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英模剧展开的三重辩证逻辑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英模剧展开的三重辩证逻辑

来源:文汇报2022-08-04 09:57

  作者:张斌

  《高山清渠》的主人公黄大发被誉为“当代愚公”,其人生可简单概括为“一辈子,一条渠”。

  崇尚英雄,追慕模范是人类文明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作为当代大众文艺的代表,电视剧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最近几年推出了《初心》《一诺无悔》《功勋》等受到观众喜爱的英模剧作品,而最近接续热播的《大山的女儿》《高山清渠》则将英模剧推向了一个小高潮。

  要创作出合目的性(塑造英雄人物,传播主流价值)与合规律性(符合艺术规律和观众期待)相统一的英模剧殊为不易,其中有三重辩证逻辑值得我们重视。

  英雄与凡人的辩证统一

  电视剧是人的艺术,人物传记尤其如此。而英模剧的特殊之处在于,故事主角在现实中已经被命名为“英雄”。《功勋》中的八位英雄获得“共和国勋章”,黄文秀、黄大发则被授予“七一勋章”。因而,往往剧中主人公的故事和精神广为传扬,其性格特质具有更强烈和鲜明的被规定性,这同时也是其成为英雄的核心。电视剧也常常将此作为最重要的故事逻辑来加以展开。然而英雄也是肉体凡胎,过分强调人物性格中“英雄”特质的规定性,会导致忽略或遮蔽其性格中“凡人”表象的丰富复杂性,成为生来如此的英雄,反而会让剧中英雄扁平化,让观众难以走进人物坚硬的外壳,与他的生命发生真切的共鸣。因而英模剧必须坚持英雄和凡人的辩证统一,为英雄的诞生和成长提供合理的逻辑起点和合适的社会环境。

  黄文秀为何名校硕士毕业后选择回老家百色当一名基层公务员?因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受社会爱心人士资助成才的黄文秀想要回馈家乡,“很多人从农村走出去就不想再回来了,但总是要有人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我想要改变它。”黄大发为何坚持几十年也要修通水渠?是为了因缺水而死的父母,为了养育自己长大的草王坝村民,也是为了一个共产党员和一个丈夫的庄严承诺。这样,电视剧就奠定了英雄成长的起点。英雄和普通人的区别,除了个人秉性禀赋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在关键时刻他们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未来,做常人不能不敢不愿做的选择,并坚持到底。黄文秀在决战脱贫攻坚的世纪战役中主动请缨来到百坭村当第一书记,她想的不仅仅是要让老百姓从数字上脱贫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让老百姓不再返贫并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她的格局、眼界和气度都超越了常人。但她并不只是第一书记。她爱村民,爱自己团队的伙伴,也爱自己的家人。当两头拉扯的时刻,她也会难受,但她知道怎么选择才是父亲和党组织的期望,乃至为此献出了生命。黄大发坚韧不认命的个性,既来自于草王坝百家饭的滋养,也来自于徐书记的引导和培养。正所谓英雄出自人民。只有从凡人中成长起来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也才具有艺术的生命力。

  日常与传奇的辩证统一

  某种程度上,英雄就是一个传奇,这种传奇性本身也是电视剧吸引力的重要来源。英模剧在故事中适当铺陈渲染这种传奇性,对于塑造独具特色的英雄模范典型具有必要性。但如果英模剧过分重视这种传奇性,而削弱英雄日常生活的根基,那必然会导致对英雄的神化倾向,避实向虚,变成备受诟病的单向度的“高大上”和“伟光正”。反之,如果沉溺于日常生活的琐事而不加艺术提升,则会以实拒虚,陷入自然主义的藩篱。所以,英模剧需要在日常性和传奇性上取得一定程度的平衡,太虚和太实都不符合艺术规律的要求。由此观之,《高山清渠》和《大山的女儿》两剧则正好在两者平衡的基础上各有侧重,体现出自身叙事取向的特点:前者偏向传奇,后者更多日常。

  《高山清渠》的主人公黄大发被誉为“当代愚公”,其人生可简单概括为“一辈子,一条渠”。黄大发出生在贵州遵义严重缺水的深山村子草王坝,年轻时父母双亡,被村里二伯养大,没有住的地方,全村人给盖了一间草棚。他就是一个尝尽人间辛酸又被人间真情所温暖的普普通通的中国农民。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农民,却拥有极其坚定的信心,一句“认命,我就不是黄大发”让他带领全村人民在绝壁上挖水渠,穿越三座大山从天河引水,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这种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成为激荡观众心灵的精神磁场。电视剧一开场就烘托出了一个不同凡响的黄大发,胆大,敢想敢干,为了找水,两次跌落悬崖,因为没有钱,便想出了拆房子出材料人工帮高老板扩大石灰厂规模以换取修渠必须的石灰的高招。但是,这些看似传奇的故事,背后是黄大发对故土,对百姓深切的爱。

