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好戏是视听语言高密度的设计与巧思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好戏是视听语言高密度的设计与巧思

来源:文汇报2022-07-21 10:16

  作者:陈黛曦

  由15位青年导演作品集结而成的《大世界扭蛋机》,尝试突破当下国内电影市场的长片困境,以短片的线上发行探索一条新的商业道路。上线以来,十余部电影短片一一与观众们见面,因选题聚焦未来,剧作脑洞大开,被网友们评为颇有几分科幻剧集《黑镜》的味道。其中,张子枫和郭麒麟主演的《你好,再见》引起笔者关注。

  影片假想了2062年的城市生活,每人出门时脑袋上都得安一个高科技设备,红点亮起代表主动关闭跟外界的交流。张子枫饰演的女主人公美美是一位化妆品柜台的销售,因长期处在这样一种畸形的社交氛围中郁郁寡欢。为了表达出压抑、扭曲的氛围,导演为整部短片的影像色调设计了阴郁的雾霾蓝。一日,女孩在地铁车厢内默默流泪时邂逅了一个男生,男生的设备对她播放了一句“你不要太难过”。之后导演贡献了全片唯一一场低色温光照场面。暖光下,女孩独自在家给男生录制问候语,少女心泛起对人生的一丝憧憬与柔情。最终,女孩未能如愿,发生了意外。短片的最后,郭麒麟饰演的多多(美美的同事)去殡仪馆领走她的骨灰,工作人员对多多播放了一句话:“你不要太难过!”镜头反打,谜底揭开。原来美美生前心心念念的这句关怀,也只不过是特殊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出于礼貌而录制的一句职业用语。

《你好,再见》剧照

  笔者之所以会关注这部短片,因其完成度高,有电影感,剪辑节奏也好。执导该片的曾赠是一名近年颇受业界关注的优秀青年导演,此前在综艺节目《导演请指教》中获得了最高分的《爱情》就出自她手。笔者看过她的三部短片,觉得她有成为一个好导演的巨大潜质。但是这位年轻的创作者存在巨大的短板——有故事,却没“戏”。《你好,再见》就非常突出地体现了她的这个短板。

  那么,到底什么叫“戏”?

  好的戏是人物性格的注脚

  好导演都懂得在影片开场塑造人物。曾赠也有这样的意识,美美出场时是张子枫的大特写俯拍,一张干干净净的脸上写满了心事,这一开场主要依托表演与旁白两种视听手段交代出主人公的生存状态,信息有限,人物性格也不够丰满。

  奉俊昊曾经在2008年拍过一部与《你好,再见》有着相似性主题的短片——《震颤东京》,同样聚焦未来都市的社交危机。故事是讲未来的东京,一个宅男在家整整宅了十年后,因为爱上了一位女外卖员最终选择走出了家门,与女孩相互拯救。同样是开场,为了有效塑造人物,导演动足脑筋。场面调度、美术、旁白、表演、照明,视听语言的五大元素在一个长镜头中完美结合,完成了一次高效的叙事兼人物的塑造。

  其中旁白交代宅男独自一人宅家十年,花着父亲每月寄来的钱过活;美术塑造了一个塞满各类生活用品却整整齐齐的家,屋内满满的泡面、手纸、书籍、空的披萨盒子……注释着宅男的性格特征:一个完美主义者,爱整洁、爱干净,神经质,强迫症。导演设计了长镜头的运动轨迹,每当摄影机在一处停机再拍,演员就可以在屋里换位置。在成片中观众看到的效果就是:男主人公在一个连续镜头中依次出现在卫生间、餐厅、书房、走道。导演让观众在一个镜头中就了解屋子的结构布局,有效表达了环境的逼仄、压抑,以及主人公的孤单。

  开场戏的第三个设计点是用光。凡是镜头中有窗的地方,光都是过曝的。这样做是为了在画面中强化外面世界的阳光灿烂,并进而通过这样的视听语言向观众传递作品的世界观:人是自然的动物,离开了阳光的生活怎么会健康呢?

