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人生之路,为人民大众的奋斗史诗抒怀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人生之路,为人民大众的奋斗史诗抒怀

来源:解放日报2023-03-30 09:10

  作者:郦国义

  此番路遥作品与上海的再度结缘,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上海这座城市对优秀文化的厚爱与传承。穿越了四十多年时光的这段文坛佳话,是上海城市精神和文化情怀在新时代的生动叙事。

  这种探索,就我国电视剧对文学名著改编的传统做法而言,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其实,这样的“取材”方式在我国传统戏曲的创作和传播中并不罕见

  穿越四十多年时光的文坛佳话

  “上海出品”的电视剧《人生之路》脱胎自路遥中篇小说《人生》,最近在央视播出。

  《人生》首发于《收获》1982年第三期,《收获》当时的主编是巴金。这本大型文学期刊是全国“四大文学名刊”之一,尤以发表小说佳作著称。路遥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人生》是我三年苦熬的一部作品。”而它在《收获》的刊发过程,远比几年后他的《平凡的世界》发表所经历的曲折要顺利得多。《人生》奠定了路遥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自此,路遥和路遥的作品与上海结缘。

  《人生》发表后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主人公高加林的形象又在读者中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文汇报》就此组织了对《人生》的讨论,这场争鸣又扩及《上海文学》等文学刊物,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对作品更为广泛的关注。

  在小说最后一章,路遥注明了“并非结局”这意味深长的四个字。评论家蔡翔教授当年刚从大学毕业。他参与《人生》讨论的一篇评论,被路遥视为“是站在一种哲学的高度来评价人物的”。这篇文章最后有这样一句话:“一场个人命运的悲剧结果却推演出一个社会变革的主题。”两位文学知己的思想火花,三十多年后在上海得到呼应。

  2017年,上海一位青年女编剧萌意要延续尚未结局的《人生》故事,拟在荧屏上展现高加林面对社会变革、来沪奋斗的人生之路。这个立意、这个项目得到了上海有关部门的关注和支持,还组织了北京、上海、陕西等省市的多位专家为其“把脉”献策。《人生》在沪发表四十多年后,路遥笔下的人物高加林和他的伙伴们进入了荧屏中的上海,他们是千千万万早已在上海参与大都市建设的“高加林”和“刘巧珍”的代表。此番路遥作品与上海的再度结缘,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上海这座城市对优秀文化的厚爱与传承。穿越了四十多年时光的这段文坛佳话,是上海城市精神和文化情怀在新时代的生动叙事。

  “取材”的大胆探索和尝试

  “本剧部分取材于路遥小说《人生》”,这是电视剧《人生之路》的片头说明。从编导发表的创作阐述和目前荧屏呈现的情况来看,原著发生在陕北的故事情节在电视剧中所占的篇幅接近一半,电视剧的后一半延续原著文脉进行了拓展和扩充。《人生之路》沿用了《人生》的基本人设,又汲取了小说的不少情节素材,并对原作的故事作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和丰富,旨在运用电视剧的艺术样式来呈现高加林、刘巧珍等一代农村青年从农村到城市,立志改变人生、创造新生活的奋斗历程。

  应该肯定的是,《人生之路》对《人生》的续写,沿袭了路遥原作的思想内涵和文学基因,尊重原作对主要人物的性格塑造,保留了精彩的故事桥段和生动细节。尤其是电视剧前半部分对原著的呈现,添加和丰富了诸多情节和细节,但不失原著的主旨,且具有观赏性。

  这种探索,就我国电视剧对文学名著改编的传统做法而言,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其实,这样的“取材”方式在我国传统戏曲的创作和传播中并不罕见。不少戏曲传统剧目对古代文学名著和元明戏剧名作的汲取和承续,往往都采用类似的方式。如此创作呈现的剧目也是水平各异,其中有不少成为传世的佳作。

  《人生之路》对原著的文脉延续、拓展和丰富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为了给后半段剧情的发展做好铺垫埋下伏笔,对小说原作的有些情节作了改动或丰富。例如,原小说中高双星顶替高加林当乡村民办教师的情节,变成了高双星冒名顶替高加林到上海读大学。这个情节改动颇大,初看确有突兀之感,然而这样的改动实际上是编剧为了营造一个贯穿全剧的剧情之梗,以增强连续剧的悬念。而且,此举为剧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性格塑造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电视剧对高加林当民办教师那段生活的刻画也较为精彩,有的看似“闲笔”,却别有寓意。有一场戏:根据高加林的创意安排,学生用家里闲置的破旧家用器皿和农具布置校园,顷刻间让破落不堪的校舍增添了艺术气息。这是高加林在孩子们的心田中播下了美育的种子!这个细节可谓寓意深长、耐人寻味。

  其二,电视剧把故事的后半部分延伸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上海。这个大都市给年轻的奋斗者带来了更多的人生选择,承载了高加林和他的同伴们更多的人生故事,是他们的诗和远方,他们对新生活的追求在上海有了更多的形象展示。

  其三,在荧屏上艺术地展现上海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也是编导们的愿想。高加林经过招聘考试进入报社继而成为业务骨干的经历,刘巧珍与付阿婆的相识、相知、相惜的故事,当年在上海都有类似的生活原型。还有高加林、刘巧珍来沪后结识的那些“新上海人”朋友,他们互帮互助的挚情、奋斗励志的精神面貌,凸显了上海人的形象和城市精神风貌的亮色。

