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学人“马老师”和他的两个中国学生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学人“马老师”和他的两个中国学生

来源:北京晚报2022-04-30 11:37

  作者:赵慕宇

  自从马林诺夫斯基《一本严格意义上的日记》1967年出版以来,围绕这位现代人类学奠基者建立起的英雄神话已经破灭。在这部用波兰语书写的私人日记里,马林诺夫斯基有违一名人类学家应有的理解“他者”形象,暴露出他在西太平洋小岛上做田野调查时无以复加的厌烦和苦闷,甚至对当地土著极尽辱骂之词。

  马林诺夫斯基的日记不仅令世人大跌眼镜,随后更引发了人类学界持续多年的争论。作为英国功能主义人类学的开山祖师,马林诺夫斯基在英国人类学家亚当·库珀(Adam Kuper)的《人类学与人类学家:二十世纪的英国学派》一书开篇仍然遭遇了被“祛魅”的对待。这本学科史著作1971年一经问世,就因揭露了这位学科创始人不太光彩的一面而在本国人类学界内部掀起轩然大波。

  在亚当·库珀的论述中,马林诺夫斯基显得专制而自恋,几近“学阀”,他不但要求所有学生忠实于他,还排斥异己,嘲笑不同观点。然而放在今天看来,亚当·库珀对这位学科创始人的描述着实算不上过分,至多是把马林诺夫斯基作为一个普通人进行还原,更何况书里也充分肯定了他的学术成就。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是马林诺夫斯基培养学生的大本营,在介绍他“最国际化”的学生群体时,亚当·库珀提到了中国人费孝通和许烺光(Francis Hsu)的名字。

  费孝通作为中国社会学的一代宗师,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可谓大名鼎鼎,几乎无人不晓,他的代表作如《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等更是影响深远。费孝通习惯称呼马林诺夫斯基为“马老师”,他曾在《留英记》《重读〈江村经济〉序言》《读马老师遗著〈文化动态论〉书后》等多篇文章中介绍过自己跟随马老师学习的情况以及他对马老师学术思想的理解。近些年,因为新发现的一封费孝通致马林诺夫斯基信札,两人的师生情谊和学术观念再次成为学界议论的热点。(参陈心想《费孝通致马林诺夫斯基的一封信》,载《书屋》2016年第8期;梁永佳《打算研究“宗教”的青年费孝通》,载《文汇学人》2017年2月17日;吴景键《中国社会人类学的“船长”》,载《澎湃新闻·上海书评》2019年3月8日)

  相较而言,许烺光在国内的名声则微弱许多。这一方面是因为许烺光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美国大学任教,与国内学界少有联系,另一方面是他的全部著作都是先用英文撰述,而后再被翻译成中文,且目前仅有两本《美国人与中国人:两种生活方式比较》(华夏出版社,1989)、《宗族·种姓·俱乐部》(华夏出版社,1990)被中国大陆引进出版。

  “许氏的名字与文章,在1980年代‘文化热’的时候,曾经被多次提起,但那个时候,他的英文著作并没有大量翻译进来,最被引证的,除了有关中国人和美国人的那一本外,大概是《祖荫下》,但是真的能看到的,也只是片段而已。”许烺光留给国内学人的一般印象,大概可以用葛兆光在《且借纸遁:读书日记选》中的这段话说明。

  许烺光1909年生于辽宁,早年先后在沪江大学、辅仁大学读本科和研究生,1937年考取中英庚子赔款留学奖金赴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成为费孝通的师弟(虽然比费年长一岁),两人还做过一年的室友。关于许烺光在英国师从马林诺夫斯基的情形,《边缘人:许烺光回忆录》(台北南天书局,1997)中曾有记述:

  “我们上马林诺斯基的课最大特色是全班三十多个人,门窗紧闭,人人抽烟,如果我想避开别人抽烟,只有离开教室一途。为了对抗别人吸烟,我也只好吸起烟来。”

  “在马林诺斯基的研讨课上,除了大家抽烟的共同兴趣外,他也谈到不少宇宙间某些固定规律和概念,这些引起我对心理人类学的极大兴趣,不过他所谈到的几项基本层次定理,如食物与性的需要等,却不能满足我的求知欲,因为在基本层面上,人与其他动物可以说毫无差异。”

  “马林诺斯基是我留学英国时的导师,一年后他厌倦了英国战时的情况,就转到美国亚历桑纳州吐森市。……在马林诺斯基赴美之前,他对我研究计划的洞识和热心,处处显示对我个人的关心,因此我认为他是我今生遇见的最好老师。”

  回忆录中,许烺光还爆料说马老师的研讨课上有一位“富有的老处女安德森小姐”一直希望能嫁给马老师,为此花费很多金钱,但马老师始终不为所动。

  取得博士学位后,许烺光接受师兄费孝通的邀请,回国在云南大学与燕京大学合办的“社会学实地调查工作站”(因躲避日本空袭,1940年迁至昆明近郊呈贡县城内的魁星阁)工作。“魁阁”时期,费孝通对许烺光的研究工作相当满意,但许烺光却因与另一位人类学者陶云逵的个人嫌隙而辞职转往迁至大理州喜洲镇的华中大学任教,一年后才又重回云大。1943年冬,许烺光携新婚不久的夫人一起赴美访学,随后在美国西北大学获得教职,成为该校第一位正式受聘的中国教授。

  在海外,许烺光一直致力于“大型有文字社会”的比较研究,先后赴欧洲、印度、日本等地进行田野调查,并出版了多种人类学专著。1972年,许烺光以“外宾”身份获准访华,在中央民族学院参观时,他得以和30多年未见的老友费孝通重逢。关于这次会面,许烺光在回忆录中说道:“我们笑谈过去在伦敦同学时在马林诺斯基教授班上上课及后来在云南大学共事的情景。”这是师兄弟二人最后一次会面。1999年,许烺光在美国旧金山逝世。六年后,费孝通在北京逝世。(赵慕宇)

[ 责编:刘朝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离职》: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职场人生

  • 陈一军:盛大的敦煌,盛大的散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