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与《诗学》比肩的《文心雕龙》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与《诗学》比肩的《文心雕龙》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06-09 10:46

  作者:曹轩梓 何明星

  《文心雕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文学理论经典,成书于南朝齐和帝中兴元年(公元501年)。鲁迅曾评价:“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士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可见《文心雕龙》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都是开源发流的世界文学理论经典。

  图片从左至右为:兴膳宏翻译的日文版《文心雕龙》,筑摩书局出版社,1968年;崔信浩翻译的韩文版《文心雕龙》,汉城玄岩社,1975年;法文版《文心雕龙》,陈蜀玉译;施友忠翻译的英语全译本《文心雕龙》,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59年;阿丽西亚·雷琳克·埃莱塔译的西班牙语版《文心雕龙》,科马雷斯出版社,1995年。

  刘勰字彦和,素有“标心于万古之上,而送怀于千载之下”的著书志向。《文心雕龙》全书五十篇,囊括了文学批评的根本原则、文体论、创作论和批评论。创作论阐释了艺术想象、写作构思、情辞关系、篇章结构、文体风格、艺术技巧,批评论则论述了文学与社会、文学与自然、作家修养、鉴赏原理等。时至今日,对《文心雕龙》的研究、阐释已发展成一门单独的学问,简称“龙学”。

  《文心雕龙》最早古本为1899年在敦煌遗书残卷中发现的唐写本,今存于大英博物馆。被引述参考较多的版本有:元代刊于嘉兴郡学的十卷本、明代梅庆生的音注本、清代黄叔琳的《辑注》、四库全书收录本以及纪昀评本。近代之后,先有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集历代注释之大成,后有王元化的《文心雕龙创作论》、杨明照的《文心雕龙校注拾遗》、王运熙的《文心雕龙探索》、牟世金的《文心雕龙研究》等,是这一时期“龙学”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

  笔者依据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检索,以“文心雕龙”为图书名,外文书籍文献信息为1347条,涉及语种10多种,其中英语译本63种,日语译本16种,德语译本6种,法语译本4种。

  《文心雕龙》在亚洲

  《文心雕龙》作为文学理论经典,对亚洲各国文学创作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早在唐代,《文心雕龙》抄本已东传日本,藤原佐世(847~898)在《日本国见在书目录》中曾撷取《文心雕龙》十卷的著录。到亨保十年(1731年),日本出现了两部《文心雕龙》刻本,即尚古堂刊木活字本和冈白驹校正训点本。19世纪末,松谦澄出版的《中国古文学略史》里介绍了《文心雕龙》的理论和作者生平。

  20世纪初,日本“龙学”全面兴起。“中国文学研究第一人”铃木虎雄教授在京都大学讲授《文心雕龙》,并对《文心雕龙》唐写本进行校勘,纠正各种讹误500余处,先后出版了《敦煌本文心雕龙校勘记》和《黄叔琳本文心雕龙校勘记》。之后日本出现了一批龙学研究的著述。斯波六郎在1952年发表的《文心雕龙范注补正》一文,对范文澜注《文心雕龙》纠谬与补遗多达400余处,极具学术参考价值。1968年筑摩书局出版第一个现代日语《文心雕龙》全译本,由日本汉学家兴膳宏以范文澜注《文心雕龙》为底本进行翻译。之后门胁广文、安东谅等人,把“龙学”拓宽到宗教、美学、艺术等多个领域,门胁广文撰文从文章内容、表达形式论证了《文心雕龙》对日本《古今和歌集》所产生的影响。笔者今年4月查阅日本综合学术信息数据库(CiNii),发现与《文心雕龙》相关的研究文章多达115篇。

