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解码现实题材剧“破圈”现象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解码现实题材剧“破圈”现象

来源:人民日报2022-05-12 10:14

  作者:王 瑨

  《人世间》“全家人都爱看”,收视率创下2019年以来国产电视剧最高纪录。《山海情》热播,观众们为金滩村的水、电、树、蘑菇操碎了心。2014年首播的《父母爱情》,是电视台重播次数最多的电视剧之一,被不少观众称为“《西游记》之后的长青剧”……现实题材爆款剧带动追剧热、讨论热、传播热,跨越代际、跨越媒介持续“圈粉”,实现口碑收视双丰收。

  全媒体时代,这些作品为何能吸引大批年轻观众?其创作共性是什么,呈现出怎样的传播特征?解码现实题材剧“破圈”现象,将为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带来启示。

  让观众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故事是生活的隐喻,电视剧所讲述的故事凝聚着人们的集体记忆,表达了人们的共同期盼。受到大众喜爱的作品能让人产生代入感,“故事与我有关”“精神令我感动”“情绪感同身受”……“破圈”传播是因为引发了共鸣。

  重大主题的呈现中,时代“在场”。《人民的名义》展现国家反腐力度,《功勋》将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人生融于新中国发展史,《大江大河》描摹改革开放过程中奋斗者“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的精神特质。这些作品敢于直面现实的真问题,善于多视角反映时代、精雕细琢刻画人物。观众在时代的大江大河中,记住了一朵朵奔腾激越的浪花。

  熟悉场景的构建中,生活“在场”。《父母爱情》的松山岛上,安杰和江德福用包容与理解汇成爱的细水长流;《人世间》的“光字片”里,周家人的顽强坚韧、“六小君子”几十年的友情尽数展现。独特的叙事空间,熟悉的中国家庭,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共情。

  平凡故事的讲述里,情感“在场”。《情满四合院》里,有傻柱给四合院老人孩子每天带的“存量菜”,还有地震时各家各户凑来搭棚的原木柱子。《小舍得》中,有家庭教育的矛盾,更有共同追求幸福生活的努力。这些剧从生活中萃取的,是静水流深的温情。

  爆款剧的传播力,来源于社会热点、民生焦点的主题设置,更得益于打动人、有说服力的叙事,让观众看到普通人战胜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看清信念、勇气、坚守从何而来,看懂一种精神怎样形成。正如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戴清所说:“优秀的现实题材剧更注重把握审美意蕴的醇度。创作者不只满足于发现社会现实与时代生活的浅层真实,更着重透视题材和主题背后的社会脉动与文化肌理,让观众‘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山海情》播出后,不少观众对“脱贫攻坚”有了不同层面的具象感知。它可能是扶贫干部马得福面对困难从未“躺平”的态度,可能是菌草专家凌教授说的“菇民任何问题都是我们要无条件解决的大事”,也可能是白校长劝山里孩子读书、修好学校破烂小操场的执念……一名00后网友评价说:“看了剧,才知道书本中‘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是怎样的过程,懂了背后的苦、背后的情,知道‘他们多使劲地想把日子过下去’。”

  可信度建立在高品质之上

  剧本是一剧之本,好剧本为好故事打牢地基。近年来,优秀文学作品不断为影视创作提供坚实的文学基础,《平凡的世界》《大江大河》《装台》《人世间》《开端》等电视剧都改编自文学作品,影视二度创作将扎实的生活细节、深厚的精神内涵形象化,影视与文学相互增色、彼此赋能。

  剧作扎实、细节耐看、人物“不悬浮”,让观众体会“真”,他们才能跟随剧情体验、思考,跟随人物喜悦、悲伤。剧中的人物角色,没有顺风顺水的“主角光环”,更没有完美无瑕的人物设定,只有取材和浓缩自生活的真实。《装台》中,以舞台装卸工人刁大顺为代表的小人物,接地气、能吃苦,他们对生活的韧性、信念和希冀那样强烈,对人生向美向善的追求似有浓浓暖意,焐热了观众的心。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胡智锋认为,“正因这种温暖、光明、积极的底色,现实题材剧才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优秀的现实题材剧,真实与真诚缺一不可。”

