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漫改剧的“火”与“惑”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漫改剧的“火”与“惑”

来源:解放日报2022-06-09 12:00

  作者:石韫

  平台和制作方要打破以流量为第一甚至唯一购买标准的做法,从创作本身出发,选择有改编前提和可能性的漫画作品

  最近,国漫《狐妖小红娘》的影视化启动、根据漫画《一人之下》改编的电视剧《异人之下》的杀青,均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与热议。不过,其中“不好看”的声音占比不轻。例如,有网友吐槽剧中人物造型直接照搬动漫,影视剧难不成就是COS剧?更有网友直呼放过动漫,改一部毁一部,实在没眼看。

  次元壁很难打破

  《狐妖小红娘》和《一人之下》都堪称原创国漫中的头部IP。在B站上,《狐妖小红娘》系列的播放量已有7.5亿,但正如许多漫迷所言,“次元壁”不可破,无论圈内再火,圈外观众并不知道这是一部怎样的作品。也有不少漫画粉直言,“漫改剧哪怕剧情再尊重原作、演员演得再像,不是一个东西就不是一个东西”,翻译成专业语言就是漫画和影视分属两个次元,且次元壁很难打破,这个困局在前期创作和后期呈现上都存在。

  首先是创作者的语境不同,漫画是虚拟时空,所以创作语境是存在即合理;影视是真人演绎,所以创作语境正好相反,是合理才能存在,两者可以说是矛盾的。

  漫画允许创作者脑洞大开、放飞自我,而受众对脱离现实的设定不但欣然接受,甚至还希望能更“天外飞仙”,因此有了《海贼王》的“大海贼时代”、《银魂》里江户时代末期“天人”和地球人的战争、《名侦探柯南》里永远在沉睡却能发声推凶的毛利小五郎……但同样的设定一旦影视化变成“真人真事”,就会产生违和感。不妨这样想象一下:某玄幻剧开篇,由某流量小生扮演的男主出场,他自称孙悟空,穿着武道服、顶着刺猬头,脚踩万年树轮、肩扛百米大刀,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就翻到了山那头,上天一掌劈了树轮完成砍柴任务。这时,山里开来一辆时髦轿车,走出来一个由流量女星扮演的二次元少女,一头蓝发扎巨型红蝴蝶结,介绍自己是天才科学家。看到这样的剧,你是不是要大喊救命?但这其实是《七龙珠》的开场,在漫画和动画次元里,它是让人大喊可爱的。

  由此可见,影视次元里观众需要编剧创作合理性帮助他们进入故事、理解人物,一旦不合理、没逻辑,观众就会跳戏。为了满足这个原则,编剧需要删改或增添情节、人物去合理化原作,但这又陷入了让原作粉跳戏的魔改困境。

  其次,语境不同又决定了创作者的侧重点不同,漫画创作者重自我表达、想象力、世界观和人物精神,而影视创作者则关注全局、逻辑和可实现性。原因一是预算限制,例如,笔者曾经接手过一部漫改剧,如果电视剧百分百还原漫画,会非常“烧钱”;二是时长限制,漫画可以无限连载,影视作品不行,所以编剧不可能像漫画家一样铺开来讲故事,而要提炼再提炼,为此,《陈情令》变成了兄弟情,《斗罗大陆》变成了武侠剧;三是卡司限制,比如《异人之下》中,男主的人设不讨喜,反倒是男二人气更高。这在漫画里无所谓,放到影视剧中演员选角时却会有纠结:如果演员选男一,很可能既不吸粉又会因角色问题被黑;如果选男二,有利于圈粉,但先天镜头不足。

  中式厨房做西餐

  受众对漫画和影视作品中人物表现的假定性期待不同。漫画采用夸张手法,常常以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动作和表情去表现人物,而影视作品是通过真人演员细节的肢体动作、细微的面部表情、细腻的眼神转变来表现角色,可以说这又是一处矛盾。因而,模仿漫画的真人表演常常会让观众觉得夸张、做作、没眼看,可不模仿又可能丧失了漫画人物的灵魂,这也是为什么演技派接漫改剧依然会被骂雷人的原因。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日本演员演漫改剧就没那么可怕,甚至很合观众口味?这是因为作为漫画第一强国,日本拥有先天强大的漫画语境,他们的演员也有漫画式演技这个流派。

