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走向青年观众的滑稽戏,减“噱头”不减笑声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走向青年观众的滑稽戏,减“噱头”不减笑声

来源:文汇报2023-05-30 09:54

  作者:王筱丽

  近期申城剧场朗朗笑声不断,汇集多代滑稽人的都市喜剧《宝兴里》迎来全面升级,上周末在美琪大戏院开启第二轮演出,观众席除了中老年观众外,不乏年轻面孔;常州市滑稽剧团的爆款作品《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本周再度献演沪上,“白玉兰”主角奖获得者张怡贡献了高品质表演;票房与口碑兼收的独脚戏《石库门的笑声》近日再度加场,这部充盈着海派文化与烟火气息的舞台作品已演满140场……

  上世纪50年代初,姚慕双、周柏春创立上海滑稽剧团前身蜜蜂滑稽剧团时,剧团精神就是为广大群众带来甜蜜的欢笑。作为上海本土传统剧种,滑稽戏有过一时无两的辉煌,也曾经历过黯淡的低潮,市场是观众内心最直观的写照,从近期滑稽作品上佳的出票率可以看到,老百姓仍对这门“笑的艺术”怀有期待。业内专家指出,传统“噱头”的含量正在被更贴近当代审美的喜剧创作因素所替代,如何走近青年观众是当下滑稽戏创作者要面对的课题,而近期佳作频现也给了从业者更多的信心,毕竟笑声永不过时。

  《宝兴里》集结了一众上海人家喻户晓的名字,根据宝兴里的旧改搬迁故事创作而成。(演出方供图)

  话剧化的滑稽戏,如何保持“滑稽”

  王汝刚、龚仁龙、余娅、小翁双杰……《宝兴里》集结了一众上海人家喻户晓的名字,作品延续了上滑近年来关注现实题材的创作趋势,根据宝兴里的旧改搬迁故事进行创作,讲述弄堂居民们经历“盼旧改”“怕旧改”,最终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克服种种困难、放下繁华闹市和故土难离之情,实现100%自主签约,自主搬离旧街区的心路历程。

  《宝兴里》是一部“非典型”滑稽戏,导演李伯男来自北京,作品列表中热门话剧占去多数,著名编剧王宝社此前的喜剧作品多是北方小品,而剧中“宝兴里”居委会书记“文阿姨”的扮演者余娅则是活跃在影视剧和话剧舞台上的演员。虽然不是滑稽人,但余娅从20多年前便与许多滑稽演员合作,在她看来,滑稽戏并非只是用上海方言表演的舞台剧,它有着一套自己的演出规则,“滑稽戏有情节铺垫、夸张表演、单卖口双卖口,这些都是需要演员之间互相磨合的”。

  随着滑稽戏的创作天平朝向话剧倾斜,“噱头”不再是最大卖点与看点。对于观众而言,新戏的笑点不再如传统戏那般密集,对于演员而言,又何尝不是新的表演体验。“虽然很不容易,但一切从人物出发。”在《宝兴里》中扮演吴建国的资深滑稽演员龚仁龙接受采访时就坦言,当“噱头”含量降低后,诠释角色的难度也随之增加。

  当滑稽戏不再这样“滑稽”,如何才能守住剧种的艺术特色与观众群体?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吴孝明认为,新时期如何写滑稽戏、表演滑稽戏是所有从业者需要面对的转型挑战。“滑稽是以讽刺艺术为主的表演形式,但单一的表演手法已渐渐无法满足观众,滑稽戏可以注重内心也可以在舞台上变形夸张,关键是如何在斯坦尼和布莱希特两种表演体系之间掌握尺度。”

  走出舒适区,传统剧种方能再展新鲜活力

  滑稽戏向来与现实联结紧密,滑稽泰斗姚、周的一系列作品如《满园春色》《笑着向昨天告别》等均是关注普通市民喜怒哀乐的佳作。而在当下的现实题材创作领域,滑稽戏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吴孝明认为,《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展现了滑稽戏可被拓展的创作空间,“这部作品选取了一个全国性的戏剧题材,并用轻松幽默的手段来讨论了严肃深沉的粮食问题,喜中有悲、情中带泪”。

  破程式化、打破边界的尝试也发生在独脚戏舞台上。在《石库门的笑声》里,上海观众熟悉的毛猛达和沈荣海充分发挥“说学做唱”的扎实功底,以上海标志石库门为背景、独脚戏传统的双档形式进行演出,围绕改革开放后上海人民的衣、食、住、行“做噱头”。作品热演五年、百场纪念演出开进上海文化广场,这样的成绩是主创从未预料到的。振兴独脚戏是《石库门的笑声》的初心,二人眼见着台下的观众从“白茫茫”一片到逐步年轻化,也有越来越多新上海人走进剧场,了解海派文化。

  在毛猛达和沈荣海看来,让剧种复兴别无二法,唯有创作,“紧跟时代的步伐,了解观众想看什么,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才能让剧种始终充满活力”。每天关注社会热点、“磨段子”是两人的日常,观众因此也能在剧场里听到ChatGPT、元宇宙等最新热词。

  “好剧本在哪里?写剧本的人在哪里?”据吴孝明观察,专门从事滑稽戏剧本创作的编剧寥寥无几,这也导致部分作品中的人物和滑稽戏特性无法有机融合,“滑稽戏不能只靠滑稽人来保护,这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我们把生态打造好了,人才自然涌入进来,有了好作品,不怕观众不来看戏。”(王筱丽)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