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人民性”:中国话剧的价值取向、主题呈现与艺术品格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 正文

“人民性”:中国话剧的价值取向、主题呈现与艺术品格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09-14 09:01

  【“新时代文艺,朝着人民的方向”系列评论

  编者按: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求“文化文艺工作者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今年适逢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80周年,《讲话》深刻论述了文艺和人民群众、文艺和革命斗争、文艺和社会生活的关系。今天我们纪念《讲话》,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引领文艺前进方向,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文艺创作生产。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特别策划推出“新时代文艺,朝着人民的方向”专栏,邀请文艺评论家、文艺理论家等,围绕“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这一核心议题展开探讨,阐发研究“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轨迹和艺术实践,创新探索“人民文艺”的时代内涵和当代意义,在新时代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精神。

 

  “人民性”:中国话剧的价值取向、主题呈现与艺术品格

  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副所长 毛夫国

  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揭开了中国文艺发展的新篇章,不仅为中国革命文艺指明正确方向,还是中国新文艺发展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八十年来,反映现实生活、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经典作品风起云涌。作为一种舶来品的艺术样式,话剧充分发挥其富有感染力的优势,坚持“人民性”的价值取向,创作了一系列内容上贴近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反映人民诉求和愿望,表达人民群众对未来和理想生活向往的优秀剧作,表现新的创作主题,塑造新的人物形象,无论在主题呈现还是艺术品格上都充分彰显了“人民性”。

  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明确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明确了文艺的“人民性”,文艺要为“最广大的人民”即工农兵的服务方向。响应讲话号召,解放区诞生了许多经典剧目,从延安鲁艺集体创作改编的歌剧《白毛女》,到话剧《前线》《带枪的人》《子弟兵和老百姓》《反“翻把”斗争》《李国瑞》《战斗里成长》等,话剧团体如鲁艺实验剧团、战斗剧社、抗敌剧社、西北战地服务团等带给解放区群众以内容和形式新颖的文艺演出,注重发挥话剧艺术的宣传教育功能,配合现实斗争和人民生活需求,深受群众欢迎,切实解决了“文艺为什么人”的实践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讲话》的“人民性”精神得到全面贯彻,十七年时期的话剧《万水千山》《赵小兰》《春风吹到诺敏河》《明朗的天》《妇女代表》《在新事物的面前》《龙须沟》《同甘共苦》《洞箫横吹》《布谷鸟又叫了》《霓虹灯下的哨兵》等,出现了一系列为社会主义事业努力奋斗的新人形象,这些话剧依据典型化原则塑造人物,弘扬社会新风尚,《茶馆》《关汉卿》《蔡文姬》等话剧进行了有益的民族化探索。

  新时期之初,话剧表达人民心声,成为反映社会政治生活、宣泄人民心理情绪的重要艺术方式,《枫叶红了的时候》《丹心谱》《于无声处》等以其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敏锐性和及时性,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此后秉承现实主义美学传统的创作蓬勃发展,话剧《街上流行红裙子》《小井胡同》《天下第一楼》《狗儿爷涅槃》《桑树坪纪事》《李白》《地质师》《商鞅》《父亲》《生死场》《北街南院》等,或注重普通人在面临抉择和日常矛盾中的艰难与挣扎,或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世界,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进行了深化和探索。

  “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特征是人民的文艺,在内容和形式上重新激活了戏剧创作,秉承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话剧大量涌现。话剧《四世同堂》《谷文昌》《红旗渠》《平凡的世界》《柳青》《逆行》《家客》《浪潮》《北京法源寺》《深海》《路遥》《香山之夜》等作品,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注重内容和形式有机统一,塑造了具有时代精神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题材选取和人物塑造上均有拓展和突破。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艺创作要契合时代的发展。话剧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首先,剧作家必须积极投身“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艺实践活动之中,贴近群众生活,体现和传达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敢于触碰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注重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融合,以启发观众进行深入思考。其次,要在创作的题材、视角和结构上进行开拓和创新,敏锐地反映时代风貌和时代精神,把人物置身于时代大潮中、通过多维视角进行艺术化呈现,在思想观念的碰撞冲突中体现人物的所思与所想,塑造新时代背景下具有时代特征的典型人物形象,切实承担起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文化使命,创作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毛夫国)

“人民性”:中国话剧的价值取向、主题呈现与艺术品格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因果报应》:私人复仇故事的悬疑化讲述

  • 何源堃:人工智能,打开艺术再生产的“潘多拉魔盒”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