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档期之后,如何撬动中国电影常态化消费新空间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档期之后,如何撬动中国电影常态化消费新空间

来源:文汇报2023-05-04 10:07

  作者:王 彦

  凭借《长空之王》《人生路不熟》《这么多年》等影片的贡献,2023年五一档最终进入内地电影市场同期第三。而上海作为“电影之城”,在小长假各城市票房中排名第一,电影消费热一如既往。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5月3日22时,今年五一档票房初步报收15.11亿元。一众新片里,《长空之王》累计票房率先突破5亿元大关;公路喜剧《人生路不熟》后来居上,印证了喜兴消费在节假日的威力;爱情电影《这么多年》则凭借高分的选角和表演顺利突围。这三部主力新片联手贡献了超11亿元票房。

  “大盘连续两日逆跌,且前四天单日票房均破3亿元,市场明显回暖。”灯塔专业版数据分析师陈晋从今年五一档各片的观众画像里看到了新机会,“许多观众以家庭为单位观看《长空之王》”,这意味着“一老一小”的低频次观影人群可以作为市场增量不断挖潜。

  在学者看来,如何吸引更多人“入场”,正是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电影文化建构的主攻方向之一。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提出:“尤其要注重电影常态化消费的培育,让观影这件事不仅发生在少数热门档期,而是能贯通全年的日常消费;让习惯观影人群不只局限一部分人,而是数亿计。”他坦言,撬动电影常态化消费的新空间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前提依然是好作品,特别是现象级好作品、能和广大观众同呼吸的好作品。“高质量的头部电影能拉动大众的观影习惯,支撑起票房基本盘;市场是敏感的,投资方会随着更多观众入场而加大信心;观众、资本、主力创作者都在场,创制、宣发、运营打开更大格局,进入良性循环的中国电影就会形成自己的文化景观。”

  好作品从哪儿来:接轨世界工业,脚踩中国大地

  好作品的起点在何处?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主张,环境剧变的三年过后,电影产业在不确定中有几点格外值得珍视:中国电影在科幻、军事等类型片的不断开拓可以证明,我们的头部电影在制作层面渐渐与世界先进电影工业接轨;几乎每个档期里,我们都会发现一批能用现代电影语言关心现实、关心人性、关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创作者。接轨世界先进电影工业,也扎实地脚踩中国大地,“顶天立地”的情怀、土壤,才是好作品的发端、源泉。

  今年五一档,《长空之王》在工业上作出有益探索。歼-20等战机真机实拍,大银幕上的国之重器美而震撼;虚拟拍摄下的试飞危机、空战片段为国产航空题材影片打开新的可能性。在制造硬核视听的飞行场面之余,影片对“刀尖上的舞者”——试飞员们的多维雕琢,更是让这一鲜为人知的英雄群体在观众心里有了血肉丰满的面貌。这两天,影片里的细节被观众反复讨论:秒表上的一根红绳,那是从老队长手里经张挺队长,一直交付雷宇的传家宝;试飞烈士公墓里的一座座墓碑,造型宛如战斗机的垂直尾翼,每当试飞员驾驶新机型从公墓上空经过,那是向前辈汇报“咱们成功了”。影评人藤井树评价该片:“故事性、奇观性、专业性兼具,人文关怀、大国气度、军人风范都能从片中清晰感受到,可谓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人生路不熟》《长沙夜生活》不约而同放平视角,在最普通的日子和人群里挖掘故事的种子。卡车司机周东海车技斐然、自信登场,准女婿万一帆是个游戏工程师、有点社恐,翁婿俩一路同行,试探、摩擦、较劲、和解,一路磕磕碰碰,温馨与喜感并存。导演易小星将喜剧、翁婿关系、探亲之路三种元素融于一体,《人生路不熟》成了一部既有风景又充满笑点的电影,成为五一档后半程最大的赢家。《长沙夜生活》也从烟火气中升腾而来,生于湘西的编剧、导演张冀汇同一群湖南籍演员,细腻地写下这部给城市的电影情书。主创将32个拍摄夜晚的素材浓缩进最后的成片,以一对长沙兄妹分别在一夜发生的故事,串联起城市夜生活的图景,继而呈现平凡人、日常生活的渐近线。在院线影片里,《长沙夜生活》的气质是罕见的,它调性自然而又热气腾腾,在五一档新片里获得了相对的口碑高分。

  观众为谁而来:电影美学的核心,就是与观众的关系问题

  档期尾声,一篇关于电影供给侧改革的长文在业内刷屏。5月3日凌晨3时,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原副局长、电影局原局长,现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有感而发,写下近2000字长文。作为曾经的“圈内人”,如今的他将自己放在一名“远离生产中心的普通观众”视角,从五一档排片谈起,探讨中国电影的供给侧改革,寻路电影市场档期的充分化、均衡化、包容性。一石激起千层浪。

  “不过,当我们在讨论供给侧时,需求侧同样重要,需要两端发力。”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亮出观点:“电影美学的核心,就是如何处理与观众的关系问题,中国电影需要与观众形成良性互动。”

  观众会为谁而来?他以《人生路不熟》的领跑为例,“无可否认的是,历经过去三年,人们的观影习惯需要重建,整个社会的消费情绪也发生了变化。”当人们都渴望精神的松弛、心灵的按摩,喜剧应该是最适合释放压力、增加片刻欢愉的情绪消费。而且易小星很懂今天的观众,影片既戳到了“油耗子”这一卡车司机的集体痛点,也用诸如“上岸”等台词与年轻人对上暗号。

  也是因为“懂得”观众,爱情片《这么多年》跑出了小小的黑马姿态。故事里,那个在地图上写下“去更大的世界看看”的女孩,因为爱和勇气,一步步走出原生家庭带来的困境。渴望爱情又一直在争取向上的女孩,触发了大银幕前许多同龄姑娘的共情。饶曙光说,今天的电影消费环境中,话题性和共情度是剧情片争取高票房的两张王牌。如果当代都市打工人能借喜剧片的嬉笑怒骂一抒胸臆,如果困境的年轻人可以从甜蜜爱情故事里同步收获奋进,哪些作品能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观众就会为谁买单。

  至于暂时叫好不叫座的《长沙夜生活》、因路演事件引发争议的《惊天救援》、显露出香港导演对内地政法题材力有不逮的《检察风云》等片,学者们依次支招。“在宣发时打破地域壁垒,为观众预设更多体验消费场景,强化新主流电影的创新表达。”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国家电影智库成员支菲娜提醒,中国电影不该冷落日常的周末,“过去三年,观众习惯更迭、影院人气衰减,这是全球电影市场遭遇的相似难题,美国、法国、韩国不外如是。对于中国电影市场,我们有多少影片能在平平无奇的周末院线让内容创造属于自己的档期,而非完全被节假日牵着走——这是眼下供给侧和需求侧都在呼唤的突破。惟其如此,电影供给的多元化、电影消费的常态化才能进一步推进。”(王彦)

[ 责编:吴悠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武 瑶 程逸睿:影视生产 切忌“利”字当头

  • 李 蕾:影视创作 怎能一“娱”概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