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马苏:这部电影吹走了心中“迷雾” 让我找到安静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马苏:这部电影吹走了心中“迷雾” 让我找到安静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2-10-04 10:01

  作者:萧游

  出演尔冬升导演的《海的尽头是草原》之后,很多人都来问马苏:“你真的是蒙古族吧?”为了出演这部电影,马苏在各方面下了苦功,几乎到了“疯魔”的程度,比如要硬生生地背下蒙语台词,还得与人物的神色举止融会贯通。

  马苏最终的成就感并不是被观众视为“真正的蒙古族人”,而是她在角色中找到了一种内心“安静”的状态,“辽阔的蓝天,白云下吃草的牛羊,大地上人烟稀少,草原人每天专注于日常的生活劳作,淳朴而充实,这也让我找到了一种把劲儿放在心里的力量感。”

  演出平实即好,不需要放大情绪

  《海的尽头是草原》根据历史上“三千孤儿入内蒙”的真实事件改编:上世纪50年代末,新中国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将近3000名孤儿被接到了大草原上,交给淳朴善良的牧民们收养,他们所有的不安与伤痛,都被人间大爱化解。

  马苏在片中扮演的是“草原额吉”萨仁娜,这是一位平凡、质朴、坚韧的母亲,收养了南方孩子杜思珩,用博大的爱养育了毫无血缘的孩子。马苏当初很纳闷尔冬升导演为何会找她扮演蒙古族女人,“以前有人说我长得像回族或者像维吾尔族,但从来没有人说我像蒙古族,这次演完《海的尽头是草原》后,所有人都以为我是蒙古族人,我觉得这是角色的魅力,也得感谢尔导有眼光,发现了我独特的民族气质。”

  对于演员来说,体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进入角色的方式,马苏拍摄前在草原待了大概4个月,广阔的草原上人烟稀少,“人在大自然中会很安静,每个蒙古包之间大概要开车半小时,所以没有邻居,看得更多的是一幅幅牛羊在草地上吃草的美丽画面,额吉们每天干一些农活,生活并不波澜壮阔,都非常日常,那种安静和自然给我领悟角色带来了挺大的提示。我觉得天下所有的母亲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对孩子的爱,这份爱是无意识表达出来的,她们不会想自己抚养这些小孩有多么崇高,只是出自本性的母爱。”

  也因此,马苏在扮演额吉时追求的就是平实,不要做过多的修饰,“剧本赋予人物的行为已经很丰富了,故事本身也足够感人和深刻。在表演上我觉得生活化就可以,不用去演她多么爱孩子,多么了不起,她的日常行为包涵了一切,我不需要在情绪上再放大。”

  表演的基调定下来后,马苏还要像真正的额吉那样掌握生活技能,马苏为此学了捡牛粪、生火做饭、煮奶茶、做手抓羊肉、做果条、做奶豆腐、挤牛奶等等农活,“我每天去学一个技能,还要学习蒙古族的风俗礼节,比如说要敬畏火,睡觉的时候脚不能冲着炉子,包括进到蒙古包里面的排位,有很多讲究,还有缝衣服这种针线活,咱们就是自然的穿针引线,他们则要把针尖冲自己,从怀中引出来,不可以冲外人,拿刀剪时也一样,都要冲着自己才可以。”

  最难的是学蒙语,睡梦中都在背台词

  生活技艺对马苏来说都还容易,要说最难的,那就是学语言。马苏说若是上学时有这次学蒙语的劲头,估计自己英语学得也错不了,考个名牌大学不成问题。

  至于学习秘诀,马苏笑说就是生背:“我对于蒙语是零接触,而且没有时间从头学拼音,我就把所有的台词,大概有100多句,写在本上,拿汉字标下来发音,对照录音练习,在蒙语老师的指导下,每天疯狂地背诵,天呐,现在觉得挺难想象的。睡觉前要听录音,醒了之后,刷牙洗脸的时候再听录音,洗澡的时候,浴室里贴着字,一边洗头发一边背,自己心里背,想不起来就看一眼,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背,那段时间感觉睡梦中都咕噜咕噜地在说。只有达到烂熟于心,形成条件反射,你才可以去表演,否则你上去开始演了,再想台词,那不成样子。我在背的时候已经把这些台词的意思都消化了,除了要记住发音,也要让语意合并,我要求自己,表演时说出来的话,就像是自己平时说普通话一样。”

