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真实与虚构的迷宫中英雄的光辉照亮历史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真实与虚构的迷宫中英雄的光辉照亮历史

来源:解放日报2023-02-02 09:44

  作者:刘 春

  影片的独特之处在于,观众被邀请作为旁观者“进入”虚构的故事,但同时又能感受到影片用心营造的历史“真实”,在抵达真相的最后,终被无名战士的情怀和信仰所打动

  程耳执导的电影《无名》,得益于其上一部作品《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品质和声望、豪华的演员阵容、悬疑谍战剧的类型元素,拉升着电影市场的期待,预售一度排名第一。但在以“合家欢”为基调的春节档中,《无名》的冷峻多少有些格格不入。不如喜剧讨喜的题材类型,精巧的非线性叙述方式,以及复杂的谍战背景,难免会影响部分观众的判断。不过,程耳没有选择迎合市场,自嘲式宣传该片为“超级商业片”,作为该片导演兼编剧、剪辑,他将独有并坚持多年的影像风格一以贯之,为新作标出鲜明的“作者”印记。

  《无名》缘起自程耳的小说《东亚往事》,故事背景和情节与小说类似,但电影最终呈现出的复杂深意,已非原作短篇所能涵盖。小说节奏的张弛有度,文字的精致、细腻,情绪的内敛、饱满,都被转化为银幕上的光影声色。纸醉金迷有之,尸横遍野有之,残暴血腥、深情凝噎、软弱逃避、威武不屈、国仇家恨、出人意料……《无名》如万花筒般绚丽多姿,讲述了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共特科在党的领导下与汪伪政权、重庆政府、日本侵略者几方势力展开殊死搏斗的故事。潜伏在敌人内部的无名战士不惧牺牲,最终铲除叛徒挫败敌方阴谋,迎来胜利的曙光。

  影片如同缓缓流动的历史涓流,把观众慢慢带入1938年至1946年的广州、上海和香港,见证一段隐秘战线的壮怀往事。和常见的谍战题材影片不同,《无名》并不着重表现各方势力如何犬牙交错,而是以对战争期间城市破败全景和宏大庄重的俯视镜头,描绘历史的风云诡谲;并不侧重特科同志面对诱惑和威胁的心路历程,而是聚焦大时代中个体的抉择和命运。虽然也有剧情的“反转”,但影片的“烧脑”并不局限在人物身份的揭秘或彼此智斗设局的解密,而是对于情节顺序、因果关系的梳理。影片的独特之处在于,观众被邀请作为旁观者“进入”虚构的故事,但同时又能感受到影片用心营造的历史“真实”,在抵达真相的最后,终被无名战士的情怀和信仰所打动。

  《无名》的“真实”源自三个层面。首先,是对物质世界的描摹。演员的形象、气质、服饰、语音,以及面部细微表情、各具辨识性的形体和动作,都在尽可能地贴近民国人物的生活状态。影片取景地涉及上海九处保护建筑和三个区的旧改区域,此外还特意搭制了多处内、外景。包括汽车、手枪在内的各式器物都力求准确,盛放日料的餐具、榻榻米都来自日本。“有形”物质世界的日常细节容易唤起观众的某种认同感,并服务于“无形”的物质世界,影片在尊重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还力争从时代氛围、政治关系、人物情绪等多方面刻画动荡时代的历史质感。例如哀伤的日本艺伎和歌表演,点睛般展现出日方战败在即的颓丧情绪等大量寓有深意的细节,为观众提供了逼近真实的历史感观,打造出“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叙述结构的真实,是《无名》真正的用心之处。程耳自言深受现代主义作家博尔赫斯的影响,他的前作《第三个人》《边境风云》《罗曼蒂克消亡史》都有着鲜明的风格:一是主题上关注掩藏的真相和人物的宿命;一是为了对应前者,影片形式上采取非线性叙述。《无名》延续了这种特征,正因为前述物质层面的真实感和历史感,观众并不知晓影片开端即进入故事的中段和尾声,也不知道全片情节被刻意打乱。整部影片好似一盒拼图,作者邀请观众进入其中,以重复的片段、突出的细节和点明时间的字幕为线索,逐步拼接出故事全貌,去“直面历史”(程耳答记者采访时所言),思考和感知历史的真实和人物的处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一个外在于自我精神世界的惊险传奇,以此形成某种更深刻的认知,真正对自身以及当下产生触动和反思。

  关于影片的定位,程耳坦言拒绝使用“谍战”“悬疑”等类型化标签,认为作品是“关于无名者的史诗,是那个年代的挽歌”,表达了一种对于历史的缅怀和眷恋,他最想要表现的其实是时代风云里的芸芸众生。而影片叙述视角的真实,正是服务于这一初衷。尽管从人物视角展开的叙述,往往更容易进入其内心世界,观众也更容易产生认同,但当我们作为旁观者参与其中,并且只能跟随事件局限地进入影像世界,反而更接近了无名者的真实境遇。《无名》几乎没有主要人物的主观视角,多以在场者的交叉视角、叙述人的旁观视角、隐藏第三方的偷窥视角展开叙述,辅以上帝般悲悯的俯视全景镜头。这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表达,才是多重身份掩饰下一个又一个无名者的真实世界,他们既无法展露内心,又无法全然相信或轻易接受自己得到的任何信息,只能在黑暗中踽踽独行。然而正如影片宣传片所言“隧道尽头终有光”,正是无数无名者的向光而行,历史终究走向了光明。

  不过,《无名》的非线性叙述,对于部分观众而言,无疑具有双面性。对于习惯线性叙事的大片爱好者而言,《无名》显得破碎而晦涩,有些让人气闷;对于悬疑推理的爱好者而言,《无名》制造悬疑的方式更多依赖于“形式”,即作者有意打破事件顺序的蒙太奇剪辑,而非“内容”上的草蛇灰线,这种手法或许会让敏感的观众觉察到导演的叙事特权,创作者对叙述把控有意无意地僭越,或许会形成对观众的轻微冒犯。

  然而,《无名》终究是一部充满诚意、值得尊敬的作品。影片的节奏把控、场面调度、演员表演,都很好地统一于影片的独特调性。就最终呈现而言,《无名》还是尊重观众的,并且在电影本体论的意义上,也表达出对电影的尊重。影片用“地表最强”摄影机阿莱65把“光”用到了极致,营造出层次丰富的光影世界,用讲究的对称构图、意象对比、内涵对白,兼具转场及抒情功能的配乐,和具有叙述意义的蒙太奇,探索了商业电影的艺术表达空间。“超级商业片”的重点在于“超级”,而“超级”的意义在于程耳坚持多年的创作初衷——以更纯粹的电影表达制作优秀的电影。

  (作者刘春系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 责编:陈凡玉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这货哪来的》:国人与国货的情感连接

  • 《展开说说》:女性谈话类综艺的新形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