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荧屏都市剧步入“中年时代”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荧屏都市剧步入“中年时代”

来源:北京日报2022-06-20 09:56

  作者:邱伟

  今年以来,随着现实题材热潮一再升温,荧屏电视剧一个显著的变化是,“霸屏”多年的青春题材正在逐渐退潮,取而代之的是中年题材作品存在感大增,越来越多的都市故事与精彩角色聚焦在中年人身上,作品探讨的话题也随着题材的接地气而变得更加深刻,与之对应的则是一批优秀的中生代演员顺势回归。

  《欢迎光临》剧照

  观众对中生代演员越来越买账

  和往年满屏都是年轻偶像相比,2022年上半年的荧屏迎来了一批实力演员的回归,众多演技被观众认可的中年演员在多部都市剧中纷纷挑起大梁,已成普遍趋势。

  中年演员挑大梁给观众带来的一个惊喜是有机会领略到“一人千面”的精彩演绎。《对决》中的王景春,《杠杆》中的郭京飞,《警察荣誉》中的宁理,都诠释了与过往角色不同的新挑战,也不同程度收获了观众的认可与好评。

  尽管有部分作品因为剧本的问题引发观众吐槽,比如黄轩、白百何主演的《欢迎光临》与郭京飞、谭卓主演的《追爱家族》,但从观众的评论可以看出,大家对剧中演员的演技与实力还是认可与尊重的。在《欢迎光临》中,黄轩饰演的质朴小人物张光正,白百何饰演的毒舌空姐郑有恩,都是把各自擅长的表现风格发挥到极致,从而让观众对稍显悬浮的剧情建立起信任感。

  从观众的反馈来看,中年演员诠释的角色与作品,更加耐看和耐品。《追爱家族》虽然剧情人物突兀,但郭京飞与谭卓的二度合作吸引了不少观众,尤其是谭卓饰演的“心中有数”的二儿媳妇,精明外露中带着诙谐与喜感。细数谭卓出演过的角色不难发现,她的出色就在于,无论是正派还是反派,都可以通过表演将自己扮演的角色合理化。

  在《相逢时节》中,梁冠华与罗海琼饰演了一对冤家夫妻,虽然是配角,但两人有些诙谐又真实的表演,让不少剧迷“歪楼”去谈论这对配角夫妇的戏份与演技,也成为该剧“无心插柳”的一个亮点。由此可见,部分角色塑造得成功,是可以独立出整部作品成为观众的记忆点,而实力派演员的优势在于最大限度地让观众理解和接受角色,从而获得观众的认同与共情。

  “中年故事”题材尝试“新意思”

  在今年已经播出的剧目中,不乏可圈可点的中年题材都市剧,这类作品涉及的题材越来越广泛,关注的人群跨度也越来越大。

  在任素汐与秦昊主演的《亲爱的小孩》中,剧集从一对夫妻转换成父母角色的心态变化开始切入,向观众抛出了家庭责任的话题,呈现了普通家庭与病魔斗争的艰辛历程和坚韧意志。尽管《亲爱的小孩》存在“人物单薄”“贩卖焦虑”等问题,但电视剧播出后引发了社会对个体承担家庭责任的广泛讨论。

  海清、童瑶主演的《心居》,宋佳、袁咏仪主演的《盛装》,在播出后都遭遇了两极分化的评价。但不难看出,这两部由双女主坐镇的都市生活剧,已经突破过往男性主导的惯性思维,前者探讨了女性自我意识,后者聚焦职场女性同时面对家庭、情感、事业多面冲突时的状态与成长,两部作品都体现出创作者对时代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还有的作品尝试挖掘新路径,都市生活剧《警察荣誉》讲的是八里河派出所里的“四老带四新”。传统政法题材的“传帮带”故事中,作为师父的老警员往往是让观众有距离感的完美角色化身。而在《警察荣誉》中,观众可以看到这些老民警身上的种种人设缺陷。作品不仅仅在讲青年成长,更在讲“中年救赎”,剧中几位老“片警”走出各自困境、实现人生突破的故事格外令人动容,剧情人物也由此变得真实鲜活、有血有肉。

  荧屏“中年故事”持续走红,反映了影视行业近年来持续回归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这些作品扎堆亮相荧屏的背后,是电视剧主创对社会焦点问题广泛深入的关注,从不同层面体现都市人群所面临的养老、教育、婚姻以及职场等现实问题,越来越丰富的现实题材不断被挖掘,也会推动社会层面的讨论与思考。(邱伟)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