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三万里外 诗书长安

来源:北京晚报2023-07-22 10:43

  作者:晏 藜

  最近,讲述唐朝文人史诗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的大热,又一次将人们的视线聚焦于一座似近似远的城池——长安。类似的事这些年已数度发生,上一次是改编自马伯庸小说的剧集《长安十二时辰》,再上一次是陈凯歌的电影《妖猫传》。每一次话题起来,都会带动一波有关“长安热”的浪潮。汉唐古都,盛世长安,丝绸之路的起点,“长治久安”的心愿,这个意象带来的联想富丽、壮大又恢弘,它不只是为李白、杜甫、高适等人心心念念、渴求容身并建功立业之处,也是后人追慕古时繁华盛世、想象传奇故事时最完美的载体。比起文字,影视用以普及氛围具有先天的优势,它们造境若真,生息有序,加上故事的跌宕,人物的绝伦,呼应着每一个中国人自读书识字时就熟读成诵的唐诗基因,更使得人们先天就愿意相信、接受眼前画面里呈现的,就是这座恢弘帝都曾存在过的真实。

  写给长安的诗

  正如《长安三万里》选择了诗之意象来呈现故事想表达的意蕴,水到渠成一般,无论古今,诗都是这座城磨灭不去的印记。从今日西安一处处具象的景观,到昔日遗留的一个个地名典故,到处都是诗的痕迹:大唐芙蓉园有唐诗峡,之前常带孩子去;大唐不夜城有诗句廊灯,和以诗人诗篇为主题的表演;雁塔和兴庆宫下,如今都悬挂有诗灯连句……这些诗句的一旁,常常是游人如织。《长安三万里》中以诗人、诗心和诗意指向对长安的向往,寄寓想表达的题旨,确也恰如其分。有共鸣的人自然能从中得到深沉的触动,即便平时不那么感兴趣的人,也能从似曾相识的情景里,得到些滋养当下的诗意。

  “长安城”的今景终究是人造多于原初,但作为一个在旧时光中淬炼过许久的老城,西安也确有它独到的蕴藏。本地的古旧市场极为繁盛,八仙庵、大唐西市、西仓、小东门,都是老西安人津津乐道的旧摊集聚地。这两年我开始跟人逛摊子,常能从老街旧书中淘到一些有趣的老物件儿。比如日前辗转从八仙庵淘来的《唐代诗人咏长安》的小册子,是西北大学中文系印给学生的内部学习资料,故纸泛黄的册页上印着它1979年的生日。即便是1979年,也是唐诗发生的一千多年后了。一千多年后,人们依旧在研习一千多年前的人们写给这片土地的诗句。这世间有多少看似坚固的东西,能抵挡过千年岁月的侵袭呢?这些缥缈的诗句却做到了。四十多年前大学课堂里的学习尚是百废待兴,而到如今,随着传统文化的一波波复兴,对唐诗的喜好、研读,已延展至更深广的领域、更多的人群。

  来看看此书中当年身处其间的唐代诗人们是如何吟咏长安的:“千百家如围棋局,十二街似种菜畦”(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卢照邻《长安古意》)、“游骑偶同人斗酒,名园相倚杏交花”(杜牧《街西长句》)、“柳絮杏花留不得,随风处处逐歌声”(林宽《曲江》)、“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卢纶《长安春望》)、“披香殿前花始红,流芳发色绣户中”(李白《阳春歌》)、“灯前不动惟金像,壁上曾题尽古人”(徐夤《忆荐福寺南院》)、“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韦庄《长安清明》)……不惟是耳熟能详的一线诗人诗作,也有不那么有名的,但人人目中心中大都是繁华富丽的长安意象。这是写给长安的诗,却也不仅仅是写给长安这座城,更写给那光辉璀璨的欢乐和至高至远的理想,写给生命中那些拥有“长安”、怀抱“长安”的岁月。“人生得意须尽欢”,近年才开始慢慢意会到李白这句诗中的味道。人之常愿,好辰光能长留,尤其当中一个“须”字,多少迫切,非体会过无常与来不及者,不能明白。

  故城长寂寂

  《唐代诗人咏长安》中选取的诗句大多写在承平之世,或者是大乱安定后、帝都恢复平静的时节。人们愿意看这样的诗句,一如自古而今对“长安”作为一种象征的情结。但即便是在开元盛世的表象之下,也早已暗涌着政局的动荡、斗争的残酷、财政的亏空、边境的危悬。安史之乱后,唐朝虽仍延续了百余年的社稷,可盛世却江河日下,在自欺欺人间,一弦一柱地崩塌了。