  面对观众与时俱进的审美考验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曾经这样赞叹《人生》:“路遥写出了亿万中国人的经验、他们的心、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梦想、他们的痛苦。当我们拿起《人生》的时候,我想亿万人都会觉得这说的是我的事,是我的情感。”如今,《人生之路》不仅要用电视剧的艺术样式传递《人生》给读者的这份共鸣和震撼,还要在荧屏上延续《人生》主人公们进入大都市后的心路历程。如何努力用精湛的艺术和精良的制作呈现这故事、呈现其精深的思想内涵,这是对编导和所有演职人员的考验。

  那些仅凭颜值吸引眼球的流量明星,承担不了陕北高原青春儿女的这份厚重。阎建钢导演说:之所以选剧中这些演员,是因为“外形合适、演技过硬,缺一不可”。其实他们还有对名著的感悟、对演艺的敬业。《人生之路》的演员们担当起了这份演绎《人生之路》的重任。

  陈晓的形象是否符合《人生》中的高加林?正如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观众都会有自己的判断。陈晓饰演的高加林,与《人生》在笔者心中留下的印象是相近也相似的。高加林这个人物心灵的痛苦、焦灼和煎熬,尤其是他那百般艰难之中仍不失奋斗之心的坚韧不拔,陈晓都演绎得相当充分。稍有不足的是,有些戏份陈晓略显紧张、张弛不够自然。

  扮演刘巧珍的李沁饰演过多个形象跨度很大的角色,类似巧珍这样的角色却还是首次饰演。不过,她没有辜负路遥自己笔下最喜爱的这个人物。是《人生》的巧珍,让活跃在多部影视剧和综艺节目中的李沁,向观众充分展示了一个可称之为“性格演员”的潜力。

  特别应该为之点赞的是,扮演村主任高明楼的林永健,这是他为观众奉献的一个颇值得观赏和品味的人物形象。高明楼既是一个受到村民认可的村主任,又是一个对高加林的人生造成严重侵害的罪人;他作了恶,但他还有恻隐之心,常为自己的恶行内疚不已,不时想给高加林家一点补偿;他的作恶动因,本是为了儿子的前程和自己晚年的安乐,但此举使他常常担惊受怕、忧心忡忡,连儿子都常年不能回家,反而难享天伦之乐……饰演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揭示如此复杂的性格,呈现这般复杂的感情交错,林永健可谓举重若轻。他表演生动自然,呈现了这个人物的多重复杂性,显示了深厚的艺术造诣。

  《人生之路》的制作团队意识到观众审美水平的与时俱进,力求制作精良,努力运用日趋丰富成熟的制作技能和多种视听表现手段,追求艺术意境的营造。该剧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以往其他影视剧作品中尚不多见的陕北风貌。剧中主人公生活奋斗的环境都以自然实景配以人工搭景入镜。村落民居根据原来的样式重新搭建,这村舍与大自然的山川风光融合在一起,再加上精心运用的大远景、全景、俯拍、航拍等多机位的拍摄,让观众沉浸在一种类似观赏风光艺术片的视觉感受中。导演和摄影的匠心旨在揭示:陕北的高山大川,这片宽广肥沃的黄土地正是高加林、刘巧珍们不屈不挠、奋斗不止的精神象征和力量源泉。

  与路遥名著结缘的启示

  这是路遥作品和上海的又一次结缘。2015年,上海根据路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取得成功。而这次《人生之路》也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这是路遥的名著给这两部电视剧提供了丰厚的文学滋养和思想的力量!

  这些年来,上海的文艺创作,尤其是“上海出品”的电视剧创作,把“讲好中国故事”视为己任。精心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和中华儿女的风采,成为众多创作项目的追求。近年来,荧屏上出现了《觉醒年代》《山海情》《人世间》等一些精品力作,都为上海的电视剧创作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和借鉴。“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这一创作规律,为越来越多的上海电视人所遵循,引领了“上海出品”的成功之路。

  脱胎于路遥名著的这两部电视剧获得关注的关键,首先是“找准了选题”。在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之后,2018年上海还出品了根据阿奈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大江大河》,这部同《平凡的世界》一样具有史诗品格的作品,都以改革开放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起点作为时代背景,将目光聚焦于时代潮流中的弄潮儿和奋斗者。这三部作品的主人公都是观众与之朝夕相处的普通劳动者,他们的那些充溢人间烟火气息的“中国故事”深接地气,远离“悬浮”,从而赢得了观众极大的共鸣。正是普通劳动者谱写的奋斗史诗,给观众增强了精神力量!

  人民大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路遥是人民的作家。路遥的创作、路遥名著与“上海出品”结缘的成果都启示我们:文艺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定要更虔诚地尊崇人民的情怀,将焦点对准人民大众,更多地以人民大众为主角,反映人民的心声和时代的风貌,努力以更多的精品力作讲好中国故事,为人民抒怀,为时代讴歌。这是我们文艺创作的时代重任。自然,这也是我们对“上海出品”的期盼!(郦国义

[ 责编:吴悠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武建勋:现实题材电影的内容生产与档期策略

  • 饶晓志:坚守创作本心,在商业与艺术间寻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