  虽然如此用功,但马苏说自己拍摄第一天,张口说蒙语的时候在抖,嘴也瓢了,“很久没有那么紧张的感觉了,第一场戏难度特别大,是影片结尾的部分,我前一天晚上才拿到的台词,很长,我使劲背,但是拍摄的时候,还是紧张,舌头都乱套了,导演都笑了,那表情的意思就是‘完了,白学了,她学不会’,导演看上去很绝望。我就赶紧给自己打气,跟自己说,你已经背得很熟了,你要相信自己。还不错,第二条就好了,那天把那一大段词说完,我就不紧张了,因为最有挑战的部分都完成了,我还怕什么?可见人的潜力是无限的。”

  之后的拍摄,马苏变得自信了很多,“拍育婴院一场戏时,有一位老师是蒙古族的,他听我说台词后,以为我也是蒙古族的,就用蒙语跟我对话。但我只会台词,别的我就全部都不会了。他说:‘哦,原来你不是蒙古族。’这种肯定,对于我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告诉我,你说得很像,你的表演状态也很像。”

  马苏如此努力,因为她不想辜负导演尔冬升对她的信任:“他既然能够用我一个汉族人来演额吉,我就一定要让他看到真正的蒙古族母亲的样子。而且我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对蒙古族的情感也一下子就不一样了。我跟我们组的好多蒙古族演员在一起交流,他们很自由,高兴时就唱起来,可能喝两杯酒之后就跳起来,特别感染我。以前我的脑海里面没有想过蒙古族人是什么样子,但来了以后觉得蒙古族太帅了,那种热情、民族特性特别感染人。”

  与戏中的女儿培养感情

  此次扮演草原额吉唤起了马苏的“母爱”,马苏笑说自己特别喜欢孩子,“我家邻居的孩子,我的侄女,小时候都是我带着他们玩,我从小就喜欢小孩,不管谁家孩子,我都会觉得好可爱,想去逗他玩。这部电影里的孩子是孤儿,我立刻就觉得应该要爱他们,心里那种母性一下子就出来了。”

  为了与戏中的“女儿”增加默契,马苏也是用很多方式培养感情,“罗意淳小朋友其实不是自来熟,对陌生人还是有些抵触,后来我一点点地观察她喜欢吃什么,就投其所好,我去镇上的超市给她买各种娃娃,买那种一半巧克力一半是小玩具的零食,我也不知道那叫啥,我看小孩都吃,就给她买。她爱吃牛肉干,我特意从云南让人家往这边寄,牛肉干才几十块钱,可是运费要2000多元,因为我们这个地方不通快递,后来是寄到北京,再让朋友带过来,就这样一点一点跟她建立了感情。罗意淳后来也‘入戏’很深,有一次她坐在我和阿云嘎中间,就说‘马苏妈妈,阿云嘎爸爸,我要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也因此,马苏觉得演戏是要用心去演的,不是表面功夫。“为什么大家愿意去相信这个故事?包括小孩子,她相信你是爱她的,相信你是她的妈妈,你会保护她,在表演时,她自然而然地会表现出来,身体是不会骗人的,她的所有反应是不会骗人的。”

  尔冬升在我经历风雨时为我撑伞

  马苏在参加《演员请就位》时遇见了尔冬升导演,当时尔导说会找马苏演戏,马苏还以为不过是“场面话”,没想到尔冬升真的找她来演自己的新片《海的尽头是草原》,这让马苏非常感动。

