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小先生》:回溯生命清澈之源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小先生》:回溯生命清澈之源

来源:海南日报2022-10-10 09:53

  作者:刘敬

  8;18;28;38。这样一组数字,祥瑞,吉庆,似一群顽皮的小精灵,乐此不疲地翔舞于我的脑海,让我感慨盈心,复又笑泪迸溅,而这一切,皆源于作家庞余亮的《小先生》。这本新近荣获第8届鲁迅文学奖的散文集,就像蛰伏于岁月深处的文字惊雷,在我这个从教近28载的乡村教师心头蓦然轰响,并于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情不自禁地陷溺于18岁那年初读刘醒龙中篇小说《凤凰琴》时的那种震撼又感动、悲郁又欣慰的繁芜情境中,一时忘了今夕何夕……

  《小先生》 作者:庞余亮 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时间:2021年6月

  有位作家说过,一个人的童年,最好是在乡村度过,因为童年是生命蓬勃生长的时期,而乡村为它提供了充满同样蓬勃生长的环境。《一朵急脾气的粉笔花》《挤暖和》《沿着草垛往下滑》《卷了角的作业本睡了》《丝瓜做操》……庞余亮以爱为桨,回溯生命清澈之源。“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的我一篇篇、一页页、一句句地读下来,真是哭笑尽随文意,悲喜难以自禁——熟悉的场景,鲜活的记忆,浓郁的乡情,字里行间是满满的“心有灵犀”,满满的感同身受,满满的牵念挂怀,以致自己刚化身为那个挤暖和挤破了衣服却也挤出了快乐的“傻小子”,转瞬又成了那个从斜生在河面上的树枝上往下跳的光屁股“小泥鳅”;这会儿还是边在煤油灯下改作业边于煤油灯罩上方吊起铝饭盒煮鸡蛋的小先生,那会儿又摇身变为可以就地取材展现厨艺的黑脸总务主任……

  庞余亮坦言:“孩子们就是我的‘靠山’。这‘靠山’是世界上最令人放心,也是最安全的‘靠山’。是孩子们的信任和期待,拯救了我,让我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先生’。”全书6辑作品,近90篇文章,皆以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乡村教师的视角来观察,来体验,来定格,将偏远村校那花草遍地、鸟雀竞飞、单调又纯粹、寂静而优美的自然环境,那一届届一群群一个个淳朴又可爱、顽皮又勤劳的农家孩子的喜怒哀乐、嗔悲忧惧等给精心描绘了出来,还有那苦中作乐且事事操心的老校长,那望子成龙又“拔苗助长”的孙先生,那善抓纪律却忙于农活的老先生,以及那些期盼孩子能够“吃字”,对先生们尊敬有加的热情厚道的乡亲们等,共同撑起了乡村教育与四季生活的一片天。当然,清澈纯真而又古灵精怪的孩子们才是真正的主角,亦恰是这些“靠山”,给了“小先生”不绝的灵感、向善的力量与永生的希望。

  统观全书,作家更多的时候是以一颗未泯的童心、从爱出发的师心与对教育的热心,去敏锐地感知,去巧妙地发掘,去积极地探寻,并以诗意灵动的语言加以呈现:“细声细语的学生们在晃动着小小的头颅,多像是一群细声细语的稻子,我的目光像一阵风,风掠过稻子,稻子们立即安静下来。”“我幸福地嗅着,我的眼中不是一群学生在低头考试,而是一群苹果在这夜的枝头上静静地芬芳。”……类似的句段如雨后春笋,俯拾即是,在读者心头久久漾着清甜的涟漪。还有那黑板上的游动光斑,那奔跑的“金兔子”,那长在树上的名字,那光膀子的老师……我们读到的,是惊喜,是童趣,是脉脉温情,是暖暖爱意,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陪伴守护——多么美好呀!花儿与少年,相看两明媚;先生与乡亲,都有一颗透亮的心……(刘敬)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淬火年代》的“哑火”直击长剧创作之痛

  • 赵阡合: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银幕角色?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