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从典故中认识华美汉服

来源:北京日报2023-03-17 09:51

  作者:任怀晟

  近十年汉服拥趸甚多,从民间追捧到官方推颂,可谓热闹非凡。但这股热潮中确实存在躬而不知其名、用而不辨其义的情况。中华书局出版的《汉服》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一积疴的疏解。该书意在说衣论道、但并非说教,它走出了过往服饰史课本的窠臼,把服饰史讲活了。

《汉服》内页插图

  该书提到的“汉服”一词最早起自辽代,当时以契丹服为国服,中原传统服饰为汉服。当代所说的汉服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体现汉文化的服饰,非辽宋时期所说的汉人服饰。作者以“汉文化为内核、非汉元素为补充的华夏文明”作为现代汉服讲述的主线,所以何为“汉”,何为“汉族”“华夏”,自然而然成为该书开宗明义需要讲清的问题,这为时下混乱的汉服认识走向正途提供了路标。尤其在胡汉区别方面,该书提到了满服汉化,圆领袍、袴褶、曳撒纳入中原官服,北魏孝文帝胡人汉化,东魏高欢汉人胡化的史实,作者以文化而不以血统为标准的族属表述将近世史学胡汉区分的主流观念推广到汉服设计领域,这一点对于体现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指向非常重要。

  在谋篇布局方面,不得不承认现在大多数服饰史课本分为两种编纂形式:一种是断代式,就是按照朝代顺序叙说;另一种是分类式,就是按照冠、服、裳、饰、料等品类进行罗陈。其引述素材或源于古代典彝,或源于后世研证,不可谓不详;但从构架上来说,过去的两种写法所用的古文今译、断章摘句、图文堆砌、古物复摹的做法给人以睹庖鱼、而非赏池鱼的感觉。《汉服》的写作没有采用时下服饰史课本的编列程式,而是除了服饰实物、制度法条、工笔人物画这些惯常的佐证材料外,将服装放在一个个典故里展开,让读者在历史事件中看服装,如此服饰史读来更有滋有味。

  书中在讲中国古代尚宽衣博带时,引用了《淮南子·齐俗训》中春秋时期“楚庄王裾衣博袍,令行乎天下,遂霸诸侯”的记载。很多著作引用这段文字都意在显示中原宽博服装具有崇高的文化地位,以至于楚庄王心向往之。这虚构了当时四夷来朝的气氛。实则这段记载的落脚点在于穿华夏服装、成华夏一员,才有资格号令诸侯。毕竟后世熊渠对诸夏的气话“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也非空穴来风。同时该书也在努力做到不因疑问而谬断。对于合裆裤形成的脉络,该书既讲到赵武灵王骑射改革需要骑兵穿合裆裤以便骑乘这个推测,也提到胫衣在汉代发展为开裆裤,然后演进到合裆裤的可能。作者对于历史存疑的问题,采用诸疑列置而不强论是非的态度,有利于读者客观看待史论研究的待解之谜。

  在讲唐代服饰时,书中列举单丝碧罗笼裙、石榴裙、披帛三个案例,体现了作者讲服装、赋深情的人文情怀。诸如说到石榴裙时,作者引用了李世民去世、武则天出家写给高宗李治的一首诗《如意娘》,诗中武则天借石榴裙上的斑驳泪痕来申述对李治的思念之情。而《酉阳杂俎》中杨贵妃死后,贺怀智把匣藏的带有贵妃领巾香气的幞头给唐玄宗时,玄宗泪如雨下并说出这是龙脑香的味道。这则故事既讲述了领巾可用龙脑香熏的后处理工艺,又借物抒发了玄宗对杨贵妃爱情的真挚。作者将读者带入“物因情而重”的情感世界,讲史与抒情顺畅地融合到一起。

  德与礼是中国服饰制度维护的精神家园,如何让读者轻松地感受由衣服传达的礼教与美德呢?该书没有采用将《舆服志》法条和儒家文献分类对比的做法,而是通过典故来反映这些思想。例如,对于敬上忠君的思想,该书引用《史记·儒生列传》中黄生以冠首履足比喻君臣尊卑不可逾的故事,这既说明了汉代习以为常的着装品类和搭配方式,也体现了儒生对于社会等级的认识逐步趋向稳定。对于以玉比德的认识,作者不但提到了管仲“九德”、孔子“十一德”,更以孔子听到玉佩叮咚而知南子夫人隔帷还礼的典故来赞扬当时女子守礼谨行的德操。作者将德礼融入服饰史的讲述方式,怎能不使当代的读者对传统美德心驰神往?

  实践与礼法之间还是存在差异的,日常穿戴才是服装使用的本来面目。在讲到宽衣博带的地域分布和实用价值时,作者通过《闲情偶记》中李渔的经历进行例说。李渔所在的南方多半是富人穿着绒制的褐,他对朱熹所言“褐,贱者之服;宽博,宽大之衣”十分困惑。当李渔到陕西后,看到贫民穿着毛织粗疏的褐,衣服很大,晚上可以当作寝衣,这才解决了当初的疑问。这样一则故事让读者了解到南方崇尚宽衣,与北方贫民喜欢穿宽博衣服的动因存在根本差异。同时也让读者感悟到表象上看南北追求的服装形式相同,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巧合。

  依托典故讲服饰史显示了作者对服饰掌故稔熟于心的高超驾驭能力,书中作为配图的工笔人物画也兼顾了图证和审美的需求,提升了全书的美感。但该书也存在一些疏忽的问题。例如第四篇“面料纹章”介绍面料组织结构、纺织机械、绣染工艺、纹样寓意时多平铺直叙,与其他章节引经据典、文士幽默的风格略显差异,如此优势没有顺承,实感遗憾。第六篇第二节“色彩文化与搭配”“传统色彩”部分叙说中规中矩,但“配色常识”部分与传统色彩的内容贯通稍显薄弱,如能在这一节提出传统色彩融入现代审美的思路,读者于书末处更容易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当然对于断代问题,因为有的涉及学界分歧,笔者认为作为科普和本专科学子的服饰文化读本,暂不详解也并非不可。

  (作者任怀晟为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

[ 责编:陈凡玉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离职》: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职场人生

  • 陈一军:盛大的敦煌,盛大的散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