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秦岭里人与动物的和谐共生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秦岭里人与动物的和谐共生

来源:西安日报2022-04-08 14:39

  作者:秦延安

  人类有生活法则,动物有生存智慧。以秦岭为书写对象的著名作家白忠德在其新作《秦岭的动物朋友》中,以生态的视角,幽默风趣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多种秦岭珍稀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状态,让我们透过这些动物看到秦岭的神奇,懂得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秦岭里人与动物的和谐共生

  该书是作者创作的第12本散文集,也是其中第6部与秦岭相关的生态人文作品。书中以“秦岭四宝”等多种秦岭珍稀动物为叙写对象,用文学化的表达方式,描摹它们的日常生活和性格命运,反映秦岭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和人文特色。在书中,作者对秦岭珍稀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动物的观察细致入微,用拟人的手法让我们看到秦岭动物们的多面性格和生活故事,既普及科学知识,又表达人类对动物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呼吁人的责任与担当,实现人与动物、与自然和谐共生,使我们懂得以平等之心真诚之意与大自然中的生命个体交流对话,自觉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践行者。

  实际上,动物有时比人更聪慧、更有人情味。沉默的竹鸡,一旦“天作怪”地叫起来,第二天肯定变天下雨。金丝猴母子情愿共同死在猎人枪下,也不愿意舍弃对方独自逃生。大自然的残酷,让动物知晓适者生存,勇者强悍。为了活下来,动物的教子之道异常严格,对自己的孩子爱而不宠,很讲究方法。同是哺育后代,朱鹮夫妻俩轮流捕虫喂食孩子,既享受了天伦,又都不会过度疲累。教育孩子更是绝不娇惯,朱鹮宝宝们会通过“打架”的方式,从爸爸妈妈那里多分得一杯羹。孱弱者终被淘汰,因为它们知道,获胜的宝宝身子强壮,更能经历未来生命的挑战。熊猫妈妈也深谙此道,从不娇惯孩子,手把手传授孩子一整套取食、爬树、避险、逃生的生存本领,培养它们独立的生活能力。等孩子成年后,还要强行赶走,让其自谋出路……这些动物的教子之方、生存之道,是我们从未深入理解的,有时也难以企及。认识动物的哲学,能让我们以神奇的方式扩展自己的思维。

  秦岭不仅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还是野生动物的生存净地。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与动物相处得异常和谐。“野鸡、锦鸡、杜鹃、竹鸡、画眉、斑鸠,是我小时常见的,听着它们的歌声,看着它们嬉戏,我就像一棵小树不知不觉长大了。”美丽的环境不仅让秦岭成为动物的天堂,也让人生活得更加舒适。在秦岭这片世外桃源中,人与动物朝夕相处相得益彰。羚牛观望村民举办婚礼,对人们的“相送”毫无惧色,饱餐之后才潇洒离去。虽然人们经常与羚牛碰面,却从未有过纷争。天黑了,羚牛经常趴在窗前,透过玻璃和人们一起看电视。生性脆弱、敏感的朱鹮,被喻为环境监测鸟,哪怕是丝毫的污染和惊扰,它们都不会妥协,即使自己命郧当场。所以,当地人将朱鹮视为吉祥鸟,它们飞过头顶是“红(鸿)运当头”,有它们日日相伴,定会风调雨顺。这种相处之道,让我们明白,这些珍稀动物选择落脚秦岭,不仅是秦岭生态环境好,更因为这里的人懂得敬畏动物,尊重动物,保护动物。而与动物为邻,也让他们的生活变得异常丰富多彩。

  大自然从不会亏待任何人。善待动物,就是善待人类自己。保护秦岭,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秦岭良好的自然环境,不仅是万物生灵的天堂,还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最好馈赠。我想,这是这本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秦延安)

[ 责编:吴悠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