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宣 晶
近年来,纪录片采用多元的叙述手法和创新的传播方式,让平凡生活中的美被更多人看到,显现出独特魅力和强大潜力。据艺恩数据统计,2018年至2021年,我国纪录片制作及播出量均呈稳定增长趋势;2022年纪录片制作时长超9万小时,播出时长超80万小时,典型视频平台上新数量1040部,市场热度与口碑双升。
在纪录片大步奔向“网生代”的当下,全球纪录片市场并非岁月静好,网飞(Netflix)出品的历史题材纪录片频遭质疑,BBC拍摄的自然题材纪录片也曾传出造假丑闻。“我们应该唤醒纪录片应有的姿态。”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何苏六认为,虽然网生纪录片蕴藏着勃勃生机,但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问题。比如盲目追逐热点的“短视”现象,资源严重倾斜已有回报作品和大IP,导致题材趋同、失衡;沉醉技术呈现的“迷离”现象,大量使用VR/AR技术,画面眼花缭乱却没有为内容服务;一味追求流量的“失态”现象,丧失了这一艺术品类的核心价值——“真实”。
脱离枯燥刻板印象,以“真实”灵魂与年轻人对话
真实是纪录片最重要的特质,也是最直击人心的力量所在。近年来,历史题材纪录片采用演员演绎“情境再现”的拍摄手法变得越发常见。在视听效果追求“电影级”水准的同时,如何把握表演的边界,确保作品呈现的真实性,成为创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近日,网飞纪录片《埃及艳后》持续引发争议,观众指出片中的人物形象、服装道具、历史事件等均有不符史实之处。目前,这部4集纪录片的豆瓣评分停留在2.3分,而在海外影视剧评分网站IMDb上仅获1分(满分10分),堪称史无前例的最低分。
作为《埃及艳后》的导演之一,蒂娜·加拉威还曾拍摄过纪录片《寻找非洲女王:恩津加》,讲述17世纪恩东戈和马塔姆巴王国(现安哥拉)女性统治者的故事。该片在网飞播出后,不少人质疑其内容错漏百出,甚至连演员的口音都出错。不满的安哥拉观众将此片定义为“伪纪录片”,指责拍摄者用谎言代替真相,“扇了‘事实’一个耳光”。有海外历史学家和文化学者表示,纪录片有查实义务,要以科学的事实为拍摄基座,才能确保历史和文明不被造假。
当下,随着媒介跃迁和用户更迭,纪录片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数字拍摄与制作、虚拟现实、航拍、VR等技术领域不断革新,促进纪录片内容创作形态多元化,为丰富纪录片的视觉效果呈现和用户体验提供有利条件。“Z世代”逐步成为纪录片主力消费人群,知识高浓度、思想深层次的纪录片更契合当下年轻用户对精品影视内容的需求。创作手法上,纪录片逐渐脱离以往“严肃枯燥”的刻板印象,用更加新颖的形式吸引网生用户。纪录片《历史那些事》引入历史小剧场模式打通古今时空壁垒,融入时下流行的网络梗、说唱等,以“稳中带皮”的叙事打破纪录片的常规画风,在严肃的历史故事中发掘接地气的一面。这部实验性系列纪录片获得了年轻用户欢迎,在B站播放量超过7000万。
值得注意的是,仍有部分作品热衷炒作名人隐私,刻意引导争议话题,一味追求吸睛效应。网飞纪录片《哈里和梅根》号称呈现英国王室的日常生活,但个人叙事用力过猛,夹带观点有失偏颇,播出后未获得广大观众的认可,使名人传记型纪录片的真实性再遭质疑。而在社会人文纪录片中,英国广播公司(BBC)运用各种“镜头语言技巧”进行心理暗示、情感操纵的做法,更为人诟病。最终,这些作品被观众判定“一眼假”或“拉偏架”,极大消解了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
彰显文化与美学价值,以IP为核心探索全产业链运营
年轻群体的求知欲增长,是纪录片市场发展加速的内驱力。越来越多年轻用户倾向于在互联网上学习提升自我,泛知识类视频内容的崛起,使网生纪录片成为青年学习的新场景。随着规模稳定增长,纪录片为年轻用户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人文社会、历史文化、美食仍为热门题材,并形成自然、传记、科教、艺术、天文等在内的多元创作格局。与此同时,融媒体环境正在重构纪录片内容与用户关系,电视台、视频平台和制作公司深化合作模式,探索以IP为核心的全产业链运营可能性。
作为美食纪录片头部IP,《人生一串》系列以充满“油烟味”的镜头,生动展现深夜路边火热的市井人生,让平凡的人间烟火一时间变得风头无两。热门IP《但是,还有书籍》系列细腻讲述爱书人的温情故事,串联起当代图书的“奇幻漂流”。从人文视角切入,《人生第一次》《人生第二次》真诚记录普通中国人的片刻时光,建立人文纪录片新“厂牌”。为何要打造纪录片IP?“目前纪录片行业的投入产出比依然还没有完全对等。”《人生第二次》总制片人张昊认为,打造纪录片IP有助于实现价值最大化,推动行业良性发展,让观众能够看到更好的作品。“只有打造IP,建立属于自己的厂牌,才能更好地发挥纪录片的价值,在盈利的基础上去推动行业更好地发展。”
然而,纪录片“IP化”亦是一把双刃剑,一旦创作者锐气丧失,就可能患上“IP依赖症”。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横空出世,以美食为主题截取生活断面,观照中国人的人生价值与精神世界,一度成为国内美食纪录片的顶流。但2018年亮相的《舌尖上的中国3》却被吐槽主题跑调、逻辑混乱、详略失衡……最让观众不满的是,全片展示食物制作和品尝过程的内容单薄,时长甚至不如人物采访和炊具特写镜头。国产纪录片大IP“含金量”因此大跌,让人扼腕叹息。
延续纪录片IP的生命力,需要创作者沉下心来扎根生活,鼓足勇气开拓创新。从2018年至2022年,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坚持创新,将全形拓、热传感、微痕提取、高精度三维扫描等前沿技术手段运用到拍摄中,融入弹幕、说唱、动画等新创意,不断拓展文物纪录片的可能性。作为“人生三部曲”IP的第二部,《人生第二次》从多维度、多视角展现普通人在面临决定性瞬间时的选择与命运,全网播放总量超6亿。总导演秦博透露,摄制组通过长时间蹲守拍摄获得海量素材,从不同层面和视角去丰富故事的情感浓度。当沉浸式观察、非虚构写作和电影化视听语言融为一体,文化与美学价值得以充分彰显,纪录片将获得永不枯竭的创作活力。(宣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