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偶像剧的新变奏曲:现实婚恋中的爱情代糖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偶像剧的新变奏曲:现实婚恋中的爱情代糖

来源:文汇报2023-06-07 09:41

  作者:杨 慧

  在林林总总的电视剧海洋中,女性观众的偏爱类型名单上,偶像剧总有一席之地。偶像剧往往以一种精巧而轻松的方式对话观众,给予观众一种如在云端的浪漫想象。不同年代偶像剧的人物设置与剧情安排并不完全相同,不同的“偶像”和不同的“偶像情感”,折射出的是不同时代女性的爱情桃花源,和一些自我认知心理的变与不变。

  电视剧《苍兰诀》剧照

  电视剧《夏花》剧照

  近年来,无论是《去有风的地方》的清新治愈,《爱情而已》的热切勇气,还是《夏花》的浪漫旖旎,《苍兰诀》的曲折深情,偶像剧依然用精致的容颜妆点爱情,用细腻的情节拨动心情,在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的心中营造对浪漫的丝丝憧憬。偶像剧是一场日常梦境,对观众有一种替代性的使用与满足,如同亲历一场浪漫故事的荡气回肠。而当下流行的偶像剧中有些元素不同以往,它们承载了当代人的何种感情向往?

  偶像剧的男女角色:被强化的女性独立与男性温柔

  虽然偶像剧里的男性角色往往构成了女性观众钟情的对象,但事实上女性角色也至关重要。作为女性观众的“化身”,不同年代偶像剧的女性角色尤其是女主角的塑造,需要具有与观众共鸣的能力。近年来的偶像剧中的女性角色虽然不少还具备着传统的“灰姑娘”“淑女”等形象,但更多更丰富的女性形象已经在爱情故事里出现。《夏花》的何冉对爱情的主动出击,《爱情而已》的梁友安在事业上的聪慧能干,都是女性形象回应女性观众对于独立、主动性格的需求的具象表现。哪怕是相对受限良多的古装偶像剧,仍有带有一定灰姑娘色彩的《星汉灿烂》的程少商或《苍兰诀》的小兰花,前者的我行我素、后者的柔韧坚强,也仍然与现代女性的心理需要构成了某种共鸣。

  女性形象中的另一要件是爱情故事中女性竞争的削弱与退场,恶毒女配角、狗血三角恋等在偶像剧女性形象的塑造中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更多是女性之间的姐妹情谊的互助和理解。虽然这些作品中的女性独立和女性情谊有时简单美好得令人生疑,但却是当前颠扑不破的观众看点。

  而对应地,男性角色作为女性观众情感的投射,甚至是某种理想异性的具象,则也显出了更现代的处理。无论本身是如何身处于古典社会性别秩序中的大男子主义,都需要在女性面前融合更具现代气质的绅士、温柔、体贴等特质与时俱进。“霸道总裁”变体如《苍兰诀》的东方青苍,在心仪女性面前也“百炼钢成绕指柔”,背负传统社会秩序与责任如《星汉灿烂》的凌不疑,也始终在倾慕对象面前显示呵护与尊重,而现代社会中的多面能手如《去有风的地方》的谢之遥,在乐于助人多项全能的同时,也始终亲切体贴,更不用说《爱情而已》的宋三川,热血拼搏的运动员外衣下,是对心仪女性的手上划破伤口,都事无巨细关心的细腻温柔。总体而言,近年来的偶像剧的男性角色塑造降低了对女性的规训,强调对女性的性格、事业、梦想的尊重,投射的是女性观众对男女平等的渴望和对情感关系之中理解和支持的需要。而对应的一些带有过强传统男女性别观念塑造的男性形象,则很容易被观众斥之以“油腻”而被抵抗和拒绝。

  偶像剧的恋爱叙事:“恋爱脑”和“玛丽苏”的退场

  偶像剧往往是以恋爱为中心展开故事,而不同时期的观众对浪漫则有着不同的定义与理解。近年来越来越多偶像剧的恋爱故事中,爱情中心主义逐渐消退,爱情圆满不再是一些故事的唯一目的,而是女主角成长历程、人生经历的某种美好奖励,爱情事业两手抓、恋人自我都重要的观念在众多故事里逐渐深入人心。

