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主旋律实现作品和观众“双向奔赴”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主旋律实现作品和观众“双向奔赴”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2-10-22 09:55

  作者:杨文杰

  说到主旋律电视剧,早在1987年广电总局电影局就提出“倡导主旋律,坚持多样化”,鼓励影视创作要反映出时代的主流价值观。然而,很长一段时间内,主旋律作品的总体质量并不让人满意,一部分人物塑造脸谱化和口号化,甚至被视作不好看、没市场的代名词;另一部分又过度商业化,用“手撕鬼子”和“裤裆藏雷”败坏了口碑。

  过去十年中国电视剧举全行业之力,终于彻底扭转了这种局面,夯实了“主流价值+主流市场”双赢的新主旋律剧阵营,与观众实现了一场心潮澎湃的“双向奔赴”:2021-2022年度,以《山海情》《觉醒年代》《功勋》为代表,主旋律剧正式进入批量制造精品的稳定生产模式中,创作者努力提升剧作品质,年轻观众不吝为其“封神”;2022-2023年度,各大平台的排播榜单和招商片单上,主旋律剧数量之多、题材之广、表达之硬核让观众期待值不断调高,无论是已经被盖章“佳作”的《底线》《大考》《警察荣誉》,还是从杀青就一直被催播的《县委大院》《公诉精英》等,当下最受市场欢迎,最有品质保证,在收视率、关注度、话题热度、奖项量级、演员参与意愿等全维度占领制高点的,主旋律大剧当之无愧。

  十年来,主旋律电视剧是如何一次次破题、破圈,成功赢得市场和观众的呢?

  日常化个体化视角取代说教、宏大叙事的讲述方式

  在观众们的印象中,过去主旋律电视剧大多围绕宏大叙事展开,一定程度上框定了人们对于主旋律作品的想象,也影响了创作者和观众的选择。

  不可否认,主旋律电视剧本身承载的价值引领和社会意义,承担“命题作文”,主创往往需要以某个历史节点或者当代成果为出发点来展开情节。通过十年摸索,重大题材电视剧逐渐找到了日常化视角、事件化、个体化的新叙事方式,取代了因为宏大叙事、说教意味过浓而与观众审美需求脱节的传统主旋律讲故事方式。

  《功勋》在这方面非常有代表性。对主人公事迹的取舍标准明显往杰出人物的普通面倾斜,娓娓道来的叙事节奏具有很强的生活感和烟火气。这些从小处着手的细节刻画,避免了直白的宣教。功勋人物的事迹对于观众而言,像是一种模糊而宏大的集体记忆,而这些日常细节的填充使其变得接地气,让模糊变得清晰可感,让伟大变得具体生动。

  《山海情》则将扶贫这一重大现实命题化解为一段温暖又不失热血的奋斗故事。《觉醒年代》更是不乏对历史人物生活琐碎细节进行刻画的段落。蔡元培冒雪三访陈独秀,第二次来访时,陈独秀在宿醉状态中赶忙出门迎接,险些出丑,一个细节就体现出文人之间惺惺相惜的感情。陈独秀第一次吃老北京涮肉时,模仿同桌车夫豪爽吃相的情节成为“名场面”。这些细节的设计淡化了主旋律电视剧的严肃性和陌生感,赋予历史人物有血有肉的生命力,也大大提高了历史本身的亲切感。

  在理想与现实、榜样与常人、杰出与平凡间找人物塑造平衡点

  不知不觉中,“高大全”、口号式的主人公已经退出了主流舞台,十年来主旋律作品不断修炼内功,在理想与现实、杰出与平凡、榜样与常人之间取得塑造人物的平衡点,歌颂集体情感的同时,也诠释着普通人的日常情感。

  《功勋》中一个个如星辰灿烂的名字如何转化成好看动人的故事?主创尽量做到细节真实、逻辑合理,用真情实感去丰满人物,拒绝喊口号式的伪激情。例如雷佳音主演的《无名英雄于敏》单元,就写得非常动人,关乎国家安全命运的重大意义放在了背景,主要围绕于敏生活以及科研上的“难”,拆解伟大事业缔造过程中那些平凡细琐的“生活毛边”,找到了普通人与国家叙事有血有肉的关联。

