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素人嘉宾正在盘活亲子综艺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素人嘉宾正在盘活亲子综艺

来源:齐鲁晚报2022-05-19 09:38

  作者:刘雨涵 唐羽然

  刚刚上线的《爸爸当家》是首档男性全职育儿观察真人秀,主打素人父子、父女;已经连播两季的《我的小尾巴》,延续了素人兄妹的主题,获得不错的口碑。看来,素人嘉宾正在盘活亲子综艺的棋局。

  虽然同为综艺节目,但是近来的亲子节目都在弱化娱乐性,偏于纪实性。主打素人、不搞娱乐、更多思考,这才是如今亲子综艺的正解。

  全职奶爸观察记录

  作为首档男性全职育儿观察真人秀,《爸爸当家》聚焦“全职爸爸”育儿现象,采用“爸爸回归家庭中心位”的视角,通过真实记录由爸爸主导的家庭育儿日常,展现男女在家庭分工、家庭教育方面的更多可能性。节目邀请了葛沛豪、Ben、张效诚、肖杰四组素人爸爸,开启一场长达100天的“爸爸当家”生活体验,并由魏晨、李艾、王祖蓝、李亚男、育儿专家张雅莲坐镇演播室进行观察。

  四位素人爸爸中,只有葛沛豪已经担任过四年的全职爸爸,其余都是新手。首先出场的葛沛豪,一上来就打造了全职爸爸的“天花板”。全家人还在睡觉时,他就要先起床准备精致早餐,接着就是“起床大作战”:把熟睡的大女儿抱到餐桌上,扎辫子、音乐叫醒、挠痒醒神、喝水、喝奶、陪吃早餐、刷牙、擦脸……把女儿送去幼儿园之后,他自己再回到家里在客厅补觉,接下来还要准备全家人的一日三餐。吃饭时,要等喂完孩子之后他才有空自己吃饭,同时还要用余光随时观察孩子的情况。晚上给孩子们洗澡、陪读绘本、哄睡之后,他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倒上一杯可乐,看看视频节目,享受难得的放松。葛沛豪在演播室第一次看到自己全职带娃的一天,也感到不可思议,问道:“我有这么惨吗?”

  对于节目中其余三位新晋全职爸爸,观众能看到他们的手忙脚乱,也能看到成长变化。三位爸爸风格迥异的带娃方式也被津津乐道。Ben是美籍幼教老师,推崇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他会吹两个气球,在中间挤上番茄酱,让孩子们学习怎样擦屁股。面对老婆的处处不放心,Ben在节目中说出了金句:“当全职爸爸最难的不是管孩子,而是让老婆不要管爸爸。”张效诚是跳水奥运冠军吴敏霞的先生,但他本人并非公众人物,算是一位素人老爸。他以管理公司的方式进行“合约”带娃,与孩子签订“好搭档合约”并签字画押。街舞舞者肖杰曾参加过《这!就是街舞》节目,有一定知名度,但也不是大众明星。他的带娃方式被网友称作“负经验值带娃”,有着“搞笑一家人”的画风:出门忘记关门;儿子嘴巴上带着牙膏渍上学,不但忘记带水杯,连红领巾也要到校门口现买;为了哄女儿睡觉,连跳两个小时“萝卜蹲”……

  不必过度依赖明星

  《爸爸当家》上线5小时后便获得了千万级播放量,热度反响不错。此外还有一档主打素人嘉宾的亲子综艺《我的小尾巴》已经连播两季,第二季刚刚在今年4月份收官。这档节目聚焦“二孩家庭”中奇妙的年龄差现象,以“兄妹关系”为切入点,探索兄妹相处中的相互陪伴和成长。《我的小尾巴》在第一季节目播出之后,“天才心儿和她的废柴哥哥”就成了网友讨论的热点话题。《我的小尾巴》给日渐疲软的亲子综艺带来了一定的声量,也被称为“亲子综艺2.0”,证明以素人嘉宾为主视角的亲子节目依然是可行的,不必过度依赖明星家庭来撑场面。

  曾几何时,《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亲子节目极为风行,但是这类节目无论是户外旅行还是室内居家,都只是着眼于父亲和孩子三天两夜的短暂共同生活,偏向于娱乐性,难以对亲子问题进行深入探讨。2016年,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限制未成年人参与真人秀的管理细则,也被称作“限童令”,细则指出:“坚决制止少儿节目商业化、成人化、过度娱乐化倾向,规范治理少儿功利性选秀、少儿真人秀等节目类型,强化少儿节目发展保障。”2018年,“限童令”进一步升级,从通知上升为法规,一大批明星坐镇的亲子综艺就此哑火。其间虽然也有《放开我北鼻》等节目采取明星嘉宾+素人萌娃的模式,让明星成为孩子的“临时家长”,但其亲密性和互动性远没有血缘关系来得深厚。

  《我的小尾巴》《爸爸当家》以素人亲子+明星观察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在长达100天的相处过程中,有柴米油盐,有吵吵闹闹,更接近普通人的日常。素人亲子综艺还为社会层面提供了关于亲子教育、家庭关系的更多思考。比如在《爸爸当家》中就展现出社会对全职爸爸的偏见,不少受访的全职爸爸公开了自己面临的窘境,比如得不到岳父岳母的理解,需要刻意隐瞒。节目不但要打破社会对全职爸爸的偏见,更要为全职妈妈正名。节目嘉宾张效诚以前只是每天陪孩子玩一小时,在全职带娃一天之后,他发自肺腑地感叹:“以后谁再说当全职妈妈容易我就‘抽’他。”不娱乐、不作秀、不炒作,发酵出更多深度思考,这才是亲子综艺继续存在下去的意义所在。(刘雨涵 唐羽然)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刘上生:宝黛之恋“情”“理”矛盾的艺术处理

  • 戏曲微短剧:中华戏曲创新传播的新范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