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报告文学能写短一点吗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报告文学能写短一点吗

来源:大众日报2023-07-20 10:10

  作者:逄春阶

  不知起于何时,报告文学写得越来越长,出的书也越来越厚,越来越漂亮。就我目力所及,特别优秀的长篇报告文学,还真不多,能让我个人掏钱买的,更不多。我记得过去的好多优秀报告文学,都不长,比如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理由的《扬眉剑出鞘》、黄宗英的《大雁情》、乔迈的《三门李轶闻》等,都是万字左右。而赵瑜的《寻找巴金的黛莉》,满打满算,字数不超过10万,却那么耐人寻味。

  报告文学被誉为文艺轻骑兵,就是以短平快在文学题材中显露自己的优势。长篇报告文学如果有读者高度关注的内容,让人读完觉得不长,那当然是最好。如果内容陈旧,硬要拉长,那是自讨没趣。

  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徐锦庚热衷写短篇报告文学。最近,他精选了20篇短篇报告文学以《行走的脊梁》为名,由济南出版社结集出版了。里面的大部分,在报纸发表时,我都读过,这次翻看,依然觉得有滋有味。

  “短”对应着“小”,徐锦庚以万把字的报告文学,把小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如《驯虫记》中的主人公是个科技迷,六年如一日埋头钻研蟑螂养殖,破解餐厨垃圾处理难题;《老汤》中的厨师,为守护一锅老汤,22年没出过济南城,被誉为“百姓神厨”;《芝麻开门》中穷乡僻壤的农村电工,开网店发家后,又带动一方乡亲,发展起“淘宝村”“淘宝镇”;《行走的脊梁》更是热情讴歌一群普通劳动者。还有《颁错奖》《从头再来》《一个村庄的抗战》《尼山远望》等短篇佳构。

  徐锦庚眼盯“小人物”,却不局限于“小”,他发现了小人物之“大”之“丰”之“内美”与“外美”。把灯挑亮,让血肉鲜活灵动。

  徐锦庚的短篇报告文学在语言上有个特点,就是通篇短句,字不愈十(每句不超过十个字),比如《懒汉治村》开头:“懒汉非懒汉,为小名,大名徐樟顺。懒汉与我同村。村在浙西开化,一听村名,便知是深山冷岙:东坑口。”比如《尼山远望》的开头:“王殿卿此生拜过两次孔。头一回屈辱,第二次蒙羞。”如乒乓落台,简洁明快,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

  长篇报告文学也好,短篇报告文学也罢,都得强调文学性。也就是要有可读性,趣味性,给人以审美愉悦。你看,《颁错奖》的开头:“世上事,本无常。坏事有时变好,好事也可能变坏。这不,尼山圣源书院出了糗事:颁错奖了。”为啥颁错奖了呢?悬念一点点解开。原来泗水县北东野村颁发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奖,一个有“劣迹”的不孝顺的妇女孔某某上台领了奖,其实是另一位同名者获奖了。颁奖者将错就错,没有收回奖品。孔某某没有资格拿这个奖,自觉羞愧,回家后改过自新。徐锦庚闻听此事,去采访孔某某,孔也答应采访,等徐锦庚到她家时,她打扫了院子,自己却躲起来了。文章写到这里,徐锦庚笔锋一转:“她羞见咱们,说明她知道错了,孔夫子不是说‘知耻近乎勇’嘛。”结尾是这样写的:“访罢北东野。与路边护林员聊天,老人侃起植树经,树和人一样,要服水土,瘦地结不出甜果子,沙滩长不出参天树。有些地方,为啥年年植树,不见树,不挑树种,忽视土质,只种不养,乔木萎成灌木。我茅塞顿开。哦,植生态之林。须讲究天时地利,植灵魂之林,莫不如斯。”娓娓道来,见微知著,我喜欢这样的文笔。

  徐锦庚曾说:“有的报告文学名家在介绍经验时,说如何虚构细节。我不赞成‘虚构’的提法,我认为应该用‘渲染’”。“渲染”理念,与钱钟书在《管锥编》中提到的理念相合:“史家追叙真人实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盖与小说、院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记言特其一端。”“渲染”就是强调文学性,但不能过了,要恰到好处,不过分的标准是:精短。

  短篇报告文学因为其短,反而不好写,谋篇布局要精心,角度要精选,细节要安排得当,《行走的脊梁》收录的每一篇都是精心构思写出来的。

  这本书的可贵之处是在每一篇后面都有个“手记”,记录了自己采写和编发的过程,这对初学写作者来说,是很珍贵的经验分享。

  我曾经说过,浪费文字也是犯罪。好的长篇报告文学当然需要,但我更愿意看到耐人寻味的精短报告文学。(逄春阶)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去有风的地方》对温暖现实题材创作的启示

  • 《城中之城》:灰色人物的人性斑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