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通过纪录片感受多彩世界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通过纪录片感受多彩世界

来源:人民日报2022-09-09 09:28

  作者:孟繁哲

  纪录片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有“动态相册”“生活之镜”之称。探访特色美食,展现地域文化;航拍万里山河,带来诗意之旅;聚焦稀世文物,诠释工匠精神……近年来,国产纪录片掀起一个个收视热潮。一部部纪录片通过展示自然、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满足观众的求知欲,也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从数量上看,2021年我国仅网络纪录片就上线377部,比2019年增加了200余部。从题材上看,从记录人间烟火,到关注自然环境、呈现草木山河,再到深挖历史文化、展示缤纷时代,国产纪录片呈现出多类型发展的态势。从形式上看,移动传播时代,纪录片主动拥抱数字科技,微纪录片、VR(虚拟现实)纪录片、交互式纪录片等新形式应运而生,以节奏明快、信息密集、细节突出等特点打动观众。此外,纪录片还与其他视听节目融合,出现“纪录片+剧情演绎”“纪录片+综艺”“纪录片+互动体验”等跨界类型。技术更先进、表达更新颖、形式更丰富,国产纪录片不断满足群众需求,受到广泛欢迎。

  无论哪一种纪录片,真实始终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力量。相较于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经历,纪录片带来的感受更加丰富,也更具美学价值。画面细节考究,旁白精炼恰当,精心设置的影音元素,往往能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比如,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注重用声音营造现场感,电锯的声音、吸尘器的声音、修复木器的声音与影像结合,将文物修复的现场环境、文物修复师的工作状态和情绪传达给观众。画精、构巧、词美、意深,优质纪录片将生活真实上升为艺术真实,让人们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得到知识更新和心灵满足。

  从创作理念上说,不同于影视剧,纪录片的情节不能预先编排,人物角色不能提前设计,生活情境难以预测,有价值的素材稍纵即逝。从这个意义上说,纪录片呈现什么样的情境、选取什么样的素材,传递出创作者的深刻思考,绝不仅仅是真实生活的“搬运工”。同时,创作者又必须保持对被拍摄者的尊重。可以说,纪录片是等待的艺术,也是克制的表达。这正是纪录片的独特魅力所在。

  拍摄纪录片的过程,往往并不容易。这种不易,可能是风餐露宿,跋山涉水,用几年努力换取对自然世界几小时的呈现;可能是在拍摄中,用陪伴和沟通打动被拍摄者,使其在摄像机前放下顾虑、打开心扉。一部优秀纪录片,可能意味着大投入、长周期,更离不开创作者的高超水准与艰辛努力。作为一种高强度的精神劳动,纪录片创作需要创作者的情怀和水平,也呼唤观看者的支持和敬意。

  纪录片让人们更好观察世界,理解自己。记录者的镜头收近一些,能感受一草一木的盛衰荣枯;镜头拉远一些,可阐释历史大势的潮落潮起。纪录片带我们穿过时光,跨越山河,也鼓励我们用积极的心态拥抱人生。(孟繁哲)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本日公休》:理去“烦恼丝”,留得真情在

  • 韩松落:道不尽的敦煌故事值得代代讲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