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网络剧的逻辑与创新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网络文艺评谈 > 正文

中国网络剧的逻辑与创新

来源:解放日报2022-08-04 09:45

  作者:欧阳月姣

  今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对网络剧片正式发放行政许可,包括网络剧、网络微短剧、网络电影、网络动画片等在内的国产重点网络剧片上线播出时,使用统一的“网标”。从过去的备案登记制到如今的持证播出,“网标”的出现见证着一种发展与变化:“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近年来,我国网络文艺蓬勃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创作生态不断优化,用户数量显著增长。”

  不再是“闭门造车”

  在2014年以前,网络剧还处于粗粝的原生态阶段,当时也被称为网络自制剧。即以网络为载体,通过网络平台或在各互联网链接的终端进行播放的,由视频网站独立或与影视公司合作、网络受众为主体、结合传统电视剧的制作方式所制作的网络文艺作品。

  所谓“自制”,在今天通常指的是由爱奇艺、腾讯、优酷、芒果TV等几大平台出资、制作并在自家客户端播放的影视剧,与之相对的类型是“分账”,即由个人、团队或其他制作方提供作品给这些平台,再按照一定比例分取收益。由于头部平台实力雄厚,自制剧通常品质更优。而在当年,“自制”主要是相对于传统影视剧创作而言,给人以粗制滥造的不佳印象。即便是其中的优秀之作,例如最近因再次上架B站而引发补剧热潮的《毛骗》第一季(2010年),剧情层面被网友戏称为“一根冰棍的钱做出了哈根达斯”,但还是因为小成本、业余演技和充满塑料感的服化道劝退不少观众。

  当发现爆款网络剧是获取流量的密码之后,各大流媒体平台开始加大投入力度,如2014年总计推出超过200部网络剧,较前一年增幅高达300%,因此那年也被称为“中国网络剧元年”。至2020年为止,网络剧数量每年都维持在300部左右,争取做出爆款以博人眼球是主要目标。借助大数据对用户群体的精准分析,网络剧的制作完全不同于传统影视剧“闭门造车”的老习惯,在选剧本、选角乃至广告投放方面都十分重视用户反馈,并且在制作过程中就能进行调整来适应需求。于是,网络剧经常会选择同样带有网生属性并已经积攒了一定人气的网络文学作为剧本,以粉丝众多的流量明星为主角,诞生了大量的IP改编剧。近年来的爆款网络剧,如《庆余年》《长安十二时辰》《你是我的荣耀》等,都是上述逻辑下的产物。

  为观众喜好量身定制,也使网络剧的细分类型化越来越成熟,在当下既受欢迎也获成功的题材类型主要是悬疑、古偶、玄幻、都市爱情,除悬疑外,其他几类明显对标女性市场,在叙事类型上又形成了甜宠、大女主等流行套路。《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特别聚焦了“她”潜力,当平台意识到女性更易产生交互行为、贡献流量时,继续细分女性观众的口味、创作更多贴合不同女性群体心理的叙事类型,将是大势所趋。

  影视剧交互逻辑已改变

  随着类型化的成熟和制作上的专业化、精品化,网络剧与台播剧在当下可谓平分秋色。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网络剧单方面向传统影视剧靠拢,事实上在这些年来,网络剧已多多少少改变了影视剧制作、传播、观看的底层逻辑。

  传统影视作品特别是电视剧原本就是针对大众的文化工业产品,网络剧则尽可能地把这一特征发挥到了极致,除了上述的IP改编、流量明星、细分类型化之外,最重要的是参与构造了一个与现实生活密切交互的虚拟空间。在过去,传统影视剧往往是“摹仿”现实,在叙事上重视情节完整性和人物形象塑造的丰满度,看起来十分“真实”,不过观众也都清楚那是一个个平行的幻想世界,是每天暂时脱离日常生活、沉浸在现实主义叙事幻觉中的一两个小时。而在网络剧之中,剧情或人物形象的真实感不再那么重要,相反,提供高度符号化的、可供快速辨认的类型化的快感才是关键。有没有“梗”、CP好不好“嗑”、自己支持的明星有没有拿到足够的“番位”、播放量能不能力压对家同期竞品等,大多数时候都超过了对网络剧内容本身的关注。事实上,网络剧相较于传统影视剧的沉浸感是减弱的,而观众的参与度却发生了质的改变。

