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万里归途》既是传奇也是生活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万里归途》既是传奇也是生活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2-10-05 10:07

  作者:肖扬

  一个“武力值”几乎为零的外交官,怎么能够把那么多同胞,从一个战火纷飞的国度带回到祖国?这个疑问成为电影《万里归途》的创作契机。由饶晓志执导,张译、王俊凯、殷桃主演的撤侨题材电影《万里归途》9月30日全国公映。目前,该片票房已经破6亿。

  导演饶晓志表示,自己去深入了解撤侨的故事,才知道真实的情况,远比想象的要困难和复杂得多,“要方方面面努力才能够达到顺利撤侨,而外交官就是那个冲在最前线的人。他们也是普通人,但却在责任降临时,毫不犹豫地顶上去。你能想到的痛苦,他们都在经历。”

  讲述一个扎根于生活的“传奇”

  《万里归途》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外交官宗大伟(张译饰)与外交部新人成朗(王俊凯饰)受命前往协助异国撤侨,作为赤手空拳的外交官,他们穿越战火和荒漠,面对反叛军的枪口,带领同胞走出一条回家之路……

  在拍摄电影前,饶晓志对于外交官的印象是仪表堂堂、帅气睿智、能言善辩、不卑不亢,“我觉得所有正面的词汇都可以去形容外交官”。而在做了相关的采访、追踪了撤侨之后的一些报告文学、了解了前线外交官执行任务时的一些真实感受后,饶晓志对于外交官有了更为“亲近”的认知,“实际上,外交官跟我们一样,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在面临危险时,他们也会脆弱或者害怕,也会有人的正常反应,但是,他们因为自己身上背负了外交官的职责,所以,要在需要他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克服自己人性中的弱点。由此,在创作时,《万里归途》并没有把外交官的工作机械地搬到银幕上去,而是要讲述一个扎根生活的‘传奇’,一个从现实出发的故事。”饶晓志说:“他们的身份除了外交官之外,也是父亲、是丈夫、是儿子,作品如何找到外交官在生活与使命之间的平衡感,编织出极端的情境和戏剧矛盾,让故事在平实之中变得好看,是这部影片最大的挑战。”

  《万里归途》“文官撤侨”的独特视角也给观众带来了新鲜感,外交官全凭自己的智慧、自己的语言沟通、自己的消息来源,把同胞们送出去——这是令饶晓志非常感动的地方。“外交官不能去跟人战斗,只能周旋在各种势力之间,在那么一个乱世氛围下,通过飞机、船只、陆地港口,打开一条‘生命通道’,帮助同胞撤离,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当然,这背后有外交部、大使馆的支持,实际上是靠整个国家的实力、外交官的沟通能力等各方各面,才能顺利地撤侨。”

  在这个过程中,外交官的信念也是非常重要的,“带同胞回家是外交官一种天生的职责和勇气,他们和所有的中国人一样,天然地对自己的土地有一种归属感,深知祖国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同胞。”

  张译和王俊凯的角色亦师亦友

  影片中,张译的演技再次征服观众,他生动地演出宗大伟从退缩到选择逆行的转变,“宗大伟在开始的时候,表面上似乎不那么阳光,也没有那么正能量,但实际上,他是有大爱的人,有强烈的奉献精神,做好了牺牲一切的准备。”

  饶晓志认为,宗大伟其实有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反应,“他经历过太多的凶险之事,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有点想躲,这其实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反应。而他通过跟成朗这一路的相伴,在成朗身上又找到了自己最初的那种心态,简单说就是那种直面一切的勇气。”

  而对于王俊凯饰演的成朗,饶晓志认为影片对他的定位是一个新人,“他具备外交官所需要具备的素质,体能很好,还有急救证书,也很冷静,他只不过是缺少经验而已,就像各行各业的一个新人。他具备应有的能力和素质,但是他还没有积累这个行业的经验和教训。”

  饶晓志认为,张译和王俊凯的角色是一种很有意思的互补,“宗大伟受过苦,他追求的方法是很实用的,生死危亡之际要先活着,而成朗因为原生家庭的问题不能接受谎言,在处理事情上很直接。宗大伟在成朗身上看到了最纯粹、最纯真的自己,成朗对于宗大伟也从抵触转变为后来的欣赏和信任,他们亦师亦友,互为因果。”

