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欢乐颂”难破续集魔咒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欢乐颂”难破续集魔咒

来源:齐鲁晚报2023-04-11 09:22

  作者:宋 说

  电视剧《欢乐颂4》近日开播,这一部承接第三部的结尾,还是把原生家庭、职场歧视等问题一口气抛给观众,但话题性和讨论热度都不敌《欢乐颂》的前三部。4季走来,22楼的“五美”困在女性困境里找不到答案,“欢乐颂”这个大IP也无法再次依靠女性话题实现破圈。

“欢乐颂”难破续集魔咒

  22楼的生活续篇

  《欢乐颂4》延续第三部的人物和剧情设定,开头简单交代了“新五美”的职业和性格人设,直接延续第三部的“遗留问题”进行开篇。“五美”之一的露西完成了自己的复仇计划,联合一众受害者将性骚扰的上司送入公安局,这一部开始讲复仇后露西与李家父子的情感纠葛。

  叶蓁蓁在上一部里岁月静好,这一部中也遭遇了职场性别歧视。她在研究所发表了一通职场女性拒绝陪酒的言辞,替年轻女生打抱不平,却被流言中伤。叶蓁蓁的“大女主”光环也延续到了这一部,剧集以此亮出女性要独立、求尊重的话题。感情线上,叶蓁蓁深陷绯闻泥沼,又与戴维展开了感情戏。

  文学编辑何悯鸿的职场危机在这一部中被延续,从起初的“恶意拖欠作者款项”一步步演变为震动集团的“内部派系斗争”,事情逐渐向她无法控制的局面发展。是否辞职、如何辞职的问题,再次成了何悯鸿与余初晖之间矛盾的导火索。朱喆算是唯一问题暂时解决的人物,但前脚送走了弟弟,第4部又迎来“偷袭”的妹妹,原生家庭的“吸血”议题在朱喆这条人物线上继续展开。除了延续第三部的主要剧情,“五美”的情感线也开始铺开。支线剧情里,余初晖与工作伙伴的感情线开始有了苗头,突然出现的离异男戚牧同时讨好朱喆和何悯鸿,也埋下了新的情感线索。

  《欢乐颂4》的剧集就这样在解决一个问题、又出现一个新问题的线性叙事下继续下去,主题依旧是围绕着女性话题展开。作为女性话题剧集的大IP,“欢乐颂”延续至今没有改变创作思路,沉浸在不算新颖的“女性成长困境”的话题中,女性并肩携手直面问题的友谊,成了最大的看点。比如余初晖平时怼何悯鸿针尖对麦芒,但当何悯鸿遭遇职场不公,她不仅积极地找朱姐出谋划策,还偷偷在社交平台写“小作文”帮何悯鸿出气。虽然“五美”开篇相处是相互龃龉、夹枪带棒,但这样前后具有反差的人物关系也给观众带来了安慰和治愈。

  重复叙事魅力减

  电视剧《欢乐颂》在2016年首播,剧情围绕女性的家庭和职场,主要讲述欢乐颂小区22楼五个来自不同家庭、性格迥异的女孩,从陌生到熟悉再到互相体谅、互相帮助、共同成长的故事。在刘涛、蒋欣、杨紫等“五美”的精彩演绎下,当时《欢乐颂》一经播出就引发了观众极大的追剧热情,不仅成为当年的现象级剧集,也为女性群像剧树起了新标杆。但从去年播出的《欢乐颂3》开始,由于五美阵容大换血,剧情和人物性格看起来很“抓马”,导致续集出现口碑滑铁卢,“欢乐颂”的IP形象也因此受损不少。

  “欢乐颂”这两年续集难续,主要是一直不变的主题内核引起了观众的审美疲劳。从第1部到第4部,都是以“合租房”连结一群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展现出女性互相治愈、救赎的关系,但女性话题近年来经过不断深耕,对观众而言已经不再新鲜。此次《欢乐颂4》有意将五美的困境更加聚焦职场环境,“办公室造谣”“因为文凭而影响晋升”等话题引起了观众注意,但人物身上承载的困境无法比第一部引起更高的讨论度,“欢乐颂”IP也因此呈现出续集难续的尴尬。

  “欢乐颂”系列依靠进展稳妥的剧情,能够给续集提供长久的创作基底,但延绵平淡的“续集”故事和都市女性题材相融合,并没有出现惊喜,反而是相关人物的可看性一直被减弱。比如《欢乐颂4》里,每个人物故事依旧是在延续上一部的同一个故事,朱喆还在悲惨的原生家庭里打转,何悯鸿的矫情依旧“讨人嫌”,余初晖的牙尖嘴利也一丝未减,露西结束报仇的“爽感”,陷入了感情纠纷的狗血,叶蓁蓁面临的职场困境,贡献了一些“职场女性遭遇性别歧视”的话题。这种重复叙事的“欢乐颂”,消磨了观众的热情,也让人对续集的创作方向打上了问号。(宋说)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吃饱记》:一只猫眼中的历史褶皱与人间烟火

  • 数字媒介时代传统文艺理论的创新实践与价值重塑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