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作为“总体性”的王蒙——读《猴儿与少年》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作为“总体性”的王蒙——读《猴儿与少年》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03-30 09:04

  作者:于京一

  匈牙利文学批评家卢卡奇将历史看作是感性、动态且包涵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体,并寄希望于小说这一现代文学形式以达成某种超越,实现“总体性”的复归。

  就当代文坛而言,王蒙是为数不多可以呈现并有能力实现卢卡奇哲学梦想的作家。王蒙经历过新中国成立前直至当下中国各个时段的历史大潮,他是作家、主编、批评家、文化与政治活动家,多重身份的叠合决定了他必然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存在。而生命的长度、阅历的厚度、思想的深度和激情的强度,使王蒙深入而丰富地介入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特别是文学生活,其长篇小说新作《猴儿与少年》,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耄耋之年的王蒙,站在个体人生的顶点,回望历史、俯瞰世事,深远宏阔的阅历与眼界,使其更易回归总体性的人间现实与历史理性。在《猴儿与少年》中,他的指点江山或自我抒怀,于无形中裹挟着历经风雨的复杂况味:幽默、揶揄、慷慨、豁达、较真、宽容等诸种富含生命质感的叙述姿态相互碰撞,交织为一体。小说安排主人公施炳炎(鲐背老人)和王蒙(耄耋老人)进行意识流式的跳跃性、片段式的谈话体叙述,一方面贴合老年人的思维特征与交流语态,另一方面以长寿之人的视点来完成对个体与历史关系的评判。这种叙述方式至少呈现出三个特征:时间久、体量大、穿梭自由。在时空的恣意穿梭中,人物主体既实现了对往昔的回忆、对当下的体验和对未来的展望,又不失时机地从一生体验中展开对历史及历史中人的总体性审视与评判。毕竟,很多细部的东西,唯有在更久远的回望中才可能真正闪耀出意义的光芒。

  《猴儿与少年》关注的中心是人,它的反思性既体现在对过往历史的深刻洞察上,更体现在对历史主体(人)的重新打量和裁定上。小说开篇回望上世纪50年代末时,摈弃了教科书式的冷漠评判,而代之以一种辩证理性的还原式展开与回望式品味,并辅以施炳炎青春个体的热情参与和切身体验。这让作品有一种扑面而来的质感和温度,散发出热辣辣的生活气味与时代气息,既有时人的兴奋、热烈、快乐、嫉妒和斗争,也有耄耋之年回顾往昔时的叹惋、和解、快慰与自哀。百年回眸,王蒙展现的不只是“青春万岁”,更意在阐明“生活万岁”与“生命万岁”。

  《猴儿与少年》虽然篇幅不长,但颇具史诗品格,其中的主人公是活生生的丰满的人,呈现的是有机的火热的生活本身,其最典型的特质是家国一体,个人与历史浑然交融。一方面,人物的生命历程赋予历史以鲜活的形态和可感的温度,让历史以充满热烈与激情、纯真与挚爱的活泼面貌一一呈现;另一方面,历史也赋予个人主体性,给人以自豪、自信甚至自恋。在历史构筑的巨大风洞里,个人并非只是任由其裹挟的无奈的枯枝败叶,而是真挚地燃烧了自我、奉献了力量,这是王蒙的历史观,也是他在小说中希望表达的。

  具体分析小说的主人公施炳炎,其历史主体性,鲜明地体现在从城市来到农村,在筑路、背篓中实现身体重塑的过程。他将1958年进山的这一天看作“新生”的起点,因为在这天的负重跋涉中,他猛然发现了自己“累不死也折不断的身子脖子关节四肢”,发现了自己坚强皮实韧性的“耐苦性”和“预应力”,他是“砸不烂推不倒碾不碎”的。随后在大核桃树峪的体力劳动中,施炳炎只3天“就感悟到了十根手指头加热、加粗、加力、加硬度、加生长”,劳动一周又发现了手掌上的坚硬茧子以及身体力量奇迹般地增强。这些慢慢苏醒的身体体验,意味着被压抑的青春的爆发与兴奋,沉重的劳动唤醒了生命的力之美,展示出虔敬的仪式感和救赎感,由此发现并熔铸了新的自我。在之后“最迅速、最自然、最放任随性痛快淋漓”的雨季造林中,主人公感受到的是“逍遥奔放、自由天机、恢弘驰骋,天地大美,道法自然”的人文“狂欢嘉年华”,让主体之美获得了进一步的大释放。

  当然,这种历史主体性的凸显不仅体现在小说中人身上,而且发自作家肺腑。在一次访谈中,王蒙说:“我赶上了激情的年代,沉重的苦难、严肃的选择、奋勇的冲锋、凯歌的胜利,欢呼与曲折,艰难与探索,翻过来与掉过去……而我活着经历了、参与了这一切,我能冷漠吗?我能躺平吗?我能麻木不仁吗?我能不动心、不动情、不动声色,一式36.5℃吗?”这种历史主体意识的凸显,显然也是“耄耋少年”王蒙能写出《猴儿与少年》的原因。

  《猴儿与少年》的宏阔与丰富还体现在文体的融会创新上,使得小说具有强烈而鲜明的互文性。融现代情境或文化意味于古诗词、歌谣而改之,骈散交织、戏仿频仍,颇有语言冲浪之感。小说结尾对2023年重返大核桃树峪的情景展开美好想象,既与书名“猴儿与少年”散发的青春阳光气息呼应,也表征着对社会未来的希冀与渴盼。

  (作者系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教授)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田 广:冷峻的目光,悲悯的情怀

  • 陈娅玲:戏曲“流量”能否变“留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