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为新中国第一代钢铁人立传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为新中国第一代钢铁人立传

来源:北京晚报2022-10-03 10:03

  作者:王金跃

  自从1994年执导了首部电影《弹道无痕》后,宁海强的名字几乎就跟军事战争题材电影联系在了一起。但在他执导的国庆档新片《钢铁意志》中,主角却变成了一群钢铁工人。对此,宁海强(图左)表示,“在我看来,钢铁工人炼钢时的样子,跟战士们攻山头的样子很像,他们都需要有奉献、牺牲的精神。这一次,我要为新中国的第一代钢铁人塑像、立传。”

  六到鞍钢收集素材

  宁海强回忆,他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影片《长津湖》。当年,他参与了《长津湖》的部分拍摄工作,尤其是片中杨根思牺牲时的画面,他是导演之一。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他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钢少气多”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当时美国的钢铁产量是新中国的600倍,如果那时志愿军战士能有更多的‘钢’,更好的武器装备,‘钢多气也多’,那岂不是更加战无不胜。”

  因此,当去年年初辽宁省委宣传部找到他,希望他来执导《钢铁意志》这部电影时,他觉得心里有话要说,很快就答应了下来。他除了是导演外,还是本片的编剧之一,“我们在原来剧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次修改,最终成为现在的样子。”

  为了塑造好片中的角色,宁海强和美术指导霍廷霄等人,六次到鞍钢和本钢的工厂中采风。他们专门到鞍钢博物馆收集素材,跟工厂里的工人面对面交流,就是希望能够找到那个时代钢铁人的“灵魂”。宁海强慢慢了解到,1948年2月初,解放军接收了鞍钢,但他们进去后发现,整个鞍钢厂区破烂不堪、设备残缺不全、越膝深的荒草显现出衰败之相。很多解放军官兵留了下来,他们从战士变成了钢铁工人,他们团结专家,带领鞍钢职工克服重重险阻,在最短时间内生产出新中国的“第一炉铁水”。在此后的几年里,有很多钢铁专家从这里走出去,走向了祖国各地,“东北是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

  表演

  怀着家国情怀靠近角色

  “《钢铁意志》中刘烨饰演的赵铁池,就是千千万万从军人变成钢铁工人的代表。”宁海强告诉记者,这个人物是在真实的基础上艺术加工而成的。不过影片中也出现了很多真实的人物,比如林永健饰演的孟泰,李沛恩饰演的王崇伦,他们都是鞍钢劳模。这些角色的加入,让影片多了真实的气息。

  “能够来这部影片拍戏的演员,他们的身上都有一种家国情怀。”宁海强说道,刘烨此前演过很多硬汉角色,本身也是东北人,“他的身上还有一种很质朴的东西在,会让观众对他产生信任感。”“林永健、张国强等演员的气质,也很接近他们演的角色。”在宁海强看来,演员合不合适,穿上服装一下子就能感觉到。

  韩雪这次在片中饰演工程师孙雪飞。“韩雪的爷爷奶奶都是老兵,她的身上流着军人的血。有着这一点,她很快就把自己代入了角色。”

  美术指导霍廷霄之前没有接触过钢铁题材的置景工作,为了在置景上体现出解放初期的年代感,宁海强和他一起下了很大的功夫,他们将取景地定在辽宁本溪湖钢铁工业遗址群,在此基础上再搭建出宏大的钢铁工厂,“从影片的效果来看,完全达到了目的。”

  拍摄

  在炼钢车间里实拍

  《钢铁意志》的故事从1948年讲到1953年。其中工人在工厂里炼钢的画面,无疑是影片的重头戏。宁海强透露,为了增加画面的真实性,影片中赵铁池在“铁水”边挥汗如雨的画面,是在鞍钢真实的车间里拍摄的,边 上“铁水”的温度高达1500℃。刘烨在首映式上透露,自己刚走到车间的门口,“就能感觉到一股热浪向自己涌来,几乎能让人窒息。”

  “如何让像赵铁池这样的战斗英雄,能够在内心里接受自己转变成一个钢铁人,是影片塑造人物时最大的难点。”宁海强解释,这些战斗英雄一开始从内心里都不太愿意接受,因为他们认为战士的归宿就是战场,而像钢铁厂这样的环境,他们适应起来有困难,也没有做好精神上的准备。

  为此,片中设计了几场戏,其中包括他们送战士去抗美援朝战场的戏,“这让他们认识到,在战场上,钢铁是多么的重要!慢慢地,他们认识到一个钢铁人的使命和责任感,而工匠精神也开始在他们的心中滋长起来。”

  这次拍摄,也给宁海强带来不少感悟,“不管是之前的战争片、军事片,还是这次的《钢铁意志》,我都想拍出咱们中国人坚韧不拔的精神来,我想让现在的年轻观众看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艰难岁月里,像赵铁池这样的钢铁人,不管形势和环境多么的难,总是有一口气在坚守着。正是凭借着这口气,才有了后来伟大祖国建设的无数奇迹。”(王金跃)

[ 责编:刘朝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