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非典型好剧,戳准了Z世代哪些心思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非典型好剧,戳准了Z世代哪些心思

来源:文汇报2022-10-31 09:25

  作者:王彦

  这部剧依靠巧合推进的叙事太多,网罗社会话题的目的性也溢出了屏幕。13集篇幅,不仅谈生死,观照殡葬行业从业者的生存状态,还由生死辐射众生相。重男轻女的家庭、缺乏沟通理解的母女、独居老人、抑郁症青年甚至更沉重的话题都有涉及……

  倘若严格审视,B站自制网剧《三悦有了新工作》有不少地方背离了人们对现实主义佳作的理解。但恰恰是它,不仅在B站兼收热度与口碑,吸引80余万人追剧,播放量超1.7亿,获得站内评分9.6;剧终后它热度依旧,播放量日日上涨的同时豆瓣评分也达到8.4分,暂列今年国产网剧第一。

  一部细究起来毛病不少的作品何以赢得社交平台近乎一边倒的好评?恐怕很难剥离它的制播平台B站来讨论其播放效果。事实上,正因为戳准了Z世代的心思,这部讲述“躺平青年”误入小众行业渐渐领悟生活真谛的故事,在站内超80%为Z世代用户的B站、在互动性超强的弹幕观剧语境中,持续掀起声浪。

  以Z世代视角平视生死,举重若轻间治愈着“丧”

  赵三悦的出场属于标准“躺平”姿势。满屋狼藉,姑娘窝在床上刷手机,前夜吃剩的泡面被冲进门的母亲踢了个正着,母女大战一触即发。末了,赵三悦离家出走,在天桥上寻思是否纵身一跃时,从事殡葬业的大姨路过,带她围观一场葬礼后,姑娘的生活从此开启新副本,她成了一名遗容化妆师。

  一开篇,编剧游晓颖就给了三悦贴近当下年轻人的处境——反复于努力和躺平之间,在对“值不值得”“是否必要”的理解上常和父母有着难以调和的偏差,虽把“没意思”挂在嘴边,但心底那簇小火苗并未完全熄灭。导演李漠则以这段啼笑皆非的开场奠定了全剧叙事风格——讲述的是自带生离死别浓烈情绪的话题,但举重若轻、“丧”中带暖,恰到好处的喜感和温情消解着生死议题的沉重感。

  有点“小丧”,但不多,这样的三悦真实得就像现实里的Z世代。她决心面试新工作的初衷,除了养活自己,很大程度是要跟开婚纱店的母亲对着干;明明是自己一时恍神险些酿成大错,师父一番严厉批评后,她反而一言不合闹辞职……善良、直率同时叛逆、任性,身上的美好和不完美都毫不掩饰,对工作、对人生的认知都需要时间的力量慢慢转变。在游晓颖看来,“如果你觉得她身上有自己的影子,你可以试着跟三悦一起成长”。

  陪伴性的创作理念不仅体现在主角成长的人物弧光上,还反映在了投诸生死的平视视角。《三悦有了新工作》不畏惧谈论死亡,它也不简单地二元对立地给出每位逝者背后人伦道德的是非对错。对于死亡背后的百态,剧作不定义、不选边,留白的价值表达,吸引着年轻人跟随三悦去找寻关于生活、工作和自我的意义。跟她轮转过殡仪馆各个部门,望见百味杂陈的人世间;跟她一起在陌生环境结识了亦师亦友、如父如兄的高馆长和刘师傅,再随着他们的不同离去方式体验失去;也跟随三悦渐渐揭开母亲、生父、继父的前半生,在了解后达成和解……当观众代入了三悦的视角,导演李漠在每一处情感悸动时打出的暖光、扫过的空镜,他给予花草树木、自然生长最唯美的特写时,有些治愈便在举重若轻间悄然奏效了。

  真诚细节的沉淀,酿出真正感同身受的情绪

  在网上极少数的差评里,有一条写得颇具代表性——“你哭只是编剧想让你哭”,直指剧中情节推动和话题网罗的刻意性。

  公允地看,从热门社会议题到温暖小清新的画风,《三悦有了新工作》确乎契合B站乃至更多Z世代“用户画像”的。这届年轻人成长于互联网环境,经年累月的海量信息成就了他们更为开阔的眼界、更包容的观念、更无所定规的表达以及对社会议题更热情的参与度。如此,中国人传统观念里讳莫如深的“死亡”、现实中依然存在种种顾忌的殡葬行业,及至近年来引发过社交网络巨大关注的男女平等、代际沟通、精神健康等议题,都在合适的平台找到了知己。

  但找对了话题的打开方式,观众一定买单吗?三悦的故事,进一步示范了一部瑕不掩瑜好剧的创作方法论:让细节说话。

  在合作《三悦有了新工作》之前,导演李漠和编剧游晓颖各自广为人知的作品分别是电视剧《我在他乡挺好的》和电影《我的姐姐》。前者为北上广深“漂一族”的生活剪影,后者展开女性群体在自省后对家庭伦理困境的谨慎探讨,一部给所有迎难而上的人一抹温情,一部在激发情感能量后引发更深层思考,看似各有侧重,内核都以“懂你”的姿态见自己、见众生。编导联袂的新剧延续了他们对真诚、细腻的一贯看重。

  动笔写剧本前,游晓颖跑去成都殡仪馆实习了一段时间。在那里,她认识了90后男孩思沅,剧中大姨说的那句“遇到想死的人,带他们来殡仪馆转转,保证就想好好活了”,便出自这个男孩之口。剧中“人间至哀未必撕心裂肺”的观察,也从那些日子里得来。编剧还注意到,“他们特别愿意在平淡的日子制造一些小惊喜、小浪漫,以记住活在当下的美好”,师姐娅男这个血肉丰满的角色应运而生,她会在每天工作结束后去理发店换个造型,舒缓压力也成就生活的仪式感。

  因为多重因素影响,《三悦有了新工作》拍摄周期不足60天。开机时间不充裕,导演李漠就把前期调研不断精细化。“这是一部特殊的职业剧,特殊到我压根不想以职业剧的角度去完成它。”李漠分享道,“我们试着用更多的主观视角去化解殡葬行业带来的残酷与冷漠。”于是取景地的一棵大榕树变成了剧中生命力的象征,被逝者“托孤”的小狗点染着人与人之间微妙的羁绊,生离死别的尘世化作剧中“人生的大花园”。

  所有细腻的设计,加之一众演员跳出生死命题的生活流表演,沉淀出了真实感,让人在观剧时可以抛开理性审视,只是跟随感性去释放情绪。就像故事尾声,三悦从一堆枯叶里看到了春天,在一成不变的面包里感受到今天的馅好像多了一点点,这些谈不上人生的价值或意义,仅仅是真诚的情绪——活着还是很不错的。(王彦)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淬火年代》的“哑火”直击长剧创作之痛

  • 赵阡合: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银幕角色?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