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拆解重组”经典,展开东方爱恋的“时间循环”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拆解重组”经典,展开东方爱恋的“时间循环”

来源:文汇报2022-08-06 10:44

  作者:黄启哲

主创秉持“传统制法、当代审美”,希望再次释放传统的经典魅力。    

  2022上海大剧院版昆曲——重逢《牡丹亭》将于8月10日至14日首演。眼下,剧组已进入创作排练的“冲刺阶段”。5日下午,记者探班彩排现场,只见一面巨型镜面装置立于舞台一侧,中央,“断壁残垣”剪影垂吊,一枝梅花的投影打在背景幕布之上。音乐起,张军饰演的柳梦梅从舞台中央缓步而出,唱词念白似从《拾画叫画》而来,可紧接着,光影从暗淡转为朦胧流光,单雯饰演的杜丽娘从侧幕上场,口中唱的,却是《游园》的经典唱段。这台上的一切,是《牡丹亭》的内容、意象与元素,而其从内容编排、灯光布景、演员走位甚至服装造型等方方面面,呈现形式又全然不同。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一台与其他院团演出所不一样的《牡丹亭》”,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道出了打造“东方舞台美学”品牌的核心理念——即“传统制法、当代审美”,主创希望,通过提炼传统内核衔接当代呈现,让多种艺术门类的跨界融合,去丰富观众的审美体验,再次释放传统的经典魅力。

  “拆解腾挪”,每位主创都在用心雕画属于自己的“牡丹亭”

  2022上海大剧院版昆曲——重逢《牡丹亭》集结长三角京昆力量,由剧作家罗周编剧、舞台剧导演马俊丰执导,昆曲名家单雯、张军分饰杜丽娘与柳梦梅。此外,更有江南名丑李鸿良、上海京剧院大武生奚中路与青年老生演员蓝天助演。与从前舞台上传统折子戏的串演不同,主创对汤显祖原著进行了特别的“拆解腾挪”,试图进一步凸显杜丽娘与柳梦梅冲破“生死梦中”循环的动人爱情。

  何为“拆解腾挪”?拆解——是将原著重要的剧情交代与重点唱段拆解出来,腾挪——是按照新的叙事线索重新摆放。在主创看来,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是它提供了无限的解读空间,有如七巧板,令后人可以在每一次的拼搭中,找到新的可能。罗周整理后的文本,以杜丽娘“起死回生”为主体,依托原著《言怀》《玩真》《魂游》《幽媾》《冥誓》《回生》文本,将《惊梦》《寻梦》等名折名曲,融入其他折子,形成新的戏剧结构。就拿记者探班的《叫画》来说,这将是“重逢《牡丹亭》”的第一折。其中柳梦梅的念白化用自原著《拾画》的字句,而据介绍,原著《言怀》《玩真》等也糅进了剧本的第一折之中。以此凸显,《牡丹亭》不只是杜丽娘的梦,也是柳梦梅的梦。

  为了将“双重梦境”更直观地呈现在舞台上,导演马俊丰安排了一场“双游园”——先是柳梦梅登场,于荒园中拾画,很快杜丽娘出现,重现百花烂漫时节的“游园”情境。与之相对应的,该剧作曲、司笛孙建安采用了“支声复调”的音乐表现形式。这一手法常见于中国民间音乐,也曾在个别京剧、越剧中有类似探索,可在有着600年历史的昆曲里使用尚属首次。

  尽管排练中演员尚未穿上戏服,但在后台,由知名服装设计师赖宣吾设计的十数套戏服一一曝光。与罗周力求所有新写念白曲文均是化用原著“无一字无来历”一样,赖宣吾看似大胆选用的花鸟图案,也是从画谱而来。比如《回生》一折,他选用了菊花作为服装上的主要花卉纹样。他说,“我不想选用一般的菊花,显得过于凄凉。后来翻到明代朱有爌编撰的《德善斋菊谱》中有一种外白内红的菊花。我觉得特别契合这一折的主题——外在是死亡的状态,可内心却有着浓烈的爱意。”

  可以说,重逢《牡丹亭》的逐步成型,正是建立在主创每一个人雕画属于自己的“牡丹亭”的用心之上。

  《牡丹亭》至少演了500遍,这是最“打架”的一次

  如果幕后班底的关键词是“解码”,那么台前的昆曲演员又该如何面对贯穿演艺生涯的这出经典?

  从坐科学戏开始,昆曲演员最熟悉的便是《牡丹亭》。张军和单雯也不例外。尤其是张军,从艺几十年,从精华版演到全本,他的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更是驻演超过十年。当被问及演过多少次,他身体往后一仰,“演了起码500遍《牡丹亭》了吧!”

  此番再次出演《牡丹亭》,张军直言是最“打架”的一次。这不是说与单雯或是其他的主创在创作理念上产生了激烈碰撞,而是基于经典当代表达过程中,对于这种“写往过去又写往未来”反复调校的谨慎。“就拿音乐来说,这次曲子有点回到了清朝的腔,但是又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和声”。

  而与搭档也有需要反复调校的部分。张军介绍,上海昆曲演员受海派风格影响,所以对于《牡丹亭》的情感表达更为浓烈,而单雯的演绎则承袭了江苏省昆曲前辈的含蓄内敛。如果把重逢《牡丹亭》当做一部全新的作品,两种风格重新调配,决不能正面冲撞,哪怕是唱段里“无一(耶)言”还是“无一(额)言”,这种观众难以察觉的唱法区别,也要做到完全一致。单雯感慨:“只有台上的我们在磨合中找到彼此都舒服的平衡点,观众才能看得舒服。”

  这两位主演的首次搭档,将会最终在舞台上碰撞出怎样的“CP感”,令观众期待。(黄启哲)

[ 责编:郝悦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