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追忆似水流年——上海昆剧团全本《牡丹亭》观后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追忆似水流年——上海昆剧团全本《牡丹亭》观后

来源:文汇报2022-11-22 10:04

  作者:郭晨子

  像是普鲁斯特笔下那块著名的小玛德莱点心开启的意识流和意识流写作,刚刚过去的周末,上海昆剧团上演的全本55出《牡丹亭》,开启了一次对消逝的追忆。

  上昆创排演出55出全本《牡丹亭》。(上昆供图)

  暗场,转台上,这个演区的各路脚色还保持着造型,那个演区的检场已经在摆放一桌二椅,这个演区的生旦依偎着款款而去,那个演区的净、丑气势汹汹地登了台。两个最主要的演区,四角或用转角栏杆与靠坐、或用石狮与条凳界定空间,似沿袭了唐代歌舞表演所用的平地而起的露台,四角造型借鉴了勾栏,整体像是明清伸出式戏台的样貌。转台的流动中,幽暗的灯光下,一切都成了剪影,如电影镜头的淡出和淡入,舞台上的场面衔接中,该来的都来了,而转去的,不是消失,而是消“逝”。消“逝”的,不是杜丽娘的伤春、柳梦梅的出现,也不是《冥判》或兵乱,而是明代传奇,是过往的戏剧体制和观剧习惯。

  所谓“全本”,据考《牡丹亭》“一字不遗,无微不及”的演出仅有一例,是潘之恒记录的他客居南京时观看的吴越石家班全本搬演,那是1609年的秋天了。而明传奇全本戏无论昆山腔还是海盐腔,演出环境除庙台之外,皆是厅堂,厅堂演剧由家班承担,士大夫们的婚丧嫁娶和祭祖庆寿场合,皆上演全本戏以示郑重,各类记载中,此时的全本多有删减,也常常赶场。清代康熙一朝明令废止家班,乾隆中叶折子戏兴盛,已然取代了全本戏,商业戏园兴起后,虽产生了不少新编创的小本新戏和连台本大戏,但荟萃折子戏,仍是主流的演出形式。折子也好,全本也罢,折子多掐头去尾,全本则杂芜漫漶,掐头去尾和杂芜漫漶都是针对情节而言,回顾演剧历史无非想要说明,情节的整一性从来不是古典戏曲的本来面貌,在三两小时内观看一个完整的故事,也不是原本的赏剧诉求与习俗,当然,汤显祖或洪昇,完全不是今日意义的“剧作家”。

  于《牡丹亭》,折子戏和摘锦版受到欢迎应是常态,得不到追捧才奇怪。而当下,倘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层面之外,尊重作为文学遗产的明代传奇,重新认识其格局与体制,唯情节论和唯主线说多少削足适履了吧?是时候尊崇文学遗产了,人物安排上,闺门旦和巾生的风雅之外,也还有郭陀这等罗锅跛脚的丑怪形象,是为脚色穿插;情绪调配中,在“春去如何遣”的叹喟之外,也还有《劝农》的一派繁忙生计;线索布局里,在一梦而亡和死而复生的“至情”表达之外,也还有金兵南犯和江淮难安,毕竟世道难料,世情艰险。更不消说,《惊梦》与《拾画》《幽媾》、《写真》与《玩真》的对仗,生脚戏《旅寄》《拾画》间一出《冥判》的场面调剂,其构造的由来与原理,处处与西方戏剧不同。

  放弃情节的整一,不,传奇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追求,传奇所传之“奇”也与后世强调的戏剧性、冲突性大异其趣。误会和巧合是要有一些的,古人眼中的“戏”“剧”二字的涵义都是“谑”,无巧不成书嘛,也少不得“谑”。上昆的全本《牡丹亭》下本中,素来少见的不少出戏露面了,更是时时“谑”、处处“谑”。《耽试》一折,决定读书人命运的科考几近儿戏,《围释》一折,解围的办法像个玩笑,更不消说腐儒陈最良最终竟司职黄门,简直在调戏皇室尊严。凡正经事,皆“谑”,正史入了渔樵闲话般。但敷演还要认真,越是认真越是“谑”,接续了优人传统——中国戏剧的一个重要起源。“谑”也要“谑”得漂亮,明传奇每一折以“集唐”结束,名家诗句各取一句,重新连缀成诗,且贴合剧中情形和各人心境,这是才情的“谑”,是诗歌在到达巅峰之后的诗歌游戏、游戏诗歌。全本《牡丹亭》恢复了“集唐诗”,台上脚色的吟诵是一种间离,而全部的“集唐诗”形成了一种结构、节奏和气韵。

  与聚焦式的写实油画不同,中国画的一个独特方式是卷轴。全本《牡丹亭》的流动中,如同手卷打开一节,饱看一回后卷了起来,再展玩下一节。画面自有疏密,密处是流传已久打磨定型的经典折子,疏处是久不谋面的生僻场次,前者工笔,后者写意。卷放之间,似水流年。

  无独有偶,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11月演出七场传统剧目《陈三》的折戏专场,最大限度地恢复古本全貌。和上昆全本《牡丹亭》一样,都是对文化记忆的修复,对文化断层的弥合,更彰显了时下面对文化遗产的从容。

  全本《牡丹亭》全新亮相,又一代昆曲人站到了舞台上,可圈可点。55出的体量,无论对主演还是所有演员,都是巨大考验,亦是对昆曲全行当的展现。

  在“追忆”的层面,昆曲并不只是一个剧种,《牡丹亭》也不只是一个剧目,追忆的是一种业已消逝的文化。那么,全本《牡丹亭》的呈现中,部分伴唱与服装可否改进?以至于杜丽娘的小像、大花神的扇子、部分的多媒体影像,都仍有调整的余地,甚至,某些删减不妨手下再留情?消逝的似水流年,在追忆中重现。(作者为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田 广:冷峻的目光,悲悯的情怀

  • 陈娅玲:戏曲“流量”能否变“留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