  在马苏眼中,尔导就是她的恩人,“有很长一段时间对于我来说是挺艰难的,我非常热爱表演,也特别珍惜表演事业,但是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遇到一些风风雨雨,尔导就是在我人生灰暗的时候为我撑伞的人,我特别感激他,特别希望能够把这部戏演好,他真的是太信任我了,而且一诺千金,他在那个舞台上说会用我,真的就说到做到了。”

  此次合作之后,马苏认为尔导是一个非常公平公正,而且很有原则的人。“他有时候脾气大也是因为对工作的要求,没有任何私人的情感在里面。导演其实今年也60多岁了,天天风吹日晒的。导演来的时候还有点小肚子,我就看着他身体一点一点‘缩水’了,瘦了很多。他膝盖还不好,贴着膏药。但是他特别耐心地给我们讲戏,现场一切都要亲力亲为,收工了他要再去做后期,或者根据现场改剧本,没有什么时间休息。尤其我们这个戏,除了牛羊马,要么就是小孩,要么就是很多说蒙语的同胞,有时候他们听导演讲戏也不一定能听得特别懂,所以拍摄过程特别艰辛。”

  《海的尽头是草原》像是一股东风吹开了迷雾

  在人生的至暗时刻,《海的尽头是草原》像是一股东风,吹开了马苏心里的迷雾,她说:“之前是得去找人主动解释一些事情,获得演戏的机会,现在电影上映以后,已经有人开始来主动找我演戏了,我希望以后会越来越好。”

  马苏坦言当初参加《演员请就位》有些迫不得已,也很失落,“我觉得很倒霉,沦落到要在综艺舞台上比拼演技,但是,没有想到这份倒霉也变成了运气,要没有参加这个综艺,我就不会认识尔导,也没有机会拍这部电影。我以前一直都是拍电视剧,只演过两部电影——尹力导演的《铁人》和宁浩导演的《心花路放》,其实我还是很想走进银幕的,这次因祸得福出演了《海的尽头是草原》,也许这就是能量守恒吧。”

  而扮演萨仁娜这个角色,也给马苏心境和表演上带来了改变,马苏说自己平时给人的印象比较耿直外向,“感觉我不是很安静的人,可是这部电影让我学会了安静,这个角色带给了我很多的反思和力量,我在表演的时候把这个人物做很淡然的处理,每一场戏我认为都没丢,我觉得这对于我来说,是表演上新的体验,以前我演戏是比较用力的,演电视剧都是要直击观众,但这次我把所有的劲儿放在心里了,这是很大的收获。”

  希望有一天可以去凌驾角色

  如果将表演天分视为100分的话,马苏认为自己刚入行的时候,可能有50分的天分,“肯定是有点天赋的,不然的话,我也不可能在演员这条路上走下来。”

  虽然大家对她的《大唐歌飞》《夏日里的春天》都很喜欢,但马苏认为那个时候仅仅是自我认知上的一种表演,真正让她觉得表演开窍的是在2008年拍摄《北风那个吹》的时候,“那部戏对我的启发非常大,然后从2008年一直到2012年,我一直在钻研表演,下了很多功夫,我尝试了很多种表演方式,看了很多片子,给自己制定了很多目标,于是就越来越成熟,其实即便有天赋,还是需要去刻苦研究的。我相信一些天生就是做演员的人,肯定也会在寻找着自己的表演方式。”

  马苏笑说以前拍哭戏,哭不出来,滴眼药水都不管用,“我记得拍《大唐歌飞》的时候,眼睛滴了风油精都哭不出来,当时就想着必须哭,结果越紧张越哭不出来。现在你要让我演哭戏,就咱俩采访聊天这样,我都可以马上哭,那是因为心里有了,所有的一切表演来源于内心的丰富。”

