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双手一比是月亮,戏曲手势形与神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双手一比是月亮,戏曲手势形与神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2-09-06 10:10

  作者:赵 娟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戏曲研学创演节目《拿手好戏》于8月27日首播,形式新颖,内容独特,吸引了观众的注意。众艺人模仿梅兰芳的戏曲手势,成为节目的一大亮点。戏曲表演四功五法的“手眼身步法”中,“手”法是第一位的。

  梅兰芳是戏曲表演艺术大师,也是戏曲向海外传播的先驱,他曾把戏曲表演的“手势”选取了53式进行拍摄,齐如山对53式手势分别作了命名,并以图片的形式传播戏曲的表演之美。1935年,梅兰芳到苏联访问演出,他的手势引起了艺术界的震动,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梅耶荷德等看了梅兰芳的表演后,都对其手势大加赞赏。

  戏曲手势之美,代表了戏曲表演的外部与内部的“形”与“神”之美。“形”与“神”的关系是中国传统美学论述中的重要范畴。中国古代关于“形”与“神”关系的探讨,始于先秦诸子百家,老子、管子、荀子、庄子等多次论述“形”“神”的观点;魏晋以后,“形神”成为绘画的创作和审美特点,并渗透到中国传统艺术的各个方面,如音乐、书法、文学、舞蹈、武术、戏曲等。

  中国古代的戏剧家对戏曲“形”与“神”的创造极为关注,传统戏曲表演通过歌舞手段进行角色塑造,传达“形”“神”之美。

  “形”美:怎么用手势表达月亮

  手势是戏曲表演塑造人物的重要方式,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离不开手势的表现。旦角的手势形态酷似兰花,被称为“兰花指”。梅兰芳的手势命名如:含苞(持信式)、初纂(持针线式)、避风(首屈一指式)、含香(首屈一指式)、握蒂(持朝珠、佛头式)、陨霜(倒持扇式)、映日(远指式)、护蕊(外指式)、吐蕊(持细物式)、伸萼(持马鞭式)、迎风(虚指式)等,描述了兰花指的外形之美。

  当然,戏曲旦角手势丰富多样,不仅仅局限于梅兰芳拍摄的53式,生旦净丑各个行当的手势各有不同,千变万化,既能状物又能表意:有些表达外部动作,如整袖式、持扇式、托盘式等;有些表达人物情感,如大惊式、怕式、揖让式;有些表示指代或指向,如自指式、下指式、虚指式等。

  这些手势在剧目中的特定情境下,表达特定的含义。如《贵妃醉酒》《霸王别姬》中有通过手势指比月亮,突出情景交融。京剧唱念中提到月亮,要用“比月”式手势,就是两个手的拇指和食指张开,对成两个半圆,状物“月亮”的意思。还有类似赞美、害羞、生气等的固定用法,都是戏曲表演程式的形态美。

  “神”韵:如何传递虞姬的愁情

  中国戏曲表演讲究形神兼备,就是指艺术的形一定要传达人物的神。戏曲表演之“形”是为了突出“神”,通过变形之似达到神似,不求外形的酷似,但求“神似”的意韵。

  梅兰芳从各种艺术门类作品中汲取灵感,雕塑、绘画作品中的手势,自然生活中的情态手势等,进行创造革新,丰富了旦角的表演手势,使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准确。如古装剧《天女散花》,就是根据绘画《散花图》中天女的形象有感创作。《天女散花》的故事取自佛教题材,手势和身段也借用了很多佛像的造型,突出了佛教的形象神韵。

  再如《霸王别姬》中,虞姬唱“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的“出帐外”三字,抓斗篷低头抬腿,表示“出帐门”;唱“且散愁情”的“且”字时,右手抓斗篷,向左走小圆场转身,“散”与“愁”两字基本在背身时完成,回身双手抓住斗篷后略蹲身,手势指向空中,与此同时唱“情”字,抬头望向空中,无限愁情。手势和唱腔的旋律完美配合,“愁情”的意境通过手势的“形”传递了“神”。

  牵形神而“动全身”

  戏曲手势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作为一种舞台艺术,手势不能孤立地表演,而要配合身段进行设计。手势是将人物内心的喜怒哀外化出来,所以要配合眼神、道具、水袖、脚步等同步表演。

  戏曲手势有很多是持道具的,如梅兰芳的53式就有执扇的手势。昆曲《游园惊梦》中,杜丽娘手持金扇游花园时,运用了很多手势技巧:执扇、开扇、荡扇、托扇、举扇、平扇遥指等,通过手势技巧配合唱腔、身段、水袖的运用,营造出舞台上的写意空间。

  《贵妃醉酒》中,杨玉环醉酒失态嗅花:缓缓蹲下,将左手向回揽做闻花的样子,再将花枝松开放回,慢慢起身;第二个身段手与脚的动作位置与前次一样,方向相反;第三个卧鱼在舞台正中,身段与第一个相同,但水袖右手向里翻,左手向外翻,蹲下的同时拧身做卧鱼,繁复的身段,完成了杨贵妃醉酒的心境外化。

  《宇宙锋》中,赵艳容无奈装疯一笑,对爹爹说“爹爹——你是我的儿呀”,双手轻捻甩发放下,托住赵高髯口,捏住一根向外拽出,并轻轻一揪拽掉,以示“疯癫”;又有因为戏弄了爹爹而做羞愧的手势。在这些表演中,赵艳容的内心状态很复杂:其一,父亲把自己献给秦二世,她非常痛苦,但又坚贞不屈;其二,为了抵抗赵高的逼迫而不得不“装疯”,斗智斗勇,却又羞愧难当。所以处理手势技巧的时候,不仅要表现外部形态的准确,还要配合身段表情等,完成人物内心的刻画。

  戏曲手势的“形”“神”之美,丰富生动,符合中国传统艺术化简为繁、以一当十的创作方法,是戏曲表演艺术家创造的智慧和财富,突出了戏曲艺术虚拟性写意的特点。

  一脉相承的是根与魂,永不褪色的是精气神,《拿手好戏》把戏曲表演和现代传播相结合,展现了戏曲多姿多彩的美,不仅学习了戏曲的“形神”之美,还通过沉浸式研学传承戏曲内在的精气神。如今,戏曲表演艺术越来越为现代影视、舞蹈、绘画等艺术借鉴学习,并借助媒介平台,受到新一代艺术工作者的更多关注,加深了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使得艺术在创作中做到守正创新,不断发展。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刘上生:宝黛之恋“情”“理”矛盾的艺术处理

  • 戏曲微短剧:中华戏曲创新传播的新范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