  与黄大发相比,《大山的女儿》的主人公黄文秀短暂的一生似乎没有什么传奇色彩,更多的是当代青年对时代和故乡的责任担当和勇于干事创业的精神品格,“如果我有一天当官了,无论给我一个乡、一个县,我都要把它变成乐园。我的大舞台就是这天地间、在群众中。”黄文秀不仅这么说,她还一步一个脚印地将它变成了现实。面对一开始村两委和村民对自己的不信任,黄文秀一进村就从治理环境卫生,规范停车,倡议村委会室内禁止吸烟、升国旗等小事做起,改变村干部和村民们的精神面貌。同时,认真落实群众路线,走村串户,一户一户了解贫困户真实情况并给予针对性方案,提出合作社这种利益共同体保障村民脱贫后不再返贫,也通过电商销售特色农产品的方法实现了产销对接,让村民真正挣钱到手,对她也认同到心。这些桩桩件件的日常小事,连缀起来就构成了黄文秀极不平凡的人生境界和价值追求,彰显了新时代知识青年的精神高度,成为了老百姓心中“大山的女儿”。

  现实时空与故事世界的辩证统一

  英模剧作为现实主义纪实电视剧,其创作的最大优势和难度都在真人真事上。因为真,所以具有天然的信任度和强大的感染力;也因为真,故事的讲述会受到很大的局限,难以随意虚构。因此,如何将现实时空的真人真事和故事世界的艺术编织辩证统一,颇为考验创作者的艺术匠心。

  这种匠心首先体现在现实时空跨度与叙事速度的协调性上。英模剧根据英雄的不同特点会采取相应的叙事手段对其进行艺术化表达。《大山的女儿》30集所描写的黄文秀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实际上只有一年左右。从电视剧艺术创作的角度出发,势必要求每集都要有突出的事迹并展现出扶贫工作的实际推进。电视剧建构了黄文秀从不被接纳到被村民接受再到信任的叙事链条,将其扶贫的主要手段和贡献依附其上,让观众不觉其长。而《高山清渠》的故事延续数十年,电视剧用40集的规模加以表现,因此更有历史和时代的纵深感,但修渠这种重复性劳动与黄大发相对单一的人生如何才能激发出英雄的不平凡呢?电视剧抓住了为什么修渠和修渠面临的主要挑战来结构故事世界,一下就让故事迸发出来耀眼的火光。另外,如《功勋》这样,英雄几十年的人生需要浓缩在6集故事中加以表现,其中叙事速度的调控就更显重要了。

  其次,演员的表演是能否打通现实时空和故事世界的关键。英雄精神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实现要靠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来支撑,因而主要演员精湛的演技往往成为沟通现实时空和故事世界的桥梁,能使英模剧这种真实事迹的硬题材软下来。杨蓉和李健在《大山的女儿》和《高山清渠》中饰演的黄文秀和黄大发,不开美颜也没有滤镜,而是极力去贴近原型人物还原其精神特质,以质朴真切的表演风格让英雄活在荧屏上,种进了观众心中。他们出色的表演极大地提升了电视剧的艺术品质,也成为了电视剧自己的“英雄”。

  最后,细节是支撑现实时空和故事世界辩证统一的高光点。细节往往是人物传记的点睛之笔,通过真切可感的细节能增强现实感和艺术性,凸显英模人物的个性和灵魂。百坭村和草王坝,是广西和贵州的偏远山区,电视剧通过实景和美术、道具的配合,真实展现山区生活场景的特点。百坭村贫富显著的居所,草王坝村民存水的瓦罐等物理环境的细节还原形成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黄文秀说桂柳话,“不注重仪容、站姿”,喜欢写日记、练字等细节都被杨蓉还原了出来;黄大发从一个愣头青自封共产党员到成为草王坝党支部书记,定亲时的习俗,求雨时的旧例,也都让观众印象深刻。细节丰满了人物和故事的可信度和情感深度,形成英模剧的高光点,从而点亮了整部作品。

  (作者为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副院长)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这货哪来的》:国人与国货的情感连接

  • 《展开说说》:女性谈话类综艺的新形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