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催眠师甄妮》:此岸与彼岸之间的摆渡之书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催眠师甄妮》:此岸与彼岸之间的摆渡之书

来源:文艺报2023-05-18 10:47

  作者:韩春燕

  人生而苦,人生而难,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生老病死,经历各种生活上、精神上的困境,甚至有些深渊般的黑暗,需要你独自承受。失眠症患者便是在苦海中挣扎的一群人。冉冉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社会问题,并以女性内心的善良和柔软体察到了众生之苦,以作家的悲悯和智慧呈现了痛苦的人类如何从困境中突围的得救之路。

《催眠师甄妮》:此岸与彼岸之间的摆渡之书

  《催眠师甄妮》是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痛苦与解脱之间的摆渡之书。这是一部多层次、多主题、多维度的作品。这部作品意蕴丰富,空间辽阔,关涉当下从城市到乡村的各种现实问题,出现的人物也林林总总,散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作品有着超越文本体量的容量和厚度。小说中有友谊、有爱情、有城市、有乡村,包罗万象,同时有广度又有深度,有形而下,更有形而上。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有问题的提出,也有对解决问题的路径的探索。冉冉写作的独特性在于,她既有面对现实的勇气,又有超越现实、实现理想的努力。《催眠师甄妮》是一部令人肃然起敬的作品,作者站在精神高地上,高扬爱与行的大旗,为世人争取着可预期的美好未来。《催眠师甄妮》试图疗愈的不仅是世人身体的病苦,更期待人类精神上的自我疗愈和对他人的拯救。

  这是一部闪耀着人性、诗性和神性的作品。书中对人性的探究之微,包括意识、潜意识,不仅从社会层面入手,还从个体精神层面剖析。催眠本身要唤醒人的潜意识,终极目的在于唤醒人的自性,只有自性被唤醒,才能达到激发自身能量进行自我疗愈的可能。人唯有自救,而自救就是突破“自我”牢狱的重围,走出狭隘的小我,放自己到广阔的地方去。自救然后救人,这是闪光的人性。小说中塑造了多位具有理想人格的文学形象,他们在民间以自己的光和热照耀着、温暖着身边的人,一砖一瓦地营建自己的理想国,他们是普通人,也是智者和圣徒。

  在彰显人性美的同时,作者并没有回避人性里的恶,甚至对人性之恶也有淋漓尽致的表现。比如舒那茜为一己私欲勾引闺蜜甄妮的男友,许佳忘恩负义地对甄妮进行构陷,还有普旺村人对甄妮的羞辱……但读者合上书之后却不会感到这部作品有恶和阴霾,这是因为作者用巨大的美和善照亮了人性的恶,因此,我们觉得这部书非常明亮,给人以力量和希望。

  诗性是小说《催眠师甄妮》的语言特质,也是这部小说散发出来的气质。诗人出身的冉冉对语言非常考究,诗性的语言具有天然的美感。小说中对一些场景、风景、风土人情,对那些具有乌托邦色彩事物的描述都充满诗情画意,而那些人物所从事的利益众生的事业本身就具有诗性的色彩。更难能可贵的是小说里的神性,或者说是一种超越性,书里写了很多伟大的心灵,而伟大的心灵是有传统的,从特蕾莎到晏阳初,甚至到书中的裴医生、新月婆婆,他们的心灵都具有超越性,超越凡俗、超越普通、超越人类的局限,从而具有了某种神圣性。比如历经磨难的新月婆婆,能把自己的苦难用爱酿成蜜施于他人,这种超越性非常人所能及。

  总体而言,《催眠师甄妮》是一部呈现痛感、美感和宗教感的作品。书中的每个人几乎都在受苦,有身体之苦,也有精神之苦,失眠的、抑郁的、失恋的、失去亲人的、遭遇背叛的……受苦的原因千差万别,受苦之人形形色色,但受苦的心却都在煎熬和挣扎之中。我们看到了真切的人生与世上的苦痛,尤其新月婆婆和李老太的身世,那种人间最悲的处境、最惨的遭际,那种非常人所能承受的锥心的痛,带着灼烧感迎面而来。但痛感之外亦有美感,包括人性美、景物美、情谊美、生活美……甚至咖啡馆、诊所的名字,米耶和普旺的桃花源式的气质,都非常美。宗教感不是言说宗教,而是言说一种超越凡俗生活和生命之上的神圣。书中多次提到一些具有神圣色彩的地方和人物,也多次引用至圣先哲的话,而那些怀着大爱在人间救苦救难的裴医生、新月婆婆们更是充满了宗教感的神圣。他们自己在苦难中,却将苦难转化成爱。

  书里有句来自特蕾莎嬷嬷的话:“我会继续远离天堂——为地球上,陷入黑暗的人,点燃他们的灯。”这个世界上不乏一些伟大的心灵,他们本身就是一盏灯,照亮自己的同时也照亮了他人,甚至照亮了这个世界。爱是灯,行是将爱播撒出去,是自度度他,是自觉觉他,是用自己的光点亮别人生命的相互成全。《催眠师甄妮》正是发挥了一个“点灯人”的作用,点燃生命之灯,照亮我们的生活、照亮我们复杂的人性,让人性中的丑与恶无处遁形,让人性中的美和善不断生长。甄妮从一个濒临崩溃深度绝望的女孩子,到被裴医生和新月婆婆以及世界上那些伟大的心灵感召、引领和点亮,她一点点自我更新、一点点蜕变、一点点得救,最后成长为一个全新的自己,而她又将自己的光亮去照耀别人、点燃别人,这种点灯善行仿佛荡起的涟漪,不断传递,一圈圈向外扩展着。

  这爱的传递是人类的相互唤醒和相互点燃,是一次彻底的清水洗尘,也是一场喜悦的重生得救。作者冉冉自己,同样也称得上“点灯人”。作品在不同的层次上对不同目标人群都有意义,可以在“术”的层面去造福失眠抑郁患者,也可以在乡村建设层面参考书中提出来的有益的解决之道,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部作品为我们提供了“道”,它贡献了人类终极意义上的解脱路径,那就是你该如何以爱和慈悲在人间行走,净化自己,点亮自己,让自己变成一盏灯,这盏灯在照亮自己生命的同时也照亮他人、照亮这个世界,让这个世界美而温暖。

  在此岸与彼岸之间,冉冉给我们送来了可用来摆渡的《催眠师甄妮》。(韩春燕)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民族歌舞剧《烽火家书》:以家书为引塑造热血英雄

  • 《志愿军:存亡之战》:集中紧凑的战争叙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