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盛小云
评弹艺术400年来薪火相传,受到一代代观众喜爱,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坚持说新唱新且常说常新,努力用新作品反映时代生活、传达时代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强调:“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身为苏州评弹演员,我现场聆听讲话,深感振奋和鼓舞,更加坚定了要在保护传承好传统曲艺的同时勇于创造创新,以新作品焕发传统魅力,唱出时代新声。
苏州评弹是江南文化孕育的艺术果实,也是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曲艺形式。这门艺术之所以400年来薪火相传,受到一代代观众喜爱,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坚持说新唱新且常说常新,努力用新作品反映时代生活、传达时代精神。这是曲艺的宝贵传统,值得今天的曲艺工作者继承和发扬。
2018年,我们将苏州评弹和陕北说书这两个风格迥异的南北曲种大胆融合,推出南北说唱新作《看今朝》。一边是细腻软糯,一边是激扬粗犷,一唱一和、一应一答,既默契又妙趣横生。观众不仅能从中领略两种曲艺形式的殊异之美,而且能感受到江南水乡和黄土高原百姓生活的幸福和喜悦,感受到精准扶贫、生态建设带来的巨大改变,时代气息扑面而来。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通过《幸福苏州人》以小见大歌颂70年来普通中国人的幸福生活和精神风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以《出征》等作品讴歌赞美奋战在一线的伟大逆行者,为战“疫”加油鼓劲。这些创作经历让我深刻意识到,时代的脉搏中蕴含着艺术的脉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有取之不尽的创作题材,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是曲艺创作的源头活水。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衡量文学家、艺术家的人生价值也要看作品。”去年是我从艺40周年,我通过多年精心创作整理的一部长篇弹词《啼笑因缘》新篇《“娜”事Xin说》回馈喜爱我的观众。熟悉评弹的人都知道《啼笑因缘》。从同名小说、苏州弹词本,到姚荫梅先生的精心改编和革新创造,再到蒋云仙老师“一人多角”的精彩演绎,它的演变史就是一部传承创新史。每一部优秀的长篇书目无不在继承传统经典的基础上去芜存菁,根据时代的不同风尚、观众的不同需求和说书人的不同诠释,以艺术的、开放的眼光进行改革探究和勇敢实践,既保存优秀经典书目的本真性,又有不断革新的艺术性和时代性。这一次我们创作的新篇《“娜”事Xin说》,精雕细琢凸显人性的真、善、美,推演合乎情理的故事情节,又原创了许多细致微妙的心理描写,力求通过当代审美理念和艺术语言,用“心”创演、全“新”呈现。对于曲艺推陈出新,我的体会是:一要符合当代主流价值观,二要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这样的创作才能引导青年人走近曲艺、欣赏曲艺,才能立得住、传得开。
长期以来,我虽然也参与作品创意、剧本讨论和演出策划,但主要以舞台表演为主。然而最近观看大型专题片《国家记忆》时,一个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让我心潮起伏、夜不能寐。我再也抑制不住内心创作的渴望,着手创作出一部以“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为主人公的中篇评弹。我查阅搜集了大量资料,详细了解郭永怀的人物生平和心路历程。在西南联大求学时,他怎样被“偌大的中国竟然放不下一张课桌”深深刺痛;在海外得知新中国成立时,他又是如何激动,如何冲破重重阻挠回到北京;在艰苦条件下,他怎样以身许国,忘我工作,攻坚克难,梦圆“两弹”……郭永怀心忧天下的民族精神和博大无私的家国情怀,感动着我也激励着我。我将竭尽全力,用心用情用功地去学习、书写英雄,去演绎、讴歌、传颂共和国的脊梁!
曲艺要发展离不开好作品,好作品让曲艺生生不息。新时代新征程,面对观众的新期待新需求,我深知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继续坚守人民立场,服务广大群众,在说新唱新、展现时代风貌中,将曲艺艺术发扬光大。
(作者为苏州评弹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