流动,从而达成对原作的深度再创造。《英歌》将英歌舞贯穿始终,以中华民族精神为主线,展现人物情感蜕变与成长历程,赋予英歌舞新的时代内涵和审美价值,使观众感受到中华战舞的艺术魅力。作品立意中,承载着中华儿女为国家“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志节。
时代表达,寄托着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是对幸福、安宁、和谐生活的渴望。《杨家岭的春天》的幕与幕之间,通过当代美院学生的视角,带领观众重回那个物资匮乏却精神富足的年代,感受热血青年奔赴延安、投身革命的理想之光。《破冰》在警匪矛盾的叙事之中,构建舞台艺术的非常态化现实,重构舞蹈美学,深化主题表达,生动再现了缉毒警察对人民的忠诚与奉献。
综观本届“荷花奖”舞剧作品,从经典改编到非遗活化,从历史回望到深海探秘,其最可贵的探索在于让艺术真正回归本体:舞蹈不再仅仅是故事的图解,而成为通过肢体语言本身挖掘情感深度、传递时代精神的独立叙事。这为舞剧突破文学或戏剧的叙事依赖,形成自身独特的美学体系,提供了富有启发的实践。
菰蒲满路荷花香。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也在不断更新。舞剧创作不能止步于对时代表象的描摹,而应深入挖掘时代背后的精神内核,用舞蹈语言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用中国舞剧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博士生,一级编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