  与其说在讲故事,倒不如说网络剧为观众提供了表达情绪和意见的素材。虽然早在20世纪末,亨利·詹金斯就以“文本盗猎”来形容观众对影视剧的创造性参与行为——主要是制作同人视频、写同人文等,不过这也需要在影视剧播出和观看之后才能有所反馈。网络剧时代的“盗猎”行为显然具有即时性乃至超前性的特征。“弹幕”文化可以说是即时性的代表,在特定的时间点出现的评论带给观众一种同时观看的错觉,而且有时比剧情本身更有趣,导致不少人不佐着弹幕都看不下剧。此外,在网络剧的宣发阶段,粉丝或平台方就已经开始不断地放出路透、制作话题冲微博热榜,在播放过程中截取“高光时刻”、进行二创剪辑,还包括在播放系统中设置“只看TA”“倍速播放”,实际上都是为观众更快地筛选素材、参与话题提供了方便。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观众的参与已不再纯粹和自主,因为平台方经常会利用此种高参与度来扩大宣传,但有时也会造成舆论反噬。

  网络剧可控制速率又可随时暂停和重放的播放特点,也在快餐式的消费之外,创造了“N刷”的现象。这种情况多出自有一定理解难度、需要“盘逻辑”的悬疑剧,例如火出圈的《隐秘的角落》,就有网友通过反复观看、截图分析,甚至从短暂的音画分离中解读出除了黑化的朱朝阳以外另外两名同伴均已死亡的“隐藏结局”。也有用“列文虎克”(网络流行语,指观察得非常仔细)来形容对剧集进行显微镜式观看的行为,这种情形较多发生在线上重播的经典影视剧身上,例如在优酷平台重播的《甄嬛传》,在十年后的今天仍然能够保持相当热度,甚至衍生出了“嬛学”,不得不归功于网友的“N刷”和细节考据癖。这也使平台并不完全忽视内容的力量,即便背后仍然是流量的逻辑。

  形式创新仍是原动力

  在网络剧获得传统奖项,以及“网标”的诞生赋予其正式身份之后,人们普遍认为网络剧将走向“内容为王”更加精品化的方向。而网络剧要维持活力,最重要的是形式创新的能力。

  过去多年,网络剧之所以能长足发展,正是因为追踪和挖掘了互联网时代年轻观众的喜好和需求,能够把网络原生内容与新兴商业模式和既有的成熟影视类型相结合。从《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来看,现阶段的网络剧面临的一大挑战是来自短视频的冲击。截至2020年底,短视频的用户规模已达8.73亿,占领34.1%的网络视听市场,超出综合视频(包括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动画、网络综艺、其他网播内容等)的7.04亿用户规模和19.8%的市场占有率,在同期增幅方面更是来势汹汹。2021年4月,爱奇艺、腾讯、优酷等还发布联合声明,反对短视频平台对自家内容的二创侵权行为,开启集体防御模式。过去被视作引流资源的短视频,开始让长视频平台感受到危机。

  在此形势下,网络剧也进行了一些形式创新的探索。例如,在短视频占领市场之前,其常用的竖屏形式就已经被借用至网络剧的制作中。2018年爱奇艺推出了自制竖屏剧《生活对我下手了》,单集2至5分钟的长度呈现一个生活化的搞笑段子,并采用了上滑换集的触屏手势。另一种新类型是互动剧,如爱奇艺出品的《他的微笑》(2019年)和腾讯出品的《拳拳四重奏》(2020年),在观看过程中可以通过触发不同选项而进入剧情分支、达成多重结局,甚至还加入了音游的点击元素。还出现了在交互模式方面增强用户体验的实验,如古装小甜剧《祝卿好》(2022年)在剧情进行到男女主人公心动的时候,观剧的手机也会随之震动。当然,以上尝试尚远远谈不上成功,仅仅是提供了一些多样化的可能。

  《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的上线,明确了下一阶段网络视听内容的努力方向。如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副主任吕帆所言:“新的政策环境对网络文艺创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需要创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聚焦新时代史诗般的伟大实践,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以更多深刻反映时代变迁、描绘人民精神图谱的精品力作,让网络上的影视花园百花争艳、生意盎然。”对不断在平衡中探索创新性的网络剧而言,一方面,在内容质量上不断地向台播剧和经典化的影视作品靠拢;另一方面,在形式上也要持续吸收更具先锋性的网络原生内容及其形式表达,多多尝试融合其他媒介的叙事特征。如此,才能更好地贴近时代诉求、保持发展活力。

  (作者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研究员)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马恩扉页:《小小的我》,渴求一片大大的天地

  • 《食南之徒》:“马伯庸式”小说风格的延续与新变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