  开场的最后一个设计点是动作。宅男从信封中取出崭新的钞票,纸币像一把锋利的刀片划过指尖,他顺势故意将自己的手指刮出血口。一个动作,揭示出了宅男性格中尚未泯灭的一种生命的欲望;一种不甘于就这样行尸走肉般过下去的血性,一种冲动,一种对刺激的向往,而且这种欲望一定要是身体带来的。这是整个故事得以成立的理由,是人物接下来为了一个女孩出走这一行为的底层逻辑。

  以两部短片的开场戏举例,观众不难发现,导演和好导演之间的差距就在于戏的设计是否有效,是否精巧,是否充分运用了视听语言,密度是否高。

  好的戏是视听语言的巧思与花招

  所谓没戏,是指:设计的桥段比较生硬,既缺乏合理性,更缺乏巧妙性。《你好,再见》中,女孩因为地铁上的男孩一句关怀就对他心动了,这一设计显得较为单薄。另有一场戏,为了写女孩对人生感到绝望,安排了一个中年油腻男听到她给心仪男生录的音,误会她对自己有意就对她动手动脚,女孩给了男人一记耳光。

  《震颤东京》中,来送外卖的女孩中暑,再加上地震的刺激,忽然体力不支晕倒在宅男的家门口,宅男彻底蒙圈,十年没有接触过大活人的他手足无措。这时宅男忽然发现女孩的身体各处竟都画了各式各样的按钮,其中腿部的按钮旁写着“昏迷后重启”。宅男大着胆子一键按下,女孩醒了。接着,女孩一眼望见宅男屋中整整齐齐摞着的几百枚披萨空盒子中,有一只盒子放反了,顺着女孩手指的方向望去,宅男修正了错误。原来这个古怪的女孩竟也是同道中人,一个完美主义的强迫症患者。

  这两处设计的巧思,美术都起到关键性作用。两场戏高效地塑造了女孩的性格,点出男女主人公乃是同类,这是他们之间能够生出情感的理由。电影的篇幅可以短,但是该有的铺垫却不能少。好的戏,是创作者运用一切视听元素想出的花招,好的戏,是高密度的鬼点子合集。

  《你好,再见》的结尾,在多多的幻想中,人与人之间又恢复了融洽的沟通与交流。导演特意调高了画面色彩的饱和度,给观众留了一份美好的遐想。而《震颤东京》的结尾,当宅男勇敢地踏出屋子找到女孩,女孩却因羡慕他的屋子,想要模仿他宅家的生活,死活也不再出门。这时距离全片结束还有一分钟,观众实在难以想象导演还能生出什么鬼点子。女孩要怎么接受宅男呢?结果是,宅男在女孩跨进屋子的最后一刻拉住了她,镜头顺着女孩的目光摇下去,导演给出了一个特写镜头。原来这一次,宅男启动了女孩画在身体上的“爱情”按钮。女孩的表情由错愕渐渐转为柔情,极具电影感的一幕又出现了,东京城再一次地动山摇,上帝再次电击了这座人类的废墟,这回是一个女孩的心跳复苏了。全片结束。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奉俊昊以《震颤东京》命名他的短片,就是在创作时充分考虑了日本多地震的地理特点。而片中几次出现地震场面,作用都不相同,第一次地震语带双关,震颤的不仅是城市,还有一颗宅男的心;第二次地震是剧情发展的合理动力;第三次地震与第一次形成呼应,是女孩的心动。可以看到,在关键处点题与升华,同样是好戏的应有之义。

  新导演是中国电影的未来与希望,正因如此,新导演的作品与成长,更值得创作界与评论界的共同关注。事实上,有故事却没“戏”是当下国内很多青年导演共同面临的问题,而奉俊昊自编自导的这部《震颤东京》正是在这一点上非常值得学习与借鉴。如何快速塑造人物,如何用好美术,如何有效地叙事,什么样的设计才合理且巧妙,这些创作中的痛点都在这支精巧的短片中得到了解答。(陈黛曦)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刘上生:宝黛之恋“情”“理”矛盾的艺术处理

  • 戏曲微短剧:中华戏曲创新传播的新范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