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三体》:当科幻剧回归原著本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三体》:当科幻剧回归原著本身

来源:中国妇女报2023-01-19 09:45

  作者:钟玲

  渺小的个体与浩瀚的宇宙产生关联,这是一个科幻故事,在冰冷的科技感之外,个人见宇宙、见世界、见众生、见人性、见自我的过程。

《三体》:当科幻剧回归原著本身

  “物理学不存在了”

  “整个宇宙将为你闪烁”

  ……

  诡异凝重的气氛,舒缓悠远的叙事方式,层层递进的剧情设计,被无数人寄以重望的电视剧《三体》终于以这种方式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剧版《三体》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由张鲁一、于和伟、陈瑾、王子文、林永健、李小冉领衔主演,在央视八套和腾讯视频等平台开播后,播放热度随即暴涨,话题热度也一直在飙升。腾讯视频开播1小时站内热度破25000,打破首日热度值最高,也是热度值最快破2万的作品。与此同时,口碑也超出预期,在拉入大量电视剧观众之外,甚至得到许多原著粉的盛赞,称其是“抠书式还原”。从目前已播的剧集来看,剧版《三体》对原著的高度还原及合理化改编,是其质素获得肯定首当其冲的理由。

  而身为卫斯理科幻小说的一枚死忠粉,却从未读过刘慈欣作品的我,没有对原著中绚丽宇宙和宏大构思的那些想象,反而更易入戏,且对这部剧产生浓厚的兴趣。我眼中的剧版《三体》——画面,时而深邃宁静时而绚丽恢宏,有电影质感;配乐,时而温柔舒缓时而磅礴大气,恰到好处。氛围与色调,虽然故事背景是在现实社会,却隐隐约约透露着一种后现代感。服化道的设计也很用心,对不同年代的还原泾渭分明,无论是以悬念开启整个故事的2007年,还是剧中的角色青年叶文洁所在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抑或是汪淼和史强所进入的三体游戏的虚拟世界,都很贴近现实。

  但真正能吸引我一步步可以与剧中人同呼吸共命运的,还是烧脑的剧情和有趣的灵魂。

  剧版《三体》以科学幻想为背景,将“三体”世界与地球人类的交集一一道来——

  这是一个以巨大悬念为引开启的科幻故事。

  地球基础科学研究遭遇异常扰动,引发了科学界的惶恐动荡,中国的物理学家杨冬留下神秘遗言后自杀。纳米物理学家汪淼与刑警史强联手调查,共同发现地球之外的未知文明“三体”世界,并随全人类一道与即将入侵的“三体”人展开博弈。

  在这样的剧情架构下,悬念丛生:杨冬未完成的粒子实验,却有人更早得到了实验数据;研究纳米技术的科学家汪淼,偶然发现自己的眼前惊现不断跳动的“幽灵倒计时”;学术组织“科学边界”里的申玉菲,竟然可以在特定时间让“宇宙闪烁”……

  一连串匪夷所思的事件,引导着人们跟着剧中人追寻着答案。随着剧情的推进,这一切诡异事件的始作俑者也将浮出水面。

  其实,科学家受到重创而自杀的故事,并不新奇,早在倪匡于50多年前所著的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之一的《规律》里,就有过类似的设定。那部小说里的科学家是在看到自己每天的活动轨迹,与自然界中最低级生物土蜂每天的活动轨迹相同后,便无法接受这个事实选择了自杀以得解脱。都是阴谋者的作怪使得科学家信仰崩塌,与《三体》异曲同工,可迷雾重重的《三体》,依旧能在同一个背景设定下,拥有吸引人们去解密的魅力。

  不过是,寻根溯源、抽丝剥茧、解开疑问的探索过程,曲折离奇,也跌宕起伏。当走进剧版《三体》的故事里,仿佛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们疑惑着剧中人的疑惑,猜想着剧中人的猜想,失望着剧中人的失望,恐惧着剧中人的恐惧……于是,因这强烈的代入感,我们跟随剧中人,身在迷雾中;也跟随着剧中人,渐渐接近真相。

  环环相扣的剧情,终将所有线索汇集在“三体”游戏,在红岸时代、游戏时空、现实社会三个不同时代的不断穿梭中,一场似乎离人类很远的战争,也近在眼前。

  疑问,扣人心弦;危机,惊心动魄。

  这是剧版《三体》为重塑书中盛景,所填充的与原著大体相同的骨与肉。而其灵魂,则是最能打动人的人性!

  剧版《三体》是以《三体》第一部为创作蓝本的,故事中,著名科学家叶文洁,是中国开展的红岸项目中的一员,在试图接受外太空信号的过程中,她的个人选择,开启了“三体”世界与地球文明产生碰撞的序幕。

  渺小的个体与浩瀚的宇宙产生关联,这是一个科幻故事,在冰冷的科技感之外,个人见宇宙、见世界、见众生、见人性、见自我的过程。《三体》最吸引人的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与逻辑严密的推演,用平淡的笔触描绘出一个人们脑洞以外的“新世界”,但科幻作品的精髓,并非只是科幻元素的神奇感和疏离感,而是整个故事所构建的世界观,以及能够带给人们的哲学思考。恰恰,剧版《三体》将原著想表达的思考和课题,完整地表达了出来。

  一个故事是否精彩,当然更离不开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对不同角色的再塑造,将书中看似单薄的人物构建得栩栩如生,是剧版《三体》对原著成功的改动与扩充。

  张鲁一,他饰演的汪淼,儒雅倔强、高冷傲娇,神情与气质给人的感觉是——这就是科学家汪淼本尊的模样;于和伟塑造的史强,粗中有细、铁汉柔情,外形和原著中尽管有所区别,但他以演技突破了自己总在演成功人士的固有印象,他让人们知道,原来“形不似可以神似”“形神都不似可以重塑书中人”;陈瑾,精准地抓住了老年叶文洁的深沉与不动声色的冷漠;王子文,她演绎的青年叶文洁,冷静沉稳,与陈瑾饰演的老年叶文洁形成了时空上的角色呼应……

  作为当下最具全球影响力的中国科幻作品之一,《三体》号称是国产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其影视化之难,似乎是业内外人士都已达成的共识,其复杂的主题和宏大的世界观,无论从深度、体量都具有很高的改编难度。众所周知,任何科幻作品的迷人之处在于幻想,而同样的描述每个人的幻想都是不同的。因此对于《三体》IP,影视化的期待值必然更高,如何呈现每个人心中的《三体》便难上加难,剧版《三体》回归原著本身,力所能及地将书中的“三体”世界搬到荧屏,已是难得,遵循原著之余,进行合理化改编,从时空的立体维度穿插呈现不同年代、不同环境的故事,让历史有了厚重的质感。

  没有“魔改”,尊重原著的现实主义内核,有一众演技派演员加持的剧版《三体》,重塑了书中那个宏大世界观里的人性故事。纵然无法让所有人满意,但仍然以饱满的人物形象、曲折的叙事情节给予观众一场科幻盛宴,剧中的故事,既有最表层的视觉震撼,也有更深层的内涵哲思。

  希望,剧版《三体》能够在余下剧情里还能做得到。(钟玲)

[ 责编:陈凡玉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乘船而去》:陈小雨的“回乡偶书”

  • 故事元素数据化重塑:流媒体时代的IP改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