  《文心雕龙》在朝鲜半岛的传播,最早可溯源至新罗时期。公元890年,在唐代生活19年的新罗诗人崔致远就引用《文心雕龙》中的词句“迅足骎骎,后发前至”,形容无染和尚的聪明才智,新罗时代景文王也征引《文心雕龙》中文句,向无染和尚询问般若境界。高丽晚期名儒李穑在诗文中用《文心雕龙》的词句来抒发情感,朝鲜时代文人徐居正摘引《文心雕龙·辨骚》中的词句表达知音难求。1975年,第一个朝鲜语(韩语)译本由汉城玄岩社出版发行。1994年,汉城民音社出版了耗时6年的崔东镐译本,3年解读、翻译,3年审定注疏、编辑人名附录。

  《文心雕龙》在亚洲的传播与影响说明,亚洲汉字文化圈以中华文化为中心,中华文化经典构成了文化圈共同的思想、文化源头。在对这些文化经典的传承、阐释与研究中,不断强化经典共通性、一致性的思想原则和理论框架,同时也衍生出了各自的文化特点。

  《文心雕龙》在欧美

  《文心雕龙》在欧美国家的传播,属于跨文化传播。

  欧美世界一直以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作为文论基础,“诗”不单指诗歌类体裁,而是包括所有古希腊文学艺术,涉及悲剧、喜剧以及史诗三类文体。亚里士多德强调诗的本质是“创造性摹仿,即反映现实”,以此将诗与自然科学、哲学等其他认识活动区分开来。从古罗马时期的贺拉斯、13世纪末意大利诗人但丁、16世纪西班牙作家维加,到18世纪德国文学家歌德,都推崇诗学理论。

  《文心雕龙》强调从文学构思到文学创作的过程是作家与创作对象之间的物我交融,这是中国特有的“主客体合一”宇宙观、认识论在文学理论上的典型呈现,与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主客体对立二元论”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文心雕龙》文学术语内涵深邃、用典考究,没有一定程度的古汉语基础很难读懂。因此,《文心雕龙》在欧美世界的传播中,华裔学者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1959年,美国华裔学者施友忠出版了《文心雕龙》第一部英文全译本,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发行。该书开篇前40页,介绍了从西周到齐梁时代的中国文学批评原则、刘勰生平、后世学者对《文心雕龙》的评论以及孔子、孟子、庄子等中国哲人的思想观念,并附录了核心术语词汇表。这个英译本影响巨大,让欧美学术界体会到了中国文学理论的博大精深。笔者今年4月检索OCLC数据库发现,全世界有389家图书馆收藏了该译本。

  1964年,中国出版的《中国文学》杂志(法文版)刊载了中国学者何如撰写的《文心雕龙五篇》(神思、风骨、情采、夸饰、知音)。1984年,朱利安·弗郎索瓦在《远东远西》杂志上发表了他翻译的《文心雕龙·宗经》,之后又发表了《想象力的产生:思考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中的提问方法》和《刘勰的丽辞理论》。《文心雕龙》第一本法语全译本是在2006年由陈蜀玉教授完成的。

  《文心雕龙》在欧美世界的翻译与传播过程中,诞生了一批出色的“龙学”学者,如美国的戈登、费威廉、吉布斯、宇文所安,法国的毕茉莉,瑞典的罗多弼,苏联的波兹涅耶娃、李谢维奇等。其中,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翻译的《文心雕龙》18篇英译本,被收录到哈佛大学权威教程之中。加利福尼亚大学戈登认为,以刘勰为代表的六朝文论是最深刻的文学哲学,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对比毫不逊色。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童庆炳认为,刘勰提出了三个相互联系的文学批评观念:文道序列、情志序列、辞采序列。他开篇提出的“以自然为文之道”,给文学树立了一个根本性规定。显然,刘勰的《文心雕龙》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宇宙观、认识论基础之上的文学理论体系,强调人与自然、万物为一体,强调文学作品是人与自然万物彼此共鸣的关系呈现,即“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与西方认识论中所表述的主客分离有着本质区别。《文心雕龙》中这些用西方文化语境难以解释的文学理论概念,正是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之所在。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孙亚儒:夸父逐日式的悲剧美——海子史诗意象解读

  • 《保你平安》:超越个人梦想的平民英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