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双手一比是月亮,戏曲手势形与神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双手一比是月亮,戏曲手势形与神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2-09-06 10:10

  作者:赵 娟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戏曲研学创演节目《拿手好戏》于8月27日首播,形式新颖,内容独特,吸引了观众的注意。众艺人模仿梅兰芳的戏曲手势,成为节目的一大亮点。戏曲表演四功五法的“手眼身步法”中,“手”法是第一位的。

  梅兰芳是戏曲表演艺术大师,也是戏曲向海外传播的先驱,他曾把戏曲表演的“手势”选取了53式进行拍摄,齐如山对53式手势分别作了命名,并以图片的形式传播戏曲的表演之美。1935年,梅兰芳到苏联访问演出,他的手势引起了艺术界的震动,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梅耶荷德等看了梅兰芳的表演后,都对其手势大加赞赏。

  戏曲手势之美,代表了戏曲表演的外部与内部的“形”与“神”之美。“形”与“神”的关系是中国传统美学论述中的重要范畴。中国古代关于“形”与“神”关系的探讨,始于先秦诸子百家,老子、管子、荀子、庄子等多次论述“形”“神”的观点;魏晋以后,“形神”成为绘画的创作和审美特点,并渗透到中国传统艺术的各个方面,如音乐、书法、文学、舞蹈、武术、戏曲等。

  中国古代的戏剧家对戏曲“形”与“神”的创造极为关注,传统戏曲表演通过歌舞手段进行角色塑造,传达“形”“神”之美。

  “形”美:怎么用手势表达月亮

  手势是戏曲表演塑造人物的重要方式,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离不开手势的表现。旦角的手势形态酷似兰花,被称为“兰花指”。梅兰芳的手势命名如:含苞(持信式)、初纂(持针线式)、避风(首屈一指式)、含香(首屈一指式)、握蒂(持朝珠、佛头式)、陨霜(倒持扇式)、映日(远指式)、护蕊(外指式)、吐蕊(持细物式)、伸萼(持马鞭式)、迎风(虚指式)等,描述了兰花指的外形之美。

  当然,戏曲旦角手势丰富多样,不仅仅局限于梅兰芳拍摄的53式,生旦净丑各个行当的手势各有不同,千变万化,既能状物又能表意:有些表达外部动作,如整袖式、持扇式、托盘式等;有些表达人物情感,如大惊式、怕式、揖让式;有些表示指代或指向,如自指式、下指式、虚指式等。

  这些手势在剧目中的特定情境下,表达特定的含义。如《贵妃醉酒》《霸王别姬》中有通过手势指比月亮,突出情景交融。京剧唱念中提到月亮,要用“比月”式手势,就是两个手的拇指和食指张开,对成两个半圆,状物“月亮”的意思。还有类似赞美、害羞、生气等的固定用法,都是戏曲表演程式的形态美。

  “神”韵:如何传递虞姬的愁情

  中国戏曲表演讲究形神兼备,就是指艺术的形一定要传达人物的神。戏曲表演之“形”是为了突出“神”,通过变形之似达到神似,不求外形的酷似,但求“神似”的意韵。

  梅兰芳从各种艺术门类作品中汲取灵感,雕塑、绘画作品中的手势,自然生活中的情态手势等,进行创造革新,丰富了旦角的表演手势,使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准确。如古装剧《天女散花》,就是根据绘画《散花图》中天女的形象有感创作。《天女散花》的故事取自佛教题材,手势和身段也借用了很多佛像的造型,突出了佛教的形象神韵。

  再如《霸王别姬》中,虞姬唱“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的“出帐外”三字,抓斗篷低头抬腿,表示“出帐门”;唱“且散愁情”的“且”字时,右手抓斗篷,向左走小圆场转身,“散”与“愁”两字基本在背身时完成,回身双手抓住斗篷后略蹲身,手势指向空中,与此同时唱“情”字,抬头望向空中,无限愁情。手势和唱腔的旋律完美配合,“愁情”的意境通过手势的“形”传递了“神”。

  牵形神而“动全身”

  戏曲手势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作为一种舞台艺术,手势不能孤立地表演,而要配合身段进行设计。手势是将人物内心的喜怒哀外化出来,所以要配合眼神、道具、水袖、脚步等同步表演。

  戏曲手势有很多是持道具的,如梅兰芳的53式就有执扇的手势。昆曲《游园惊梦》中,杜丽娘手持金扇游花园时,运用了很多手势技巧:执扇、开扇、荡扇、托扇、举扇、平扇遥指等,通过手势技巧配合唱腔、身段、水袖的运用,营造出舞台上的写意空间。

  《贵妃醉酒》中,杨玉环醉酒失态嗅花:缓缓蹲下,将左手向回揽做闻花的样子,再将花枝松开放回,慢慢起身;第二个身段手与脚的动作位置与前次一样,方向相反;第三个卧鱼在舞台正中,身段与第一个相同,但水袖右手向里翻,左手向外翻,蹲下的同时拧身做卧鱼,繁复的身段,完成了杨贵妃醉酒的心境外化。

  《宇宙锋》中,赵艳容无奈装疯一笑,对爹爹说“爹爹——你是我的儿呀”,双手轻捻甩发放下,托住赵高髯口,捏住一根向外拽出,并轻轻一揪拽掉,以示“疯癫”;又有因为戏弄了爹爹而做羞愧的手势。在这些表演中,赵艳容的内心状态很复杂:其一,父亲把自己献给秦二世,她非常痛苦,但又坚贞不屈;其二,为了抵抗赵高的逼迫而不得不“装疯”,斗智斗勇,却又羞愧难当。所以处理手势技巧的时候,不仅要表现外部形态的准确,还要配合身段表情等,完成人物内心的刻画。

  戏曲手势的“形”“神”之美,丰富生动,符合中国传统艺术化简为繁、以一当十的创作方法,是戏曲表演艺术家创造的智慧和财富,突出了戏曲艺术虚拟性写意的特点。

  一脉相承的是根与魂,永不褪色的是精气神,《拿手好戏》把戏曲表演和现代传播相结合,展现了戏曲多姿多彩的美,不仅学习了戏曲的“形神”之美,还通过沉浸式研学传承戏曲内在的精气神。如今,戏曲表演艺术越来越为现代影视、舞蹈、绘画等艺术借鉴学习,并借助媒介平台,受到新一代艺术工作者的更多关注,加深了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使得艺术在创作中做到守正创新,不断发展。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本日公休》:理去“烦恼丝”,留得真情在

  • 韩松落:道不尽的敦煌故事值得代代讲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