  即使是女性事业塑造相对局限的古偶剧中,无论是《星汉灿烂》程少商的坚持自我,还是《苍兰诀》小兰花的心怀苍生,爱情也开始褪去了魅力的唯一性。而《请叫我总监》的女性奋斗,《爱情而已》的职场起伏,则都构成了这些都市剧除了男女主角互动外的另一重要看点。女性观众需要通过偶像剧获得某种爱情的替代性满足,需要“嗑CP”来获得某种恋爱心理的假想化体验,但哪怕在幻想之中,也同时存在着女性对个人价值、独立身份等的底线认知,这些都越来越体现在了偶像剧的设定和观众的对应反馈评价之中。

  在偶像剧的爱情进程中,女性角色的“恋爱脑”也在逐渐淡却,“玛丽苏”模式也逐渐不受待见。很多女性进入恋爱也并不影响其人格的独立与完整,并不需要男性尤其是多位男性的包围与加持,去大理的许红豆如是、在深圳的梁友安亦如是。《夏花》中的何冉虽然面对心动一腔热忱一往无前,但是作品也给予了年少、绝症等设定,为其的“恋爱脑”给予了充分的铺垫,以爱是一种珍惜有限生命时间的方式,来合理化其对爱情的执念。

  偶像剧的戏剧意味:甜与虐的爱情童话和热与冷的现实温差

  偶像剧的基本逻辑还是爱情童话,而甜宠风格在近年来越发热门,虐恋则基本只停留在古装偶像剧中。偶像剧的甜宠与虐恋是两种殊途同归的味觉,核心主线都是高纯度的爱情书写。无论是甜宠还是虐恋,其戏剧冲突往往都来自于外在,都无关乎男女主角矢志靡他地彼此认定。无论是甜如蜜糖或虐入愁肠,其核心都不改“人生自是有情痴”的爱情童话。

  宠爱的情节当中盛放着“无条件的爱”,《星汉灿烂》的凌不疑在无数个程少商需要的时刻坚定地守护与表白,《苍兰诀》的东方青苍对小兰花知冷知热的细心呵护,《爱情而已》里宋三川为梁友安一次又一次地挺身而出,是一种恒久不变的对“骑士精神”的审美。而虐恋的情节之中常常有情义两难的命题,包含的与其说是对有情人的考验,不如说是对爱情的直接估价。在偶像剧的爱情天平两端,值得和爱情并提来论及取舍的,反而衬出爱情的盛大。偶像剧中常存在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即是一种经典估值,不经历生离死别的爱情似乎就谈不上刻骨铭心。

  而在古装仙侠的偶像剧中,爱情天平的另一端常常是家族、师门、人间、苍生等更宏大的生命重量,来逼迫相爱的情侣之间做选择、做取舍,这无疑无限放大了爱情的分量和可歌可泣的悲壮。当然在偶像剧的童话基调下,“世间安有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的难题往往都不构成问题,甚至“真爱化解一切”成为宇宙终极答案也并不罕见,而这样的童话质感,保证了观众既能体会审美层面的荡气回肠,又不至于在观看后有切肤之痛的心理创伤。

  甜要走心,虐不刺骨,今天的偶像剧的爱情越发地“轻”,而与现实中婚恋问题面对的工作、成家、育儿等压力之“重”形成反差。当下的偶像剧集,很聪明地与相对消极的婚恋观念之间形成温差。主创选择放弃沉重的现实话题,转而轻巧地选择提供一种情绪体验,以此形成更强烈的补偿和替代价值。所以,不同于现实主义电视剧或者主题创作电视剧,偶像剧在直观上并不那么“接地气”,但却也一定程度上承载与一部分观众真实的心理与处境对话的文化能力与文化功效。说到底,当下偶像剧仍然是一种与观众对美好感情憧憬密切相关的类型剧,停留在成为观众体验人生百味中的虚拟爱情代糖的层面,如何在成为观众爱情代糖的基础上,提供更加口感丰富的百味体验,让甜有回甘、爱有余韵,成为观众在现实生活中也能触及与习得的生活榜样或恋爱指南,值得偶像剧主创探究。

  (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化产业系副教授)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本日公休》:理去“烦恼丝”,留得真情在

  • 韩松落:道不尽的敦煌故事值得代代讲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