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半熟恋人2》分寸之间、果敢相爱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半熟恋人2》分寸之间、果敢相爱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3-02-09 10:07

  作者:祖薇薇

  三十而立,谈一场棋逢对手的恋爱。去年,腾讯视频推出了轻熟龄恋爱观察真人秀《半熟恋人》。作为恋综赛道的新物种,这档聚焦都市轻熟龄男女社交恋爱的节目,一经播出就成为舆论场的主角。直到现在,你还能经常在微博热搜上看到节目嘉宾的相关话题。

  时隔一年,2月7日,《半熟恋人》第二季正式上线。第一期节目,8位素人嘉宾从朋友圈确定最初印象到首次邀约,开启了“爱情研究课题”。观察室中,陈妍希、杜海涛、庞博、乔欣、吴昕、王子文、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熊浩(按姓名首字母排序)组成新一季半熟观察团,对素人嘉宾的相处模式及情感发展进行解析。

  为爱妥协还是做自己?

  区别于其他恋综平行介绍男女嘉宾的方式,《半熟恋人》第二季开篇给了四位女性嘉宾更多的表达空间。谈到为何与爱情擦身而过,郑语安说自己之前曾为爱奋不顾身但被辜负,孙沐雨则是因为“沉迷”工作,错过了爱情。对于即将展开的交往,大家的侧重点也不相同,张宝儿“推销”自己,“很会撒娇、体贴、温柔”,蒋鹤婷更看重异性是否有事业心,以及“第一眼的眼缘很重要”。

  针对时下女性在爱情和婚姻中面临的困境,节目组向女嘉宾提出了灵魂拷问“要权衡多久,才会果敢去爱呢?”

  孙沐雨选择不将就,“还要等一个和自己灵魂共振的人。”蒋鹤婷也认为“爱情如果让你变得不像自己的话,那还是算了。”张宝儿的选择是“可以做一定的妥协,因为人不可能完美”……

  《半熟恋人》第二季一开场,就用这种坦诚又犀利的方式,将当代女性对于爱情的多元思考呈现在观众面前。

  互看朋友圈,建立第一印象

  《半熟恋人》第一季,嘉宾们的初识是从匿名微信语音聊天开始的,第二季则把交往线向前推进到了真实交往的起点——互看朋友圈。腾讯在线视频节目内容制作部天马工作室群野草工作室负责人、《半熟恋人》第二季制片人闫芝桦介绍,“朋友圈往往是一个人希望自己呈现给别人的状态的映射。而现实生活中,这个人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状态。所以当男女嘉宾通过查看彼此的朋友圈来建立第一社交印象,能够迅速判断分析是否是自己感兴趣的对象。”

  那么,互看朋友圈,男女嘉宾的印象如何?通过名叫Java的金毛犬,张宝儿识别出宠物主人老孟(孟昭博)可能是个程序员,通过全身照,郑语安推测出老孟可能不太高;“跟他打篮球的年龄都偏大”,根据文森(张焱)的视频内容,张宝儿判断“他的年龄和工作都很稳当”。女生的观察既具体又犀利,她们很善于通过细节明察秋毫。

  相比之下,男生对于朋友圈的判断更感性。张焱、孟昭博、余陶然都被老孙(孙沐雨)的搞笑头像吸引,他们觉得老孙肯定是一个有趣的人;余天超对于张宝儿的声音情有独钟,反反复复听了好多遍。

  都说男女是两种不同的生物,思维方式不同,观察角度不同,行动习惯也不同,这个对朋友圈的简单观察就能窥见一斑。在此后初见会餐、驾车回小屋、职业互猜环节中,也能体现出男女考虑的不同,女生关注的更具体,他多大岁数,他爱好什么,他的工作是什么。男生则更倾向于了解,她性格开朗吗?她是我的理想型吗?

  直球又有分寸的交往叫做“半熟”

  当然,第一期节目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半熟恋人之间“直球”而又不失分寸感的交往。

  “直球”是半熟系列监制李笑为节目总结的,在对《半熟恋人》第一季的观察中,她发现30+男女在面对情感关系时有两层“体面”——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面对心动会勇敢追求;一旦被拒绝或发现两人不适合也会很快退下,为双方留有余地,她把这种爱情定义为“直球式爱情”。

  《半熟恋人》第二季中,“直球”来得特别早,张焱和孙沐雨是从朋友圈开始就互生好感,孟昭博和张宝儿的一见钟情诞生了本季最快的双向奔赴的一对组合。在此之外,张焱、孙沐雨、余陶然,孟昭博、张宝儿、余天超两组大三角组合也让后续的故事有了更为多元的展开空间。

  30+的男女果敢追爱,也能在交往中保持了坦诚和分寸。第一期中,张焱的表现很有代表性。看朋友圈环节,他被孙沐雨的搞怪头像吸引,但也做好了预期落空的准备,所以当他发现真实的孙沐雨性格慢热后,迅速调整了心态。首次约会邀请也是如此。他和余陶然都想邀请孙沐雨,但顺序的先后决定了结果的差异,当得知孙沐雨已经答应余陶然出行时,张焱坦然接受,他也认可,在未确定对象之前,女方应该给自己更多的选择。

  闫芝桦认为,爱情中的分寸感,是一种真挚的社交能力,“你会发现《半熟恋人》里的每个人都很有分寸感,他们懂得站在各自的角度上,清醒地认知自己的位置,尊重他人的界限,也很善于在分寸感之上建立起一段相处舒服、高质量的亲密关系。 ”

  30+恋爱镜鉴

  第一期节目,也很能看出腾讯视频对于“半熟”模式的升级。互看朋友圈、初见面的长桌聚餐、分组驱车共赴半熟小屋,这些环节上的升级迭代为男女嘉宾迅速了解对方提供了机会。此外,住宿上从去年的单人间改变为双人间,也让素人嘉宾破冰的过程更加直接、CP线和友情线发展得更快。

  剧情浓度变高了,《半熟恋人》第二季的现实参考性也将变得更强。闫芝桦介绍,在嘉宾人选的选择上,今年做了比较大的创新,“他们个性、身份更为多元,有些嘉宾可能是突破大众传统印象,有些是恋综中很少出现的人物样本。”可以说每位嘉宾都兼顾了主流30+人群特点又极具个人特色,他们不但能带给观众更新鲜的观感,同时,他们面临的感情困境、对待事业和情感的价值观输出都能让观众感同身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第一期中,嘉宾们就身体力行的传授了不少秘笈:看到了男女嘉宾对于朋友圈观感如此不同,下次你发朋友圈时,会不会为特定的观看对象量身定制内容;陌生人交谈如何破解尴尬,熊浩给出的建议很实用“可以把封闭式回答改成开放式”;第一次没人选,如何“扳回败局”?余陶然用下厨房干活,主动寻找话题,大胆邀约的方式成功约到了“心中的理想型”孙沐雨。后续的节目中,这种“实战”案例还有很多。

  半熟系列就像一部“30+恋爱镜鉴”,观众可以沉浸在“半熟”的爱情中品味悲喜,也可以借鉴“半熟”的样板,引导自己的人生。如何展开一段感情,如何面对拒绝和分歧,如何平衡爱情与工作的投入,如何在我和我们之间自由穿梭……让我们和半熟恋人一起,练习去爱,享受被爱。(祖薇薇)

[ 责编:陈凡玉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音乐剧《大状王》:与其当“天花板”,不如作“参照系”

  • 陈林侠:《小白船》票房惨淡,艺术电影“不艺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