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光未然与《黄河大合唱》:以笔为枪谱写民族战歌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光未然与《黄河大合唱》:以笔为枪谱写民族战歌

来源:北京晚报2022-07-31 09:40

  作者:陈翔

  “保卫黄河、保卫家乡、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于1939年初在延安诞生,怒吼、咆哮的黄河意象,鼓舞着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托起民族解放的复兴希望。

  今年,是《黄河大合唱》的作者光未然逝世20周年,其长子张安戈在《我的父亲和黄河大合唱》一书中,重现了光未然的一生与《黄河大合唱》的创作,如今读来,仍让人感到光未然先生的热血与赤诚。

  《我的父亲和〈黄河大合唱〉》张安戈接力出版社

  图片选自《我的父亲和〈黄河大合唱〉》

  尚未燃烧的光

  光未然本名叫张文光,1913年出生于湖北光化县的老河口。当时,战乱频仍,光未然的父亲希望他能够识文断字、光耀门楣,因而取名“文光”。1931年,18岁的光未然不负所望,考到武汉读大学,而在此之前,他早已投身革命的洪流。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12岁的光未然便上街为民众呼喊,发表演讲,到15岁时,他已是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尽管年龄不大,却赶上了大革命失败,看着自己的“领路人”被国民党抓捕牺牲,他深感痛苦,却一直记得:要坚持去做对得起人民的事情。

  读大学期间,光未然开始用不同的笔名撰写文章,表达国难当头的忧愤。抗日名曲《五月的鲜花》让“光未然”这个名字逐渐为人所知起来。当有记者问到这个笔名的由来,他说:我是光化县的,名叫文光,只是我的这个光,尚未燃烧发光,但这份拳拳报国情怀一直积蓄着。

  由于大革命失败后失去了和党组织的联络途径,光未然便自发在武汉组织读书会,宣传救国与进步文化。读书会的会员有学生、商人、店员还有汉阳兵工厂的职工,他的热情积极赢得了大家的尊敬。然而,他频繁组织的革命活动与日益积累的社会名声引起了国民党政府的注意,于是扬言要捕杀他。光未然只得依靠朋友帮忙,去上海躲避。

  以笔为枪的黄河歌者

  到达上海后,光未然在朋友的帮助下安顿下来,继续参与座谈会、举办读书会、发表评论文章,向民众介绍进步文化。1937年,上海救亡运动蓬勃开展,光未然应邀参加上海工学团千人救亡歌咏大会。在临时搭起的台子上,作曲家冼星海和张曙正教大家唱着《五月的鲜花》。休息的时候,另一位诗人李雷认出了光未然,兴奋地喊道:“词作者也来了,光未然就在这里!”于是,光未然被推上台,由此,冼星海、光未然,“两个胸怀远大理想,在救亡风云中驰骋呐喊的作曲家和诗人,会合在同一条通向革命胜利的轨道上,为着共同的理想战斗”。

  两人相识后,很快便对创作方向一拍即合,他们希望用音乐表达民族精神,表现人民苦难、挣扎和无限光明的希望。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先后合作了《高尔基纪念歌》《赞美新中国》《拓荒曲》《保卫大武汉》等十余首抗日战歌,鼓舞了成千上万中国人团结一心,共同抗日。

  1938年秋,武汉会战期间,光未然被任命为西北战地宣传工作视察员,将武汉的抗日文艺宣传推到抗日前线,他们活动在山西和陕西之间地势险峻的黄河大峡谷。10月底,武汉被攻占,光未然和演出队沿黄河谷到达陕西宜川,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吕梁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就在这渡河的过程中,雄浑壮观的黄河“十里龙槽”震撼着他们,波涛翻滚猛击甲板,漩涡连串几欲吞噬方舟,船工们喊着号子奋力划桨,与漩涡和巨浪搏斗着。这惊心动魄的渡河经历,深深震撼了大家,也更深切感受到灾难中的国人拼死抗争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民族气概。“要写一首长诗,献给黄河母亲”,这个念头在25岁的光未然脑海中开始萌芽。

  1939年,光未然行军途中意外坠马骨折,被送往延安边区医院,而此时,冼星海正在延安鲁艺音乐系任教,两个好友在病床前重逢,畅聊时对创作一曲大合唱一拍即合。光未然忍着身体的疼痛,五天五夜一气呵成,创作出《黄河大合唱》的八首歌词,酣畅淋漓,一字未改。而读到歌词后的冼星海,亦是激动,反复向多人询问渡黄河的感受和抗战前线的经历后,在朴素的窑洞里开始为《黄河大合唱》谱曲。六天六夜,灯明灯灭,冼星海完成了全部八个乐章的谱曲。

  黄河精神代代传承

  可以说,黄河的形象,是融入在中华儿女的民族记忆之中的。黄河,是孕育,华夏民族在黄河滋养的中原诞生;黄河,是奋斗,九曲十八弯地寻找与开拓最终入海,黄河在曲折中奋进,在不屈中闯荡,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坚韧不屈。

  1939年4月13日,当《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时,座无虚席,连后面也站满了人。“黄河的历史、黄河对民族的哺育、黄河的屈辱、黄河的呻吟、黄河的觉醒、黄河的怒吼、黄河的精神”,都在这气势雄浑的大合唱中绽放出来。一批又一批抗日将士和爱国学生唱着“风在吼,马在叫”,走向了抗日战争的最前线,中国音乐从此产生了一部划时代的剧作,而每每唱起,心中总会油然生起作为黄河儿女、中华民族一员的骄傲和自豪。

  光未然之子张安戈在书中回忆,“四年级时,音乐课学唱《保卫黄河》,不知怎的,班里同学都知道这首歌是我父亲写的,所以大家都很兴奋,学得很快。不久,父亲应邀来学校给同学们讲《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故事,忆起曲作者冼星海忘我的创作境界,忆起当年艰苦的战争生活,说有一次夜里长途行军,因为赶写文章,两天没有睡觉,困极了,边走边睡,结果摔到结冰的沟渠里”。光未然讲得精彩投入,台下的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激动又自豪。而其中蕴含的诚挚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也在孩子们的心灵里发出芽来。

  《黄河大合唱》之所以成为经典,传唱几十年而越发生辉,就在于它创作于民族危难之间,将“个体与民族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经过无数次的演奏、衍生、改编,以最真挚的爱国热情碰撞出八个乐章组成的鸿篇,词的坚毅,曲的激扬,承载着“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终成伟大时代的最强音。(陈翔)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这货哪来的》:国人与国货的情感连接

  • 《展开说说》:女性谈话类综艺的新形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