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瑞典学院聆听作家演讲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在瑞典学院聆听作家演讲

来源:北京晚报2022-12-18 10:59

  作者:夏 榆

  《无与伦比的觉醒》是夏榆以个人体验式写作,重访20世纪风云际会之地,集结帕穆克、昆德拉、卡夫卡、苏珊·桑塔格、菲利普·罗斯、J.M.库切、米沃什、克里玛等一代杰出作家的心灵剪影。书中既有对异国城市人文地理的深入描写,又有对时代剧变中文学大师的思想聚焦。

  《在瑞典学院聆听作家演讲》是书中没有收入的文章,为本报独家刊发。传达出对阅读、对个人际遇与人类命运的关注。

  斯德哥尔摩的冬季昼短夜长。瑞典学院演讲厅,悬垂的水晶枝形吊灯璀璨明亮。

  傍晚时分,观众席坐满应邀前来的嘉宾,然而少有嘈杂之声。讲台上是德籍罗马尼亚裔作家赫塔·米勒发表文学演讲《一个词语的循环》,她穿着剪裁合体的黑色西装,留着齐耳短发,戴着的眼镜卡到鼻尖。她全程对着话筒,埋头读手里的文稿。生于1953年的赫塔·米勒早年生活在齐奥塞斯库时代的罗马尼亚,青年时期她在蒂米什瓦拉大学研究德国文学和罗马尼亚文学,毕业后在一家工厂当翻译,因拒绝成为秘密警察的线人,拒绝告发工厂的同事被工厂解雇。她的生活受到秘密警察的监控,恐惧成为生活的一部分,1987年赫塔·米勒移居德国成为职业作家,在演讲中赫塔·米勒讲述她在工厂的日常工作以及秘密警察的跟踪和不断骚扰带给她的噩梦。她的演讲语调平和,观众安静而耐心地倾听,现场庄严肃静。

  在瑞典学院,我听过两次文学演讲,2009年赫塔·米勒,2005年哈罗德·品特。

  因为在医院摔伤腿,品特不能赴斯德哥尔摩领奖,由出版人带来他录制的视频,讲《艺术、真理和政治》。我是坐在演讲厅的观众席,与众多嘉宾一起通过银幕聆听他的演讲。身材魁梧的品特坐着轮椅,双膝间围着织有暗格的毛毯,他穿着黑色西服,额头饱满,镜片后的眼神锐利,他的面容和身躯投射到银幕。品特在病中,演讲却有力,演讲大厅回响着他浑厚而有磁性的声音。他的演讲全程火力十足,由个人创作生涯开始,兼及政治戏剧,同时剖析当代国际政治,他严词抨击时任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批评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参战,抨击美国任意发动战争的行径,他说“政客感兴趣的不是真理而是权力”,“政客们编织着一张张充满着谎言的挂毯”。然而银幕把品特的身形放大,也展现着他的虚弱。置身于演讲大厅,能听到品特透过麦克风传送出来的喘息声,他偶尔要停顿下来平息自己的呼吸。

  品特的演讲不时激起掌声。演讲结束的时候,全场观众起立,报以持久的掌声。

  诺贝尔文学奖设立百年以来,文学演讲是瑞典学院每年例行的重要活动之一。然而,瑞典人并不是总能看到他们评选出来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1953年温斯顿·丘吉尔因政务繁忙缺席,1954年欧内斯特·海明威因伤病缺席,1958年帕斯捷尔纳克因国内批判声浪缺席,1964年萨特因拒绝诺奖缺席,1969年塞缪尔·贝克特因孤独个性缺席,2005年哈罗德·品特因腿疾难以成行,2004年耶里内克因社交恐惧缺席,2007年多丽丝·莱辛因年事已高行动不便而缺席。

  我没有听过然而阅读并受益过的作家演讲更多,那是20世纪最睿智的头脑和杰出的心灵发出的声音,比如德国作家托马斯·曼(1929年)、美国作家尤金·奥尼尔(1936年)、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1946年)、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1947年)、英国诗人T·S·艾略特(1948年)、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1949年)、英国哲学家罗伯特·罗素(1950年)、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1953年)、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1954年)、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1957年)、苏联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1958年)、日本作家川端康成(1968年)、爱尔兰作家塞缪尔·贝克特(1969年)、苏联作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生活在不同时代——在战乱之中,在动荡和冲突之间,在暴政之下生活,具有杰出创造力的作家同时拥有广阔的视野,深邃的思想,他们站在瑞典学院的讲坛,超越自身的文学专业,发表对世界的关切,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对文明的忧患,这是一个作家所能展示出来的力量,它是语词和言说的力量,思想与表达的力量。因为自瑞典学院的演讲厅发出,他们的声音被全世界听到。同时它以杰出的文本留传后世,成为人类文明的遗产。

  “星辰之下,悬着我的命运”,T·S·艾略特的诗句可映照诺贝尔奖的文学史。

  诺贝尔文学奖百年历史如璀璨星空,星辰闪耀恒久映照文学的夜空。时间流逝,进入当代生活,诺贝尔文学奖如同普世价值受到流行风尚影响。不娱乐不足以吸引关注度,这是当世的流行趣味,也是影响力法则。仅有娱乐不够,还须有丑闻,娱乐与丑闻成为媒介的兴奋剂,娱乐与丑闻成为挑动公众神经的动力源。诺贝尔文学奖,作为具有百年历史的世界文学桂冠如今在紧随世变,由神圣殿堂坠落世俗幽谷。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因遴选作家饱受争议时,它的评选机构瑞典学院因丑闻缠身深陷舆论风暴,其公信力受到严重损害,以至201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因瑞典学院的丑闻而空缺,这是诺贝尔奖百年历史的奇闻,也令这世界性桂冠蒙尘。然而对于人类的精神事务而言,理性终将战胜反智。世事的喧嚣与庸众的狂欢终会像泡沫消散。

  阅读生活,即智识生活。自由的智识生活是我喜欢的。里尔克在写雕塑家罗丹时有句箴言:“你将得到伟大事物的恩惠”。

  当我们展卷阅读百年诺奖作家的经典之作,也该为承蒙杰出心灵的映照而慰藉。(夏 榆)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黄铁军:AI重塑电影未来

  • 在社会加速运行背景下,如何重构消亡的北漂爱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