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走出书斋,书写生活现场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走出书斋,书写生活现场

来源:解放日报2023-01-19 09:52

  作者:王德领

  2022年的小说创作又是一个丰收年。这一年有分量的长篇小说主要有贾平凹的《秦岭记》、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阿来的《寻金记》、付秀莹的《野望》、乔叶的《宝水》、石一枫的《漂洋过海来送你》、艾伟的《镜中》、叶弥的《不老》等。中短篇小说虽不如长篇小说抢眼,却也有不俗的表现,主要有王安忆的《五湖四海》、鲍尔吉·原野的《母鸡麦拉苏》、蔡东的《月光下》、朱文颖的《桥头羊肉店》、邓一光的《醒来已是正午》、徐则臣的《玛雅人面具》等。

  2022年有一场文学盛宴不能不提及,就是第八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的举办。从获奖小说可以看出,对现实的关注、对重大题材的重视、对刚健雄浑之风的呼唤,启示着我们的作家走出书斋,沉入城市与乡村,充分体验生活现场,表现火热的生活。

  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

  2020年7月,中国作协召开全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会议,提出文学作品里的乡村就是中国的缩影,不懂得中国农民就不懂得中国。2022年,书写乡村题材的长篇小说佳作纷呈,其中较为优秀的当数付秀莹的《野望》、乔叶的《宝水》。

  付秀莹的《野望》以清新、秀丽、温婉的文笔,书写一个叫芳村的北方乡村里的人与事。小说将笔墨集中在中年村妇翠台身上,写她家的家事,并宛若藤蔓一般勾连起她家的亲戚邻里。小说充溢着让人怦然心动的日常生活,流动着北方大地特有的醇厚与浩荡。关于乡村书写,21世纪曾经一度流行衰败、荒芜的基调,而在付秀莹的笔下乡村是蓬勃、明丽乃至诗意的。付秀莹深得孙犁诗意乡村的神韵,她为读者呈现的乡土世界依然是承载现代人心灵的归宿地。当下不少作家已在作品中放逐了风景,而付秀莹依然在浓墨重彩地铺陈景物。这些景物描写与写人叙事紧密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让我们想起中国文学悠久的抒情传统。日常性是《野望》的另一个特点。小说是一部乡村日常生活的记录,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也没有激烈的冲突,作家紧贴着日常生活去写,通过主人公的视角来写普通民众细碎的吃喝拉撒、邻里关系、婚丧嫁娶。看似流水账,却有着过日子的庄严感。小说还具有很强的中国元素,二十四章以二十四节气命名,从小寒开端,以冬至结束,在井然有序的四季轮回中完成了一个村庄的岁时纪事。小说触及了中国乡村内在的肌理,日常生活的细微波澜与时代风云的洪波巨浪互为镜像,让读者触摸到新时代乡村真实的心跳。

  付秀莹在《野望》中隐匿了作家的主体性,而乔叶在《宝水》中则以城里人旁观者的视角审视乡村生活,书写新农村建设。小说主人公青萍在城市工作,丈夫去世,生活不顺心,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于是她提前退休,到一个叫“宝水”的村庄做了编外村民。在宝水村的一年,青萍见证了新时代乡村的嬗变,目睹了新与旧观念的碰撞交融,爱上了乡村的人与物,治愈了失眠症,获得了新生和蜕变。不同于一般写新农村的小说,这部作品看似写得轻松、随意,实则严谨、丰饶。为了写好乡村,乔叶用了六七年时间来“跑村”和“泡村”,到了许多村庄,踏踏实实地体验乡村生活,对乡村现场所发生的鲜活场景十分了解。在《宝水》里,建设“美丽乡村”不是一句宣言,而是充盈着丰沛的细节、鲜活的人物。《宝水》的成功启示我们,作家真正沉潜到一线生活的现场,才能写好这个丰富而复杂的时代。有意思的是,从结构上说,《宝水》一如《野望》,也是在四季轮回中书写乡村,小说有四章,分别以“冬—春”“春—夏”“夏—秋”“秋—冬”为题,是岁时纪事,也是写一个乡村的生命历程。从这一点上来看,虽然两部作品在叙事上有别,但在呈现乡村生活上都是截取了生活横断面,以年为单位,遵循农事的节律,以大量丰盈的生活细节,书写新时代的乡村生活。这一点,与将乡村生活史诗化、意识形态化的20世纪50至70年代的小说有别,也不同于21世纪以来将乡村生活衰败化的写法。毫无疑问,这样的书写更接近新时代乡村的真实场景,也更能真实地展现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地域写作有新收获

  21世纪以来,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小说创作的亮点,几乎每年都有重量级的相关小说问世。当然,地域写作的主题并不局限在地理风光层面,而是和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日常生活、社会变迁乃至事关民族国家的宏大叙事紧密联系在一起。

  王安忆的《长恨歌》、金宇澄的《繁花》叙述了上海的风俗人情,是上海既时尚又日常性的一面。而关于上海红色革命的一面,在新时期以来的小说中并未被浓墨重彩地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是一部有关上海的里程碑式作品,是新时代的“红色经典”。《千里江山图》叙述的是1933年早春的上海,围绕绝密的“江山图计划”,我党地下工作者与敌特展开了异常激烈的秘密斗争,情节紧张,悬念丛生。作者塑造了一组革命者群像,将他们从历史深处打捞出来,让他们伫立在新时代上海的街头。批评家毛尖说:“外滩华懋饭店、世界大旅社、四马路菜场、北四川路桥、邮政大楼、南市老城区、法租界公董局、跑马总会、公益坊……小说涉及几百处地名,全部能在地图上被标记出来。这些地名集合起来,上海就有了自己的五官四肢。”正是如此血肉丰满的上海,才有了让革命者不惜以生命来守卫的理由。