  饶晓志称赞张译是一个很聪明、有很多方法的好演员,“由他来扮演宗大伟,对整部电影来说,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缘分。张译当兵的经历对角色很有帮助,那种纪律性、执行力,对这些人物的理解都非常精准,提升了这个角色的魅力和特点。”饶晓志透露,张译的颈椎不好,拍摄的时候犯病了,走路就会晕,“平时他要拄着一个拐杖,但是演戏则要丢掉拐杖,强忍着眩晕感表演,非常敬业。”

  而对于王俊凯,饶晓志则认为他跟角色特别贴合。“戏中他有阳光大男孩的样子,也有他自己该有的固执和单纯。从最后呈现的结果来看,我觉得小凯达到甚至超出了我对他的期许。张译和王俊凯在搭档时也通过人物不断地磨合,进入了一个新的默契阶段。”

  《万里归途》中还有很多重量级的“绿叶”烘托,饶晓志说:“扮演大使的李雪健老师就是神一样的存在,每一场拍完他的戏,都会有掌声,而且这个情况不止出现在我们这个剧组。郭帆也跟我说,在《流浪地球2》剧组里也是这样,李老师演完一场戏,就会获得现场自发的掌声。演员做到一定的程度,是可以让观众‘人戏不分’的,李雪健老师得到了尊重和敬仰,他把角色的光芒和自己演员的光芒融为一体,这才是最高境界。”

  饶晓志还评价成泰燊老师特别可爱,“我以前从来没有跟成老师合作过,他很专业,迅速就建立起一名参赞应该有的样子。”而对于张子贤,饶晓志希望他给人一种亲近的喜感,“他不是我们想象中外交官的样子,他显得更亲民,更容易让人接近,这是张子贤能够给这个角色带来的最好的一些基因。”饶晓志认为,殷桃与角色之间也做到了从年龄、角色外形到心理状态的高度契合。

  影片中连群演都很专业,据悉,他们大部分都是来自于饶晓志话剧团的演员。饶晓志说:“我让他们自己去创作自己的角色和人物,叫什么名字、什么年龄都可以自己想,因为我希望在影片中,外交官救出去的不是一个个数字,而是鲜活的人。这些群演对我们的剧本帮助非常大,他们的人物塑造贴合着宗大伟和成朗成长的线索,他们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空间来完成表演。”

  细节抠到糖纸上的标识

  电影《万里归途》以纪实感的影像呈现出撤侨途中的各种危机,但实际上,该片全程在国内拍摄。据悉,主创团队从2021年开始勘景,遍及海南、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和北京周边,最终,在宁夏搭建了1:1的非洲小城,拥有70多栋建筑。

  饶晓志说:“为了把国内的这些景儿拍得像国外,剧组的视效、美术、摄影和制片部门,对于太阳的角度甚至包括天气,都要去细致地感受。当鼓风机把地上的报纸、碎纸屑和塑料袋吹起来时,小到糖果纸,都得是阿语的,得是国外的标识。”

  饶晓志笑称,拍这部影片就没干净过,“我们不是打仗,就是走在那种荒郊野外的大漠上,要不然就是灰尘巨多的废墟,拍大使馆算是特别干净的地方。但是,大使馆中我们要放烟,我们要营造好看的光影效果,我们就要放很多的烟,所以实际上也很呛人。”

  为了制造灰尘,现场采用了大型吹风机,饶晓志说:“吹起来的尘土是会卡喉咙的。我们采用了一些很好的材质,比如说大麦的麦穗,还用了一些谷物来营造那种粗粝的感觉,不然细颗粒很容易吸进肺里。像这种戏,对于演员的伤害是肯定存在的,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戴了很多层的口罩,甚至有人防毒面具都戴上了。可是,演员必须把自己暴露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我记得小凯就吃进去了好多,但凡张嘴,那些沙土就进去了。”

  影片中,外交官带领同胞们躲避着枪林弹雨,穿越了沙漠、矿山、戈壁,饶晓志感慨这部影片的拍摄环境是自己经历过最恶劣的,“从创作剧本到完成拍摄的近一年时间里,我的精神也是高度运转,处理了各种事儿,其实也算是‘万里归途’,跟带一群人回家的概念差不太多。”(肖扬)

[ 责编:郝悦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还有明天》:“面包与玫瑰”的女性叙事突围

  • 从《初步举证》延伸的思考:社会规训下的女性解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