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回到“拉美文学爆炸”的奇点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回到“拉美文学爆炸”的奇点

来源:北京日报2023-06-30 09:19

  作者:暗 蓝

  1967年并不是太平的一年。1月,阿波罗1号起火失事;6月,中东爆发“六日战争”;10月,切·格瓦拉在玻利维亚遇害。世界沉浸在混乱与动荡之中,一场关于拉美文学的对谈对它而言似乎无足轻重。

  《两种孤独》 马尔克斯 略萨 著南海出版公司·新经典文化

  从当时现场情况来看,似乎也的确如此。9月的南半球春意盎然,尽管秘鲁国立工程大学建筑系报告厅座无虚席,但人们更多也许只是出于好奇。这场活动的嘉宾、41岁的“外国人”加博,据说写了一本在三个月内卖了三万册的小说,但这本书刚刚才在利马的书店上架,大多数秘鲁人还不曾拜读;主持人倒是他们更熟悉的秘鲁本土作家马里奥,此君比“外国人”小9岁,但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正是在这一年,他凭借小说《绿房子》拿到了罗慕洛·加拉戈斯奖,那是拉美地区最著名的文学奖项。

  当然,今天的我们更习惯称呼前者为马尔克斯,后者为略萨。不过对当时的世界而言,他们还只是“加博”和“马里奥”——尽管已经初露峥嵘,但距离拥有“专属名号”仍需时日。而由两人主导的“拉美文学爆炸”(注:“拉美文学爆炸四主将”,另两位是阿根廷人科塔萨尔和墨西哥人富恩特斯)还未成气候。用一位曾亲历这场对谈的参与者的话来说,“他们率真地谈论身边发生的事情,甚至还有些惊讶,就像两只互相发问‘进化是什么鬼东西’的年轻翼龙一样。”(胡安·加夫列尔·巴斯克斯,《被寻回的文字》,收录于《两种孤独》,后文未标注出处之引用,皆引自本书。)

  这便是通过《两种孤独》一书记录下来的这场对谈的有趣之处:一开始,没有人注意到这一文学事件意味着什么,甚至过了很久都是如此;然而突然之间,随着马尔克斯在1982年拿下诺贝尔文学奖并发表著名演说《拉丁美洲的孤独》,随着略萨凭借接下来的《酒吧长谈》《世界末日之战》等作品赢得世界性声誉,随着这场“文学爆炸”真正改变了拉美在世界文化乃至现实版图中的位置,人们才开始意识到,一切或许都源于这样一个“奇点”。

  因为无论未来发生什么——无论是上文提到的由“文学爆炸”所带来的诸种辉煌灿烂,还是这两只曾经一同进化、一起写小说,甚至用对方的名字给自己孩子命名的“年轻翼龙”最终交恶,以至于挥拳相向……在一切的起点,没有什么可以束缚他们。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两个1967年的年轻人,只是依靠“困惑、危险、失败”(博尔赫斯语)打动他们的听众。事实恰恰相反,他们都是当时目标明确且已有建树的文学中坚,而这正是这场活动的最初目的:与其说是主办方秘鲁国立工程大学希望请这两位小说家将小说创作的不二法门传授给学生们,不如说是“动荡的六十年代”的所有人——所有拉美人——都渴望知晓他们是否能够讲出自己的故事,像西方人那样拥有自己的“文学”。

  这两个年轻人,所掌握的正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这一文学事件之前,他们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出了笃定的证明。而在两人的对谈中,实践路径变得更加清晰:

  巴尔加斯·略萨:我们不能说,三十年前的拉丁美洲作家不如当下的拉丁美洲写得好,但他们几乎都是“兼职”作家。

  加西亚·马尔克斯:没错,那些作家会同时做许多工作……(其实)你得把最好的、精力最充沛的时间用来搞文学才行,这才是最重要的。

  以写作为志业——正如马尔克斯所言“现在我能确定的是写作是种迫切的志向,拥有这种志向的作家不得不写,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头痛和消化不良的问题”,也许这正是拉美“文学爆炸”一代与前辈最大的不同。他们不再是点到为止的讲故事者,而是自觉的、职业的作家,需要回应来自他们自己所在的、沉默已久的大陆更为广泛、迫切的诉求。

  因而,马尔克斯先前提出的关于“文学爆炸”的困惑,在稍后也由他自己给出了解答。当略萨问及:“你认为这场叙事文学高潮在整个拉丁美洲范围内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呢?”马尔克斯表示:“如果读者去阅读某位作家的作品,我们可以认为读者认同了那位作者。这么看来,我觉得原因就在于我们写的东西刚好满足了当下读者的需求。”

  换言之,比起“作家爆炸”,马尔克斯更倾向于“读者爆炸”,毕竟若是没有读者的需求,作家的写作注定将沦为镜花水月。而我们不难发觉,无论是“马孔多在下雨”(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还是“风从安第斯山上下来,给皮乌拉城的街道铺上一层白”(略萨《绿房子》)的生命力,从不来自作家本人,而来自马孔多或皮乌拉被讲述的渴望。

  正是在这样的共识之下,马尔克斯与略萨,以及更多拉美作家走到了一起,共同开创了那个群星璀璨的奇迹年代。需要指出的是,二人性格上的分歧是明显的,马尔克斯幽默、浪漫、实用至上;年纪小一点的略萨反倒严谨、沉稳、讲求原则。或许正是因为性格上的分歧在二人日后并肩作战的日子里越发凸显,才导致了二人友谊最终不可挽回的破裂。但无论如何,这两个怀着各自“孤独”的年轻人在1967年春日的相遇是美妙的。

  “我们希望再次给他们颁发罗慕洛·加拉戈斯文学奖……再在利马举办一次拉美小说两人谈……这所有的所有,都只有一个目的,让加博和马里奥再一次成为‘文学爆炸’血统的缔造者:何塞·阿卡迪奥和乌苏拉,列依和麦卡特尼,希皮与萨贝,突厥人和印第安人,诗人与建筑师。”(安赫尔·埃斯特万、安娜·加列戈·奎尼亚斯,《从马尔克斯到略萨:回溯文学爆炸》,侯健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尽管这场“爆炸”带来的一切足够绚烂夺目,但我们一定不会拒绝重回那个春天——最美妙的,从来都是一切皆有可能之时。(作者为青年书评人)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