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国人的刚烈坚不可摧

来源:北京日报2023-01-20 09:31

  作者:王 彬

  1935年冬天,在凛冽肃杀的伪满洲国,在积贫积弱、大厦将倾的旧中国,在随时有性命之虞的日军铁蹄下,一个留美归来、喜欢吹萨克斯风的富家少爷高鹏举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了重大抉择……

  这是一段绵延半个世纪的中华铁血儿女列传,梁晓声在四十余万字的长篇新作《父父子子》中将其娓娓道来。

  《父父子子》 梁晓声著 中信出版集团

  哈尔滨巨商富贾高鹏举本可以凭着“美国人”的身份远走大洋彼岸,却选择散尽家财、与妻儿分隔十载不得相见;高鹏举的小舅子、纽约唐人街的帅气青年赵世杰本来有机会站在百老汇的聚光灯下享受鲜花和掌声,却选择加入飞虎队,奔赴惨烈的远东战场。《父父子子》中,作者多次变换第一人称,如聊家常般讲述了一段“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史诗,多视角道出了一群或有或无血缘关系的人相继舍身取义、做出生死抉择时的矛盾煎熬以及最终的坚毅决绝,他们的决绝令人热血沸腾,他们遭受的磨难令人痛心扼腕。

  他们这一类人、一群人的存在,终结了20世纪前半叶中国人的屈辱史、苦难史,值得为后世所铭记。

  哈尔滨是梁晓声的家乡,书中不吝笔墨地描绘了东北沦陷前异彩纷呈的“东方巴黎”和之后噤若寒蝉的“人间地狱”。高鹏举不忍连累妻子赵淑兰、幼子高坤受苦,将他们送回美国。赵淑兰是中国福建某医生世家的移民第三代,跟随着她的视角,作者又将我们带到了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纽约唐人街。在赵淑兰的讲述里,早年间远渡重洋来这里落脚讨生活的广东人、福建人乡音不改、比邻而居,揉成了一团血浓于水的华人社区,生活辛苦却也安宁祥和。战争爆发后,祖国传来的战况令人揪心,他们从并不宽裕的积蓄里挤出钱款为祖国和家乡募捐。赵家传统严谨的家风让儿女都极为温良恭顺,唯有淑兰的小弟世杰灵动如一抹跳脱的亮色,他的梦想是吹着萨克斯登上百老汇的舞台,谁也没想到他成为整个唐人街第一个奔赴战场的人,临行前跟未婚妻阿黛月光下的舞蹈堪称全篇最浪漫的一幕,这至纯至美的浪漫与之后世杰遭遇的悲壮现实对撞出震撼人心的力量,也堪称全篇最令人心痛的时刻。

  抗战胜利后淑兰携子回到中国,叙述的视角由此变成了刚满十八岁的高坤,这个含着金钥匙出生、敏感柔弱的小男孩十几年与父亲高鹏举分隔于大洋两岸,久别重逢却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父亲是出身资本家但对国家民族做出巨大牺牲的仁人义士,母亲是一位黄皮肤、黑头发的美国人,这样的家庭背景注定了高坤不得不经历此后六十年暴风骤雨的洗礼,而那些一生追随父亲的至亲好友赵永亮、孙明远、山花婶等也都拼尽全力保护着高家的这棵独苗。然而,父子的血脉是相通的,高坤终究是高鹏举的儿子,他不要做那个被保护的人,他选择为了保护他人而走进硝烟和炮火,战争结束后,他因有一技之长而选择留在渺无人烟的北大荒。他时时想起父亲峥嵘的过往,提醒自己始终要做个有用的人。当耄耋之年的淑兰要带他回美国时,他选择留在这片土地。

  从哈尔滨到纽约唐人街,从香港到北大荒,从北大荒到北大仓;从彼时高鹏举身穿貂裘继承万贯家财,到高坤暮年时回到儿时的唐人街旅游观光,高家父子以及与他们血脉相连的异姓亲人所传承的,是藏于中国人精神信仰里的底色。他们慎于言、敏于行,从中国近代史上最惨烈悲壮的岁月里一路走过,让我们看到了一群铁血儿女生逢天崩地裂之际,却不忧不惧,为救国救民“一意孤行”,看到了他们抛却繁华,为了国之崛起、民之安居与孤独相伴。如果说,去年成为全民爆款的《人世间》从人间烟火里写出了中国人内在最柔软的深情,那么《父父子子》也从浩荡的历史中,写出了中国人最坚不可摧的刚烈。梁晓声年过七旬仍笔耕不辍,继续书写着对吾国吾民深沉又热烈的爱之咏叹。

  (王彬,电视剧《人世间》制片人。)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黄铁军:AI重塑电影未来

  • 在社会加速运行背景下,如何重构消亡的北漂爱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