  长安到底还是长寂了。878年,黄巢起义爆发,大势就此不可挽回,长安城开始受到重创。“巢焚宫闱、省寺、居第略尽”,自此后,城内“荆棘满城,狐兔纵横”,“宫阙萧条,鞠为茂草矣”。907年,唐朝宗庙为朱温所灭。“长安寂寂今何有,废市荒街麦苗秀。采樵斫尽杏园花,修寨诛残御沟柳。华轩绣毂皆销散,甲第朱门无一半。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楼前荆榛满。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韦庄《秦妇吟》),赫赫长安城,曾兴盛过周秦汉唐数个朝代的旧都,“自此遂丘墟矣”。后来,开封、临安、大都、南京、北京等地陆续成为国都,历朝也皆有盛世治世,但似乎再没有出现第二个能与“长安”之所指相媲美的城市意象。长安城故地的影响力不复往日,不多的盛事之一是,后来明清两朝在原长安城皇城等基础上重修西安城(府),规整所建,今日西安内城的古城墙即是此时落成。

  故城已矣,但对它的念念不忘,却一直在继续。继唐开元韦述《两京新记》后,北宋宋敏求撰二十卷《长安志》,记录长安当年的坊市街道、宫观旧邸、山川风物、民俗民生等,这也是如今许多相关创作的资料基础。尤其元祐元年,北宋人张礼携友春游长安城南,寻访唐都旧迹,著《游城南记》,是唐亡不到二百年后对唐代故迹的访察记载。这本小册子内容精短,但很特别,我非常喜欢。它是一部千年前的“长安”寻访者手记,作者在写下这些文字时,胸中笔下翻涌的,同样是真诚热烈的情感。这一点,和如今《长安三万里》等作品的主创们,或许别无二致。

  张礼的记录,能让我们这些后世的长安倾慕者们,看到千年前新敝不久的长安:“东南至慈恩寺,少迟登塔,观唐人留题。”塔还在,至今仍在,便是今日惯称的大雁塔。张礼于其后作注:“塔自兵火之余,止存七层……长安士庶,每岁春时,游者道路相属,熙宁中,富民康生遗火,经宵不灭,而游人自此衰矣。塔既经焚,涂圬皆剥,而砖始露焉,唐人墨迹于是毕见,今孟郊、舒元舆之类尚存,至其它不闻于后世者,盖不可胜数也。”怅然憾恨之情在他倚塔下瞰曲江宫殿时濒于极致,“乐游燕喜之地,皆为野草,不觉有黍离麦秀之感”。彼黍离离,迟迟行道,人之常情便是,不愿看这样的文字,不愿在青春与老迈、繁盛与衰败中,直面人生的无力与无常。所以,到底还是那些恢弘的诗句、富丽的篇章更得广泛传颂些。

  但却也有人喜欢荣华远去后的余音。作家胡成在其非虚构著作《陇关道》系列里曾提起,关于西安这座城,他已将兴趣从盛唐拉回至晚清近代,不再附着历史上曾经耀眼却于今人并无实惠的荣华岁月——“足下仍是丝绸之路,眼见的却是衰草斜阳”。在寻常之外,直面一些不寻常,未尝不是性情的强者。

  但愿此情长在

  方兴未艾的国风热潮最直观带来的是游客,受益者当属长安的“今生”——西安市,以及生活在这座盛唐故土的居民。这个暑假,西安作为旅游城市的热度再一次跻身全国前列,而我们作为本地居民,因为游客实在太多,已经很久无法就近去凑那风靡网络的火树银花的热闹。但也毕竟常年融身于西安为造“长安”意象而做的种种营造中,大小雁塔、不夜城、古城墙、芙蓉苑、青龙寺……每一处都是一个旧名带起一片新景。也常在街头看到翩翩走过的各个年龄的各式唐装仕女。尽管如今的都市当然已不再等同于故事里的那座城,只是那些传奇投射于今日的幻影,不过依然真有其美便是了,身在其间,哪怕路过,看到这热闹也很开心。

  “自唐以后,长安从未如此像一个国际都会。夜里的地铁里是各种方言,南腔北调,洋溢着盛世的幸福。最寻常的小巷,也满是着唐装化唐妆的游人。此境此情,但愿常有。”那天看完《长安三万里》,正当无尽唏嘘感怀中,看到一位老师在微博上发了这么一段话。心有戚戚,许多微妙的对应,便以此作结。(晏 藜)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乘船而去》:陈小雨的“回乡偶书”

  • 故事元素数据化重塑:流媒体时代的IP改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