  故事的可信度建立在剧情、人物乃至道具置景的高品质之上。如今,“网生代”观众会因为一个穿帮的道具、敷衍的布景、出戏的表演而“果断弃剧”,也会被创作细节的匠心与诚意“实力圈粉”。优秀现实题材电视剧,用点点滴滴组成可信的故事场域、可感的审美体系,在生活里掘一口深井,打出滋味清冽的甜水。

  《山海情》剧组在戈壁滩一砖一瓦盖出了金滩村,剧中呈现的是亲手沤肥养的蘑菇而非道具。筹备《鸡毛飞上天》时,编剧申捷6年去了8次义乌,和义乌商户们同吃同住,跟着他们进货练摊。演员李雪健在《嘿!老头》中饰演患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他曾去养老院观察生活:“阿尔茨海默病的病情程度不同,要对人物有判断,他属于哪种情况,就会有相应的表现。”《平凡的世界》开机前,剧组在陕北农家体验生活。饰演孙少安的演员王雷说,他与乡亲们像家人般相处,中午推开老乡家门,老人家就会问“吃面条还是晒的馒头片儿”。时至今日,王雷还记得双水村的平面图,“我好像能透过茅草、房檐看进一户户人家里,谁家在吃饭,谁家的娃娃在地上玩儿”。

  多渠道传播助推好剧“破圈”

  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的《2021中国电视剧发展报告》,“2021青年观众最喜欢的十部国产剧”中,现实题材电视剧占6席。《人世间》的观剧用户画像显示,30岁以下的年轻用户占46.8%。《父母爱情》《山海情》等爆款剧在影视评分网站名列前茅。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不仅自己爱看现实题材剧,也通过多种传播渠道与手段,助推好剧“破圈”。

  “实时追剧”,是近年来国产剧宣传推广的新形式。伴随电视剧播出,相关剧情话题出现在微博热搜榜上,演员以角色身份与网友展开互动,并开设“实况聊天室”,设置话题、引发讨论。比如,《人世间》播出期间,几位角色的故事走向牵动人心,在“周秉昆被捕”“周楠考上清华”等实时话题下,演员雷佳音、宋佳等与网友互动,烘托追剧氛围。

  与“实时追剧”相对的,是网友们自发的“沉浸式追剧”,即观众将自身代入剧中角色。比如,《山海情》播出期间,网友们化身金滩村村民,时刻关心通水通电、蘑菇的培育与销路,接力写下“云养菇”感言:“我就是西海固的一分子。”《扫黑风暴》播出期间,网友们化身“绿藤市民”,牵挂着正义之战的进程、扫黑英雄的命运,“孙兴何时被抓”“一线扫黑英雄在专项斗争中付出了多少”等引发热议。

  让话题登上网络热搜榜,还成为网友向英模人物致敬的方式。随着《功勋》播出,“于敏说科学不相信权威”“屠呦呦好有个性”等话题,让更多观众从新的视角记住了这些功勋人物。

  随着媒体矩阵的拓宽,电视剧与观众的互动方式愈发多元。剧方根据平台的不同特点,制作与剧情相关、可供分享的表情包,剪辑剧情“名场面”短视频等。得益于年轻观众活跃的传播力与二次创造能力,一些过去难以“破圈”的精品剧,现在更容易在社交平台上实现口碑效应。比如,在视频网站上,弹幕区不仅有评论,更有深度解析、细节点评;在哔哩哔哩平台上,不少博主从影像风格、叙事特点、现实背后的故事、故事背后的历史等各个角度进行讲解,为电视剧主题内容的延展和宣传发挥作用。这意味着现实题材爆款剧正被年轻人关注,也必将赢得更广泛的共鸣。(王 瑨)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离职》: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职场人生

  • 陈一军:盛大的敦煌,盛大的散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