  马苏认为演戏要真诚,因为没有付出真心,只是假模假样去演的话,观众无法共情,“你必须在进入到这个角色之前,先把自己敲碎,然后进到这个角色里面重组,重组之后,要拿最真的出来,就是要真心表达,这就是一种能力吧,你说有方法吗?方法就是真,在表演层面达到真的真,进入到真的这个状态。但是,我现在其实还想再修炼一个半真半假,比如说演话剧,需要的就是这种,如果有机会有一天我能站在话剧舞台上,我认为我的表演可能还有另外一个维度的改变。我喜欢梅丽尔·斯特里普,她塑造的每一个角色,其实是凌驾于角色之上的,我也希望有一天可以去凌驾一个角色,我现在只能说是融入这个角色。”

  对于期待未来想演什么角色,马苏没有给自己设置过:“我只是希望演挑战大的戏,这个角色的变化多一点,层次多一点,好人坏人都无所谓,角色是立体的,有人性共鸣的,对于我来说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马苏笑说自己现在心态还很好,心理挺强大的,不着急,慢慢等待好的表演机会,她也更愿意倾听人们对她表演的建议。

  马苏是天马行空的水瓶座,她说生活中自己的脑子也会飞来飞去的,“所以这对于我塑造角色是有帮助的,因为我不会很执着于我就要这样,或者就要那样,我的脑子是会变通的,你让我就演一种类型,我还不喜欢呢,会觉得很无聊。”

  也因此马苏不希望总是重复自己的表演,在拍摄《第二次拥抱》的时候,尹丽川导演向她讲述自己对角色的期待,马苏笑说自己开始还有点抵触,“我那时的处理方式挺自我的,后来突然就想明白了,如果我每次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演,那岂不是我演的所有的角色里都有马苏的影子?”

  当朋友的情绪“垃圾桶”

  马苏热爱演戏,因为在演戏时,她的大脑会为她打开另一个世界,“我在生活中没有那么感性,但是拍戏的时候,就会比较敏感,我就说我这个人很奇怪,只要一进到片场,天线就打开了,自己就会接触到很多信号,我会知道这个角色我该怎么演。但是在生活当中,我其实不是个特别敏感的人,很多人会觉得我不细腻,甚至是很大条的那种性格,有点爱冒傻气,干点奇奇怪怪的、傻了吧唧不可理喻的事情,我自己有的时候也会觉得自己怎么那么‘二百五’。”

  可是无论生活中怎样的悲喜,最终都会酝酿发酵成为马苏表演的养料,在马苏看来,生活中她所经历的一切都被潜意识记在心里,有一天需要她去塑造这样一个人物的时候,她就把它提取出来,而这些积累也是年龄给与自己的财富:“年轻的时候,当你技术达不到的时候,就有很多杂念,其实表演还是要有技术层面的技巧,会给你的表演提供支撑,就像那些冠军,必须经历多少刻苦训练之后,才能游刃有余自由发挥。”

  马苏认为参加《演员请就位》还是给了自己很大启发,“这有点像个专家会诊,四位大咖代表着不同年纪和艺术修养,每人点评完之后,你会有自己的判断。我就因为上了这个节目,知道了什么叫表演的克制,以前我的表演都是在释放,现在就知道劲儿不光是向外,还要向内。在这个节目里,不管是年轻的小朋友,还是成熟的演员,所有人的表演你都可以看得到,可以在那么短暂的时间里,看到表演的不同方式和效果,真的是非常有帮助。”

  马苏不拍戏时的“充电”方式挺特别,她笑说自己是个话痨,喜欢陪朋友、陪闺蜜聊天,不但为朋友排忧解难,还给自己的表演增添了积累:“闺蜜遇到感情困难,我就会陪她彻夜长聊,其实在听到她的故事的时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共情思考。演戏最终是演想法,不是演表情,所以你只有与更多的人去沟通,去了解人性的共同点,或者是他们做每一件事情的逻辑,这些反过来也给我的表演带来帮助,所以,我愿意当朋友的情绪‘垃圾桶’。”(萧游)

[ 责编:刘朝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田 广:冷峻的目光,悲悯的情怀

  • 陈娅玲:戏曲“流量”能否变“留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