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美食家王干

来源:北京晚报2022-12-17 10:08

  作者:蒋泥

  汪曾祺先生,圈内敬称“汪老”,他的公子汪朗先生,便屈居“小汪老”。“小汪老”的发明人,是王干(我们尊称为“干老”)。干老出书《人间食单》,“小汪老”作序《王干的“锁麟囊”》。我读后才想起来,“小汪老”开篇提到的,约干老在《北京晚报》开美食专栏事宜,好像是我组织的,当年找了《北京晚报》的编辑赵李红大姐,和干老的学生颜德义等小聚。

  赵姐和汪曾祺先生很熟,经常约稿,我曾鼓动她写一部汪曾祺传;而干老是和汪老酒肉唱和的同乡,跟着汪老这样的大美食家,干老耳濡目染,想不做美食家,怕都不行。

  开美食专栏,是饭桌上聊天,碰撞出来的。适才有了“小汪老”序言里所谓“搞个小小的启动仪式”。

  不久,干老就给《北京晚报》写了《吃什么》《和谁吃》《在哪儿吃》等雄文。这些文章,全收在他的《人间食单》里。

  干老从家乡“里下河”出发,写到南京、北京、云南、青岛,写到全中国,写到政治学、社会学、美学,写到汪曾祺、谢冕、王朔,写到红楼梦。关联上吃,不拘一格,包罗万象。有人说,作家的许多经典、好文章,都是约来的。干老专注写吃,一发不可收,也有我等的小小劳绩,给这个世界“挤”出、“逼”出、“挖”出又一位美食家。

  凡人无不爱吃。离了吃,不成为人。吃却有境界、层次。譬如饭桶、酒囊饭袋、吃货,顶级的才是美食家。芸芸众生,成不了饭桶,当不上美食家,做个妥妥的吃货,就挺美。

  吃饭问题,是除了天大、地大之外的第三大。

  没饭吃的人,能成为美食家吗?很难。谓予不信,请看看莫言先生的《吃相凶恶》《吃的耻辱》《忘不了吃》,想吃没得吃,千方百计创造出五花八门的吃,连煤渣子都吃。后来有吃的了,又处处遭人作难、挖苦。和吃结上了仇。惊心动魄,读来令人击节,叹为观止!

  比较而言,美食家的文笔,对吃是想念、留恋、沉醉,越陷越深。可是再如何饕餮成性,尚不至迷失,能找到回去的路,摸得到“家”,恰如干老在书里界定的,“美食的‘首都’在故乡”——形容得有多贴切啊!

  每个人只有一个故乡,各自的“口味”“爱好”,便都留下童年的“烙印”、“胎记”,不能磨灭。

  出生地是吃的“首都”,它大体圈住了我们这辈子想吃、爱吃的菜单上的核心内容。因此,“人间食单”,一个地方和一个地方不同,一个人和一个人不同。

  我们扬州、泰州出来的后辈,自幼所吃,离不开淮扬菜系范畴,京城聚会,多找那些口味清淡的淮扬菜、苏帮菜。若是吃四川麻辣烫,第二天大体会额头见火、满嘴长包。

  中医解读《黄帝内经》时,说过类似的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人想要身体好,就去吃方圆百里内的东西,有什么吃什么,什么当季吃什么。

  这里的“方圆百里”,一般就指“出生地”。它是农耕时代、交通不便的年代,自然形成的、带区域特色的吃喝风格。对养生有指导意义。

  现在不一样了,一多半的人,像你我这样的,都回不去家乡。

  身为外乡人,我们到了北方,在北京定居生活几十年,吃的东西,杂七杂八,很难分清产自何地。

  网购以后,吃喝的内容,也扩大到全世界,更没有了季节的概念。因为北京的冬天,和三亚的冬天,体验上云泥之别,不是一回事;我们在北京的冬天,吃三亚的时令水果、海鲜,很容易、很方便。头天网购,次日就能上饭桌。

  不过,即便内容、食材上能够层出不穷,人还是会把它们处理成儿时适应、固化的口味。哪怕手艺不好,也会无限去靠近。否则味道不对,就不好吃,吃了不舒服。

  会吃、能吃的干老,吃的是美味,吃的是情趣。

  他好酒不断,常给我们贡献美酒,醉意上来,滔滔不绝,说几个小时都不打腹稿,随性发挥。我和德义兄是小字辈,聆听居多,插话极少。

  我注意到,干老的口味,和我稍有差异。或许他在南京、里下河,均生活过一二十年吧,爱吃鸭血粉丝汤、盐水鸭、烧鹅、鳝丝、慈姑、水芹、大煮干丝、狮子头、鸡毛菜。里面有几样,我没怎么吃过,是跟着干老第一次吃。

  干老爱吃的还有螃蟹。写螃蟹最好的当是两大美食家袁枚和梁实秋,干老应该写一写螃蟹,兴化、高邮的螃蟹出名啊。据说许多时候,人们会把兴化螃蟹,装扮一番,变作阳澄湖螃蟹大卖。实际上,兴化螃蟹不弱于阳澄湖螃蟹。估计后者贵族化了,好比阳山水蜜桃、爱马仕腰带、瑞士手表,吃的不是好,吃的是品牌,吃的是贵。

  干老吃河豚不少,“拼死吃河豚”,他好几次写有关河豚的文章。我和他一起吃,依稀是在王府井的南京大饭店。那里是江苏作家来京后,定点聚会的餐馆之一。

  和干老吃吃喝喝多了,发现自己都有成为美食家的风险、苗头了。这不,我刚刚发表的长篇小说《大气运》,就有人说写吃的场面一场接一场,琳琅满目,读着读着,馋水滴滴。

  疫情之下,聚餐不便,倘能让人在脑子里想象美食,做一回美食家的好梦,大概也算功德一桩!

  干老的“食单”,应时而出,我想会有更可怕的引诱力、蛊惑力,毕竟我仅仅是吃货,他是正宗的美食家。(蒋泥)

[ 责编:刘朝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黄铁军:AI重塑电影未来

  • 在社会加速运行背景下,如何重构消亡的北漂爱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