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红色故事里的情感力量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07-01 09:28

  作者:杨洪涛

  近年来,随着创作语态和艺术视角的转换,影视作品中的红色故事越来越注重情感元素的开掘。情感是艺术的重要缘起,艺术是情感的符号创造。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首先就是要“用情”,要为红色故事注入情感逻辑和情感力量,要用情感推动叙事、塑造人物、升华主题并实现价值引领。《觉醒年代》《1921》等影视作品之所以获得成功,正是因为作品情怀高远、情感赤诚,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情与共鸣。

  电视剧《觉醒年代》

  电影《决胜时刻》

  电影《1921》

  电影《守岛人》本文配图来自网络

  用情感推动叙事

  影视作品中的红色故事,涉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重大历史史实,涉及价值观、真理和信仰等宏观命题。想让这些严肃厚重的历史和观念走进寻常百姓的内心,就要用百姓熟悉、喜爱的语态和视角来讲故事,在平凡中发现伟大,从人的基本情感出发,把大道理讲得有人情味。明代戏剧家汤显祖有“因情成梦、因梦成戏”之说,情感是许多故事发生发展的逻辑起点。在任何年代,人们的情感诉求和情感经验总是相通的。因此,用情感的力量推动叙事,能够让红色故事更具张力、更加真实、更能够逻辑自洽并且令人信服。

  如电视剧《觉醒年代》用最朴素的情感、最底层的视角,诠释了革命先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也要参加革命的原因。当剧中的陈独秀在天津海河边上看到饿殍遍野、灾民无数的悲惨景象,看到那个即将崩塌的、奄奄一息的旧中国时,他不禁嚎啕大哭,发誓要为了让中国人过上好日子、获得做人的尊严而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那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来自心底的呐喊,所以才有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历史佳话。

  电影《1921》里有一场戏:料峭的冬日,杨开慧偎依在毛泽东的怀抱里看燃放的烟花,漫天烟花仿佛革命的星火。她问毛泽东:人生很短,短到可能看不到胜利的曙光,那今天的付出还有意义吗?毛泽东笃定且深情地说:当然!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国家,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理想。为理想奋斗,为真理献身,即便是一无所获也值得。这对革命伉俪眼里有光、心中有爱,而基于共同信仰之上的爱情显得更加忠贞伟大。影片末尾杨开慧牺牲时,镜头闪回到她与毛泽东在码头惜别的场景,她用生命诠释了信仰与爱情的力量。这种用情感推动叙事的方式入脑走心,更能吸引年轻观众。

  用情感塑造人物

  情感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活动,是人类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在人的记忆里,情感记忆最为醇厚持久。红色故事里的人物形象要想鲜活动人,就要具有充沛的情感,让角色流露出活泼的生命质感,让有趣的灵魂之间形成激情碰撞,这样故事才会好看,人物才能立体。从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寡情薄义、索然无趣的人很难成为杰出的革命者、建设者和奋斗者,而每个时代的弄潮儿,大多拥有炽热的情感和内心澎湃的力量。他们“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们“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他们把对家庭、爱人、朋友和国家民族的全部情感,都倾注在奋斗的过程中。可以说,情感是许多革命先驱、英模人物选择人生道路、确定信仰坐标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着力凸显人物的真性情,赋予人物鲜明个性和独特魅力。电影《守岛人》里的王继才夫妇相濡以沫,把爱情镌刻在遥远的岛礁。电影《革命者》里的李大钊慈爱地亲吻儿女,仿佛看到了中国的未来。电影《1921》里李达和王会悟新婚燕尔的场景,为严酷环境下的革命者增添了温暖和浪漫。塑造角色时是否具有情感的丰富性和层次感,也是考验演员艺术功力的重要标准。电影《1921》里,当何叔衡被问及为何参加革命时,他说:我参加革命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希望有一天能抬起头、挺直腰杆。我希望能自由地看见我想看的世界。何叔衡饰演者张颂文表演时,从最初的平静到情绪渐起波澜,再到情不自禁地流泪,以静水流深般的表演技巧,让观众的情感被渐次带入戏剧情境之中,被深深打动。

  用情感礼赞信仰

  红色故事的艺术目的在于价值引领。诠释信仰之美、崇高之美都需要倾注感情,如果能在人性与信仰之间建立起情感关联,那种坚强与笃定将势不可挡。只有把创作者自身的情感投入故事和人物中,用真感受来讲故事、用真感情去立人物,才能让红色故事真正具有艺术感染力并实现价值引领。

  如电影《决胜时刻》中,五大书记聚齐,病重的任弼时在赴苏联就医前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和刘少奇拉小提琴以表达惜别之情,在场的人无不感动落泪。数十年的战友情谊,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在一幕幕历史闪回里尽情流露。电影《1921》里有一个中共一大代表集体朗读《共产党宣言》的场面,那些革命青年,热血如此沸腾,情感如此激昂,理想如此炽热,他们就像那一轮喷薄欲出、光芒四射的朝阳,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

  红色故事有一种伟大的力量,无论是革命领袖、英模人物还是普通奋斗者,他们都把“清澈的爱”献给了中国。在新时代的红色故事里,对奋斗的褒扬、对真理的讴歌、对信仰的礼赞都离不开真挚而醇厚的情感。影视创作者要从情感出发,涵养艺术自觉和文化自觉,努力实现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创新性表达。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离职》: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职场人生

  • 陈一军:盛大的敦煌,盛大的散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