  王安忆的《五湖四海》写的是发生在江南水乡船上的故事,小说延续了她的《上种红莲下种藕》《富萍》一类题材的写法,具有鲜明的水乡特征。小说写的是张建设和妻子修国妹的故事,他们怎么从过水上人家生活的“猫子”,一步步走向陆地,在地上建房子扎根,又进驻工业园区,而后住进城里的别墅。王安忆有一种在文字里刺绣的功夫,《五湖四海》的细节一如既往地密实。江南水乡细密的生活,家长里短的丰盈细节,在她的笔下摇曳生姿,丝丝缕缕氤氲开去。那是人间的烟火,人心的幽微与人性的优美都有了纯银般的质地。因此,这部关于江南水乡的小说,没有某些农村题材作品图解政策的生硬,反而有一种和人物贴心贴肺的生命鲜活感,有一种寓宏大于日常的雍容与自信。

  石一枫的《漂洋过海来送你》写的是北京与世界的故事。那豆和爷爷生活在北京的胡同里,两人感情甚笃。爷爷去世后火化的骨灰被错领,那豆漂洋过海出国去寻找爷爷的骨灰,由此,胡同平民、革命先辈、海外劳工有了短暂的交集。小说最精彩的部分是写北京胡同的平民生活。那豆与爷爷讲话的京腔京韵,尤其是带有京味的贫嘴与逗哏,那种语言与行动之间透露出的北京本土居民的幽默与调侃、自信与从容,让人赞叹不已。这种骨子里的北京味儿,有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是外地出生而后来到北京生活的作家写不出来的。石一枫由此与一般的北京作家拉开了距离,成为书写北京的又一个代表作家。

  从职场探索生存的意义

  疫情下的职场,发生着许多变化。这方面的小说创作,以邓一光的《醒来已是正午》、左雯姬的《海上升晓日》为代表。邓一光写了大量反映深圳生活的小说。最新的《醒来已是正午》写的是疫情对深圳互联网从业人员的影响。小说主人公景随风大学毕业后,来到深圳追求自己的梦想,在互联网公司头部企业从事项目开发工作。受疫情冲击,企业利润锐减,大规模裁员,他也在被裁之列……小说的结尾写道:“景随风有些难过,他喜欢这座城市,它有一股野蛮生长的劲头,现在它还在生长,只是被套上了一具枷锁,看上去不再野蛮,不可能一意孤行了。”小说里的人物并没有沉沦,他们迎难而上,渴望再次找到奋起的机会。

  左雯姬擅长写职场,她的《海上升晓日》写人们在被浓雾裹挟的艰难人生中如何找到生存的意义。小说充满了对生存与死亡的思考,展现了庸常但本色、平淡的中年人生。小说写了一行人乘坐豪华邮轮出海旅行,在邮轮上,人是放松的,不再有职场的倾轧与尔虞我诈。但小说里无处不在的浓雾,依然提示生活的无奈与艰辛。小说浓墨重彩写了一次海上日出的场景,所有的人都站在甲板上,接受了日出的洗礼,热泪盈眶。也许,人们都需要这样一次海上日出,让太阳的光亮驱散浓雾,照耀自己艰辛但不断向前的人生之途。

  展现中国风格与气派

  贾平凹的《秦岭记》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从《商州》《秦腔》《古炉》《老生》到《山本》,秦岭始终作为贾平凹小说的基座而存在,而到了《秦岭记》,秦岭已成为作品的主人公,从灵魂到精神,真正成为文学地理学意义上的山岳志。

  100多年来,中国小说是以西方小说的叙事模式为圭臬的。中国小说如何从内容到形式接续中国传统,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而贾平凹始终是一个高度“中国化”的作家,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中国烙印。他的小说语言文白夹杂,散文化风格浓郁,叙事写人多涉民间鬼神文化。《秦岭记》具有鲜明的笔记小说特色,而笔记体小说正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传统,可谓源远流长。此外,作家还在写作中糅合了《山海经》《水经注》等中国古代山川地理文学的长处。《秦岭记》由56个短小精悍的故事组成,写人记事,也书写山川、草木、百兽、神鬼,是将草木志、动物志、村落志、人物志汇聚成了《秦岭志》。这种散文化、碎片化的写法,颠覆了读者对于小说的习惯认知。显然,作家是在探索实践一种中国式的小说写法,表达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东方式生存状态。

  从语言、人物到情节乃至环境,阿来的长篇小说《寻金记》也有十分鲜明的中国风格。继《云中记》之后,阿来找到了言说历史与现实的新的方式。《寻金记》的上部叙述的是20世纪40年代四川边地一处金矿开采的故事,涉及边地开发、金矿管理、川军抗战、四川匪患等一系列历史事件。与《云中记》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写法不同,《寻金记》十分注重故事性和传奇性,具有奇诡的民间色彩。小说叙事的老到,人物刻画的精准,对人性洞察的幽微与深邃,使得整个叙述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标志着阿来的创作已达炉火纯青之境,显示了一个作家不凡的创作功力。

  (作者王德领系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教授)

[ 责编:陈凡玉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田 广:冷峻的目光,悲悯的情怀

  • 陈娅玲:戏曲“流量”能否变“留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