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情景喜剧“沉默”十年 再崛起需进行全新领域探索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情景喜剧“沉默”十年 再崛起需进行全新领域探索

来源:华西都市报2022-04-19 10:38

  作者:徐语杨

  曾几何时,人们每晚守在电视机前准时收看《家有儿女》《武林外传》,上百集的电视剧都能追完。1993年,我国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播出,30年过去,依然有人记得它的剧情。哪怕是有争议的《爱情公寓》,也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并且捧红了几乎所有主演。然而,它却成为近年来最后一部让观众记忆深刻的情景喜剧了。

  十余年的时间里,我们几乎再难看到一部优质情景喜剧,连《武林外传》中饰演白展堂的沙溢也感慨道:如今似乎没有人会耐心地写情景喜剧的剧本了……

  为何情景喜剧会发展至此?目前国内情景喜剧市场是怎样的状态?全国首档情景喜剧综艺节目《开播!情景喜剧》日前播出,记者采访了业内人士,试图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从辉煌到没落

  情景喜剧为何“不行了”?

  情景喜剧最早起源于国外,引入国内后,曾经开出过非常绚丽的花朵。1992年播出的《编辑部的故事》,虽然还未正式引入“情景喜剧”的概念,但是已经具备了情景喜剧的各项要素,播出后引起了广泛热议,成为经典。尤其是其中幽默讽刺的台词,将社会热点话题融于故事,收获了大批观众。1993年,随着“情景喜剧”的正式命名,《我爱我家》在一大批实力派演员的共同努力下诞生。宋丹丹、葛优等演员也因此成为喜剧界的一哥一姐。

  之后,情景喜剧又迎来了《闲人马大姐》《东北一家人》等优秀作品。《闲人马大姐》在当年可谓风靡一时,收视率仅次于《天气预报》,家家户户从老人到小孩,无一不追马大姐。而后又有《家有儿女》,该剧让杨紫、张一山等童星广为人知,并成为90后的儿时记忆。

  而2006年播出的江湖题材情景喜剧《武林外传》,成为现象级制作。在该剧参演人员中,没有一个是当时的知名演员,但在播出后十余年的时间里,却反复在各大卫视轮播,也由此捧红了闫妮、姚晨、沙溢等如今的一线演员。

  情景喜剧的最后一个高光时刻,来自饱受争议的《爱情公寓》。而在此之后,已经很久未见能引起全民热情的情景喜剧了。有评论者甚至认为,00后已经不知道情景喜剧是何物。

  成都文旅集团兴文投资公司总经理、同时也是《开播!情景喜剧》总制片人的赵斌谈到,情景喜剧已经沉寂较长时间,不少观众如今都带着“怀旧”的心情来看情景喜剧。《武林外传》《我爱我家》这些经典情景喜剧到现在都是很多人的“下饭神剧”,“葛优躺”甚至被做成表情包在微信上广泛传播,说明观众们并没有忘记情景喜剧。

  赵斌认为,情景喜剧在近年来的衰落是值得行业深刻反思的。“固然,一方面确实是因为观众的需求在多样化,而类型化的影视作品也越来越多,影视剧创作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情景喜剧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但更为重要的是,影视创作者们还缺乏对情景喜剧的专门研究,尤其忽略了新时代社会背景下,观众们对情景喜剧的需求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特别是手机端的出现,小屏观看和碎片化时间,都对传统情景喜剧提出了新要求。”

  长期从事喜剧影视编剧的业内人士达远告诉记者,在情景喜剧盛行的年代,智能手机还未流行,人们收看影视节目的唯一途径还是电视。“大屏更有利于家庭集体观看,而如今都是小屏时代,从老人到小孩都习惯拿着手机满足娱乐需求。”而情景喜剧多数是家庭剧、日日剧,多则数百集,的确已经不能适应这个智能手机的时代。

  如何实现情景喜剧的“复兴”?成为近几年来行业里频繁讨论的话题。

  现在不需要情景喜剧了?

  需用新的形式展示

  值得欣喜的是,虽然情景喜剧看似处于停滞状态,但“喜剧”这个大类别,一直拥有极强的生命力。近年来,喜剧以综艺、脱口秀、段子、网络“热梗”等各种形式出现。因此也有一种观点,认为目前的时代已不再需要情景喜剧,只要能逗乐观众,任何形式都可以。

  但赵斌并不这样认为,“现在依然需要情景喜剧,只不过要用新的形式去展示情景喜剧,不能再沿用曾经的那一套了。”毕竟,情景喜剧包含的对社会问题的探讨也是其他形式无法企及的。也正因如此,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情景喜剧必有一次“复兴”。

  在各行业开始纷纷探索情景喜剧的创新创造之际,成都文旅参与出品的《开播!情景喜剧》正在进行一个全新领域的探索——“剧综联动”。赵斌解释,所谓“剧综联动”,已不是传统舞台表演形式,也不是简单地将情景喜剧内容搬上舞台,而是用“影视化”多视角、多维度展现情景喜剧的孵化过程。据悉,节目启用了国内最大的1.2万平方米的录制场地以及6大移动车台,力求能够完整还原情景喜剧生产场景与工作流程。

  “目前我们节目有八个剧组,所拍摄的情景喜剧项目将经过‘内测’‘公测’‘上线’等赛段,最终选出一部‘年度冠军剧’。并且,会将冠军剧目进行正式投拍及发行播出,还会跟进其他剧目的投拍工作。”赵斌说。

  成都具有天然喜剧基因

  喜剧人才层出不穷

  作为地方文旅,成都为何想在情景喜剧上推陈出新,它和成都的文创、旅游业又有何种关系?赵斌解释,首先是在影视行业,很多种类已进入了瓶颈期。这种“卡”感不仅体现在市场目前出现的饱和甚至饱胀状态,最令人担心的是,过于同质化和“一窝蜂”,导致了观众审美疲劳,失去观众是对创作最大的打击。“但怎么突围呢?大家都在努力想招。我们的想法就是推出‘新物种’。情景喜剧就是我们比较愿意去尝试的突破口。”

  而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成都是一座拥有天然喜剧基因的城市。在四川出土的“说唱俑”早已证明,蜀人天生具有诙谐、幽默的性格特征。“成都是一座包容性很强的城市,成都人天生带有较强的幽默感,比较乐观,也容易自我化解一些矛盾,所以诞生了李伯清等巴蜀笑星,也有一大批喜剧人才长期向各大喜剧综艺输送。”赵斌提到,成都文旅近期布局“文旅+影视”新赛道,不仅仅是想成为影视精品生产创作的出品者,更想借助一个个优质影视项目,提高“成都造”的能力,提升“成都生活方式”的影响。

  “文旅产业和影视产业都是文创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具有长链条、长布局的特点,换句话说不是靠单打独斗,仅依靠某一个项目某一个企业就能成功的。我们要做的是连续打造一个又一个精品项目,一起落地成都,扎根成都,打造具有互相支撑能力的影游生态圈。”赵斌表示,此后,或许还有创意中国(成都)喜剧节、中国故事村即将落地成都。(徐语杨)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刘上生:宝黛之恋“情”“理”矛盾的艺术处理

  • 戏曲微短剧:中华戏曲创新传播的新范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