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现实题材网络文学正打开广阔天地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现实题材网络文学正打开广阔天地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04-11 09:21

  作者:孙佳山

  对于现实题材的把握、演绎和诠释,在相当长的周期内,被认为是报告文学、人物传记等纯文学的固有专属。然而,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媒介迭代效应的不断外溢,网络文学在我国文艺创作中的角色和作用愈发凸显,特别是在现实题材创作上,网络文学已经完成了从异军突起到引领创作方向的结构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曾几何时,宫斗、玄幻、言情、悬疑等特定题材和类型占据了网络文学的主流,直到2009年,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以阿耐的《大江东去》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为代表,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开始了由支流向主流迈进的征程。近年来,《无证之罪》《大江大河》《隐秘的角落》《少年的你》等现实题材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精品佳作相继涌现,收获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实现了叫好又叫座。相关题材和类型也进一步细分和沉淀,《浮沉》《欢乐颂》《都挺好》等都市情感题材和《沉默的真相》《摩天大楼》《阳光之下》等涉案题材,已经成为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品的稳定输出。不仅如此,《少年的你》等作品,为解决困扰网络文学多年的“甜宠风”“总裁风”等痼疾做出了有效努力,并且为完善影视作品的题材、类型做出了非常具有行业价值的探索。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生态格局得到了进一步丰富,既有《我不是村官》《樱花依旧开》《传国功匠》《朝阳警事》《特别的归乡者》《你好消防员》《极道六十秒》《我的祖国我的生活》《大山里的青春》等展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故事,也有《大国重工》《重卡雄风》《浩荡》《复兴之路》《春雷1979》《铁骨铮铮》等聚焦产业工人托举起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科技工作者积极攻克“卡脖子”难题等各行各业的奋斗故事,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的自信自立自强和志气骨气底气。

  其中,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中国作协联合推介的25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网络文学作品、获得2021年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的《大国重工》,在对穿越类型进行现实题材改造的基础上,通过展现改革开放初期干部群众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精神风貌,彰显出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可以与社会主义工业文学传统有机融合的巨大表意空间,这亦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大硕果。而2020年“优秀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入选作品《他从暖风来》,将视角投向了远在非洲的联合国维和任务和“一带一路”建设。这鲜活地昭示着网络文学触觉敏锐、形式灵活等媒介优势。无疑,与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相比,纯文学虽然在小说技巧等方面更胜一筹,但在思想性、文化表达等层面,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却蕴涵着诸多潜能,并触达更为广泛的人群、圈层和地域。

  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优异表现,正助推我国网络文学进一步实现主流化、精品化。中国作协2020年网络文学影响力榜单中的10部网络小说,有《情暖三坊七巷》《大国战隼》《长乐里:盛世如我愿》《北斗星辰》等多达7部现实题材作品。2020年入选国家图书馆永久典藏的网络文学作品中,也有《大国重工》《朝阳警事》《相声大师》《大医凌然》《手术直播间》《美食供应商》等14部现实题材。

  当下,现实题材网络文学正在打开新的广阔天地,这既是其自身在题材和类型上的不断拓展,也是作为通俗类型文艺的网络文学,正在打开纯文学尚没有完全触及的文艺经纬。除了影视领域之外,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蓬勃发展,还为现实题材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等其他艺术门类储备了充足的文化势能,产生了产业链条意义上的IP联动效应。在此基础上,极具跨媒介、融媒介等“高维”媒介优势的中国故事,既拓展、丰富了我国文化艺术的版图和生态,也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艺发展,提供了不同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路径的文化参照。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中国经验,正在脚踏实地迈出国际化的步伐。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孙亚儒:夸父逐日式的悲剧美——海子史诗意象解读

  • 《保你平安》:超越个人梦想的平民英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