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古典IP如何重生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2-07-19 10:14

  作者:杨早

  通常一些知名度高的古典作品,也就被称为古典IP,比如《西游记》,改编重写的作品无数,经常被人说成是中国最大的IP。最近热播的《梦华录》,因为故事脱胎于关汉卿的剧作《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也被称为古典IP的重写。

  我今年过眼的书中,挑出了六本。这些书改写/阐述的古典IP,分别是《搜神记》《世说新语》《水浒》《大诰》《三字经》《三言》。

  所谓“古典IP的重生”,无非是要让旧章焕发出新的光彩。这些改写古典IP的作品,代表了两条让古典IP获得重生的道路:或大加改造,让熟悉的古典作品产生陌生感,甚至像在读一本新书;或与当下生活产生勾连,则让可能已经陌生或遥远的古典作品,在日常的语境中变得亲近,容易进入。清人孙宝瑄那句话可谓至理名言:“以新眼读旧书,旧书皆新书也;以旧眼读新书,新书亦旧书也。”

  根据这个原则,我为今年出版的六本新书列了一个坐标图(见文末),纵轴代表对原作的(创造性)转化度高低,横轴标示与当下生活的相关性强弱。

  下面从上至下,逐一说说这六本书的特色:

  (一)《世说新语别裁详解》,董上德著。

  它可以说是两本书的结合。一本是南朝刘义庆主持编纂的《世说新语》,另一本是东晋袁宏所撰的《名士传》。《名士传》原书已佚,但目录流传至今。这两部书所描写的名士,有着高度的重合。《世说新语》是按门类编的,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叙述的重点实在名士之言行,所以鲁迅说它是“名士教科书”,想学哪方面的名士范儿,就有一堆的名士轶事摆在面前。然而有利必有弊,想探知某名士的生平言行,或者自魏至晋,名士风范的流变异同,就不大方便了。而《名士传》按人辑事,自然就补全了这一缺憾。可惜散佚了。如今董上德教授以《名士传》的目录,重新编排《世说新语》,可谓别出心裁(“别裁”一语原本于此,如《唐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

  (二)《活在洪武时代:朱元璋治下小人物的命运》,谌旭彬著。

  《大诰》是六种古典IP中最冷门的。它是朱元璋用了两年时间亲自写定的“重大刑事罪案启示录”,用意在于警示官民,重典在前,不要重蹈覆辙。史书上定义《大诰》为“刑典”,但它跟《大明律》不同,不是成文法,而是判例汇编,朱洪武之酷烈暴戾,尽在其中。有人读过汪曾祺《国子监》,想必还记得南京国子监生忤逆师长被朱元璋亲令杀头、流放的那通碑文。《大诰》中记载的刑案,大抵如是。而且洪武时代,《大诰》每家必须有一本,有者犯罪减刑,无者加刑甚至流放海外永不令归。书中这些案件的情节与判决,却折射出了洪武时代人与法、法与社会的种种面目。谌旭彬以《大诰》的记载透视洪武时代诸多小人物的命运,可谓巧妙。其中征引他书,说明律法流变,也很能让人理解中国法制的由来。

  (三)《知道几句三字经》,刘勃、萧桓著。

  《三字经》是家喻户晓的古代启蒙读物。《三》《百》《千》只要读过一两年私塾的,莫不烂熟。作者说得好,古代启蒙读物中,《三字经》用字最少,教学实践最多。作为古代民间习用的入门教材,它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内容,句式短小,朗朗上口。正因为此书言约而事博,博学如章太炎,也会花费心力重订此书,希望能教教现代的大学生知道一点古代历史文化常识。《知道几句三字经》的上半部,正是以章太炎重订本为底本,加以解说引申,也即是让这些常识更为“现代化”。下半部则是《蒙书杂谈》,将古代蒙书从《苍颉》《急就》到《增广贤文》《弟子规》,逐一点评。看完此书,不至于想为孩子选择“古典教育”时,像没头苍蝇一样道听途说,误入歧途。

  (四)《借〈搜神记〉一用》,商震著。

  此书本来叫《借鬼神一用》,书名就指明了作者的用意。鬼神之说,在中国文化里有悠久的传统,自近代以来,一直受到科学主义的压抑。汪曾祺曾在《水母》一文中呼吁多研究水母、灶王爷这样的民间神祇,认为可以“了解我们这个民族”。其实不止于了解,也有拓展想象力的作用——古人的想象力,大半挹注在鬼神之说中,又好以鬼神喻人事,《搜神记》这样的代表著作,理应让更多人知道。本书是选本,作者是诗人,选择、疏解原文条目,有很强的个性色彩,前面的导读更是老派的周全平易。

  (五)《读〈水浒〉:人性的十三种刻度》,押沙龙著。

  (六)《凡人动了心:熊太行说“三言”》,熊太行著。

  这两本书可以合起来谈。两位作者都是公号大咖,对当下读者阅读趣味、心态的把握准确而娴熟。他们写什么都有人读,反过来说,不管写什么,都要符合他们自己的调性。因此他们的著作,对于原作的改动很少,但拆解方面,工夫做得很足,可以说是“六经注我”。其好处是把门槛压得很低,也能破解不少读者对“名著”的仰视心态。尤其《凡人动了心》,作者关注的是人际关系,选择的文本是冯梦龙编著的“三言”,倒是与原IP中磅礴横溢的“市民性”不谋而合。“三言”本是市民文化的结晶,现在能将之重拆分解,让人轻松愉快地取得了与古人的精神互通,可算是“古典IP重生”的当下主流了。

  二零二二年七月十日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离职》: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职场人生

  • 陈一军:盛大的敦煌,盛大的散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