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光未然与《黄河大合唱》:以笔为枪谱写民族战歌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光未然与《黄河大合唱》:以笔为枪谱写民族战歌

来源:北京晚报2022-07-31 09:40

  作者:陈翔

  “保卫黄河、保卫家乡、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于1939年初在延安诞生,怒吼、咆哮的黄河意象,鼓舞着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托起民族解放的复兴希望。

  今年,是《黄河大合唱》的作者光未然逝世20周年,其长子张安戈在《我的父亲和黄河大合唱》一书中,重现了光未然的一生与《黄河大合唱》的创作,如今读来,仍让人感到光未然先生的热血与赤诚。

  《我的父亲和〈黄河大合唱〉》张安戈接力出版社

  图片选自《我的父亲和〈黄河大合唱〉》

  尚未燃烧的光

  光未然本名叫张文光,1913年出生于湖北光化县的老河口。当时,战乱频仍,光未然的父亲希望他能够识文断字、光耀门楣,因而取名“文光”。1931年,18岁的光未然不负所望,考到武汉读大学,而在此之前,他早已投身革命的洪流。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12岁的光未然便上街为民众呼喊,发表演讲,到15岁时,他已是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尽管年龄不大,却赶上了大革命失败,看着自己的“领路人”被国民党抓捕牺牲,他深感痛苦,却一直记得:要坚持去做对得起人民的事情。

  读大学期间,光未然开始用不同的笔名撰写文章,表达国难当头的忧愤。抗日名曲《五月的鲜花》让“光未然”这个名字逐渐为人所知起来。当有记者问到这个笔名的由来,他说:我是光化县的,名叫文光,只是我的这个光,尚未燃烧发光,但这份拳拳报国情怀一直积蓄着。

  由于大革命失败后失去了和党组织的联络途径,光未然便自发在武汉组织读书会,宣传救国与进步文化。读书会的会员有学生、商人、店员还有汉阳兵工厂的职工,他的热情积极赢得了大家的尊敬。然而,他频繁组织的革命活动与日益积累的社会名声引起了国民党政府的注意,于是扬言要捕杀他。光未然只得依靠朋友帮忙,去上海躲避。

  以笔为枪的黄河歌者

  到达上海后,光未然在朋友的帮助下安顿下来,继续参与座谈会、举办读书会、发表评论文章,向民众介绍进步文化。1937年,上海救亡运动蓬勃开展,光未然应邀参加上海工学团千人救亡歌咏大会。在临时搭起的台子上,作曲家冼星海和张曙正教大家唱着《五月的鲜花》。休息的时候,另一位诗人李雷认出了光未然,兴奋地喊道:“词作者也来了,光未然就在这里!”于是,光未然被推上台,由此,冼星海、光未然,“两个胸怀远大理想,在救亡风云中驰骋呐喊的作曲家和诗人,会合在同一条通向革命胜利的轨道上,为着共同的理想战斗”。

  两人相识后,很快便对创作方向一拍即合,他们希望用音乐表达民族精神,表现人民苦难、挣扎和无限光明的希望。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先后合作了《高尔基纪念歌》《赞美新中国》《拓荒曲》《保卫大武汉》等十余首抗日战歌,鼓舞了成千上万中国人团结一心,共同抗日。

  1938年秋,武汉会战期间,光未然被任命为西北战地宣传工作视察员,将武汉的抗日文艺宣传推到抗日前线,他们活动在山西和陕西之间地势险峻的黄河大峡谷。10月底,武汉被攻占,光未然和演出队沿黄河谷到达陕西宜川,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吕梁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就在这渡河的过程中,雄浑壮观的黄河“十里龙槽”震撼着他们,波涛翻滚猛击甲板,漩涡连串几欲吞噬方舟,船工们喊着号子奋力划桨,与漩涡和巨浪搏斗着。这惊心动魄的渡河经历,深深震撼了大家,也更深切感受到灾难中的国人拼死抗争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民族气概。“要写一首长诗,献给黄河母亲”,这个念头在25岁的光未然脑海中开始萌芽。

  1939年,光未然行军途中意外坠马骨折,被送往延安边区医院,而此时,冼星海正在延安鲁艺音乐系任教,两个好友在病床前重逢,畅聊时对创作一曲大合唱一拍即合。光未然忍着身体的疼痛,五天五夜一气呵成,创作出《黄河大合唱》的八首歌词,酣畅淋漓,一字未改。而读到歌词后的冼星海,亦是激动,反复向多人询问渡黄河的感受和抗战前线的经历后,在朴素的窑洞里开始为《黄河大合唱》谱曲。六天六夜,灯明灯灭,冼星海完成了全部八个乐章的谱曲。

  黄河精神代代传承

  可以说,黄河的形象,是融入在中华儿女的民族记忆之中的。黄河,是孕育,华夏民族在黄河滋养的中原诞生;黄河,是奋斗,九曲十八弯地寻找与开拓最终入海,黄河在曲折中奋进,在不屈中闯荡,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坚韧不屈。

  1939年4月13日,当《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时,座无虚席,连后面也站满了人。“黄河的历史、黄河对民族的哺育、黄河的屈辱、黄河的呻吟、黄河的觉醒、黄河的怒吼、黄河的精神”,都在这气势雄浑的大合唱中绽放出来。一批又一批抗日将士和爱国学生唱着“风在吼,马在叫”,走向了抗日战争的最前线,中国音乐从此产生了一部划时代的剧作,而每每唱起,心中总会油然生起作为黄河儿女、中华民族一员的骄傲和自豪。

  光未然之子张安戈在书中回忆,“四年级时,音乐课学唱《保卫黄河》,不知怎的,班里同学都知道这首歌是我父亲写的,所以大家都很兴奋,学得很快。不久,父亲应邀来学校给同学们讲《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故事,忆起曲作者冼星海忘我的创作境界,忆起当年艰苦的战争生活,说有一次夜里长途行军,因为赶写文章,两天没有睡觉,困极了,边走边睡,结果摔到结冰的沟渠里”。光未然讲得精彩投入,台下的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激动又自豪。而其中蕴含的诚挚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也在孩子们的心灵里发出芽来。

  《黄河大合唱》之所以成为经典,传唱几十年而越发生辉,就在于它创作于民族危难之间,将“个体与民族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经过无数次的演奏、衍生、改编,以最真挚的爱国热情碰撞出八个乐章组成的鸿篇,词的坚毅,曲的激扬,承载着“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终成伟大时代的最强音。(陈翔)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