  《山海情》中的农村妇女水花,她的身上浓缩着千千万万个为生计操劳、为家庭无私奉献的农村妇女的影子。作为一个有梦想的实干家,她敢于吃苦、脚踏实地,凭借着一颗积极上进的心,撑起了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她的乐观精神感动了无数观众。个人情感的流露不仅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也使其价值取舍更为真实可信。

  《人民的名义》中,非脸谱化的人物刻画为其赢得了相当的关注,剧中几乎所有的人物都有完整的家庭和成长背景交代,使得他们在官场中的选择拥有了依托,而不仅仅是套路化的“好人”与“坏人”之分。

  以书写青春破题主旋律找到年轻化新方向

  2017年,反腐主旋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刷新近10年电视剧收视纪录的成绩,打破了观众对主旋律的固有认知。近几年,主旋律在题材上呈现多元的发展特征:有突出不同行业精神的,有展现老一辈人爱国主义和奋斗历史的,有讲民生扶贫的,也有反腐倡廉的……这些作品打破了藩篱,扩展了主旋律类型叙事的种类和讲述的方式。同时将人物设定更加具有烟火气,消弭了历史人物、英雄人物与当下年轻人之间的距离,师长、朋友般的形象,让人觉得宛若眼前。

  更为可喜的是,《大江大河》《山海情》《觉醒年代》《理想照耀中国》《功勋》等作品还成功进入由年轻人占主流的社交媒体语境,获得了高口碑和高热度,主旋律已经成为爆款剧的重要输出阵地,也让市场和观众看到,主旋律并不意味着枯燥,正能量和娱乐性也不是天然互斥。只要内容贴近当代年轻人的思想和价值观,艺术形象和价值内核有感染力、穿透力,主旋律作品也可以有出色的市场表现,打动人心、成功出圈。

  对于《觉醒年代》中鲁迅、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物,多数年轻人只知道他们的成就,觉得这些人物离自己很远,甚至还有些敬畏。怎样让他们走进年轻人心里?导演张永新曾经不止一次强调“立体的人”:“不只表现高光时刻,还要展现性格的多面性,家庭生活、个人性格,甚至是性格中的一些小瑕疵。”

  剧中角色大都被赋予了完整的人物弧光。陈独秀是无畏、博学但也不拘小节的,他会衣衫褴褛大口吃饭,为了筹钱创办杂志,还“忽悠”人买自己的名字,还会在雪地里打滚。而这样的他,也有作为父亲的烦恼,会被两个儿子指责和不理解……在这里,他们身上的名人光环褪去,取而代之的是真实立体的人,是有梦想、有不足、受挫折也不言弃的人。看着这些人的故事,年轻的观众很容易置身其中,也产生和剧中人的情感连接,在网络媒介中分享解读和体验。有网友就评价李大钊为“谁能不爱我们憨坨”。

  另外,自2020年以来,“时代报告剧”概念诞生,继电影之后,单元剧的创作模式也成为主旋律电视剧创作的成熟模式。《理想照耀中国》《功勋》《在一起》《我们这十年》等剧,均采用对真实案例加工,以小切口表现大主题,多个导演分头指挥,多个明星分工合作,主创团队集思广益的方式,有限的篇幅里把故事讲深、讲透,使观众能看着片子为之哭、为之笑、为之感动、为之自豪。

  中国主旋律电视剧通过不断突破、主动拥抱观众,完成了话语姿态转变,将主流价值与人文关怀相结合,从艰难突破到稳步前行,主旋律剧用10年炼成了独有的气质和风格,成为国产剧的最重要的新主流。(杨文杰)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本日公休》:理去“烦恼丝”,留得真情在

  • 韩松落:道不尽的敦煌故事值得代代讲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