  漫改剧虽然在资本市场如火如荼,但对传统编剧而言仍然是一个新领域,并且是跨次元的,上手改过的都知道,它和改编小说、网文不一样。漫改要求编剧精通专业技巧的同时还要精通漫画世界的二次元文化,如果不够懂,首先在阅读原作时会错失或误读灵魂,导致改编时四不像;其次是无法理解漫画粉的视角和心理,那创作出的东西粉丝自然也不买单。

  这和传统编剧跨界当游戏编剧是一个道理,哪怕在影视领域已经很成熟的编剧,如果不玩游戏,不懂游戏语境、游戏文化,那么相当于让一个优秀的中餐大厨在中式厨房里做出专业的西餐,结果难免不完美。正如报道所说,“从2015年起,就有《秦时明月》《画江湖之不良人》《从前有座灵剑山》《长歌行》等多部动漫作品被改编成电视剧集。然而,尽管这些漫改剧自带IP光环,演职员表中也不乏时下的流量演员,但多数漫改剧难逃低分魔咒,豆瓣评分多集中在5分—7分,徘徊在及格线边缘”。

  打破以流量为第一的做法

  为什么漫改剧会成为网文改编后的新宠?因为中国泛二次元用户人数猛增,这就意味着巨大商机;另一方面由于平台加重了自制剧比重的内容布局,被粉丝经济催生的漫改剧迎来了风口,换言之就是资本看中了原作自带的流量。但针对创作和呈现的困局,我认为恰恰是平台和制作方要打破以流量为第一甚至唯一购买标准的做法,从创作本身出发,选择有改编前提和可能性的漫画作品。

  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漫改成功的案例都是基于相对真实生活语境下发生的故事,从早期的《流星花园》《恶作剧之吻》到现在的《深夜食堂》《孤独的美食家》,这样的漫画天然地解决了编剧无论如何解决不了的违和感问题,让编剧可以专注、尽情地发挥自己领域的技能,在保留原漫画灵魂的基础上增色添彩。

  比如,改编自日本经典同名动漫的漫改剧《棋魂》,原作讲的是小学六年级学生进藤光为了赚零用钱跑到爷爷家里寻宝,偶然翻出一个旧棋盘,结果附身棋盘中的棋士灵魂进入了进藤光体内。这个叫藤原佐为的棋士将围棋视为生命,在他的熏陶下,进藤光也逐渐对围棋产生了兴趣。这个故事,具有改编前提和可能性,所以编剧不用绞尽脑汁改头换脸,着重要做的就是本土化以及把人物和事件都落到实处。于是,观众看到该剧的时空设定从南梁开始,因为梁武帝好下棋历史有名,再到如今围棋在当下没落,主角只能跑到澡堂找人下棋,还到寺庙寻找扫地僧修炼。编剧还把“围棋天才”的人设改成迫不得已重新接触围棋,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下棋的快乐……这样的改编不但让剧中人物更接地气,也更有人情味,毕竟在真实的生活里,没有那么多天才。

  再比如漫改剧《快把我哥带走》,原作有典型的条漫故事性零散的短板,但依然具备改编前提和可能性,所以编剧原创了一条贯穿全剧的故事线把漫画内容串起来,并对留白做了大量合理扩充,让观众在完整流畅的剧情中感受到了人物之间的真情。

  针对专业的困局,行业和相关教育领域要意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编剧这个大专业下已经有了诸多细分,从最早的电影、电视编剧拓展为游戏编剧、漫改编剧、短剧编剧、短视频编剧、剧本杀编剧等,以后还可能继续衍生出新赛道,而每个细分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壁垒,靠传统编剧一招鲜走天下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行业和相关院校应该携手联动、互相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增设专业、建立师资,培养出不同赛道上的专业选手,为行业输送人才。(石韫)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地球特派员》:困在合家欢里的孤独突围

  • 《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笑料拼盘难掩内核空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