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王 润
7月21日在北京人艺小剧场首演的黄盈导演新剧《孔丘——当我们在谈论孔夫子的时候,我们在谈些什么》,作品名字长,演出时间也长,算上中间将近两小时的休息时间,从下午两点一直演到晚上九点半,长达七个半小时。这样的题材、角度、形式,让人产生很强的好奇心:一向喜欢从传统与经典中汲取灵感与营养,又总有各种创新和当代表达的黄盈,这一次想用戏剧和我们谈些什么?
《孔丘》剧照。 李晏摄
虽然这部话剧的主人公是被后人敬仰参拜的“孔夫子”,演出时长又堪称一场观剧马拉松,但整个作品风格轻松有趣,充满着强烈的游戏感,不会让人感到枯燥漫长。演员虽然穿着宽袍大袖,但表演生动活泼、松弛自然、跳进跳出,从扮演者到角色,最终再回到自身,发自肺腑道出对孔子的解读和感悟。
一曲钢琴版的古琴曲《流水》贯穿始终,有着古今新意的通感;残缺台阶的舞美设计,呈现着各个社会阶层的流动。这样一部既不是正襟危坐的历史剧、也不是先锋实验荒诞剧的“孔子传记剧”,以孔子的思想一以贯之,既不“食古不化”也不“戏说”。
黄盈透露,他创作这个戏的原则就是“不瞎编”,剧情和人物都要在史籍里找到支撑;同时努力把“塑像”或“符号”还原成有血有肉的人,让古老的春秋时代与当下相关。这样才能使当代观众感到血脉相连、情感互通,从而有了“谈论孔子、思考孔子,既见祖先、也见自己”的可能性。
这样的创作初衷,源自于黄盈年轻时也曾和很多人一样,只将孔子视为书本上符号化了的“偶像”。但随着人生阅历的积累,他开始深刻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不管对孔子是什么态度,都不可避免地在自己和周围人身上发现他的影子。
于是,黄盈从2008年计划创作音乐剧《孔丘和他的学生》,到2022年完成话剧《孔丘——当我们在谈论孔夫子的时候,我们在谈些什么》的初稿,用了14年时间在史实与考据中不断思考和创新,最终将这样一部“戏剧马拉松”搬上舞台。但即便五个多小时的演出时长,也没有演完孔子的一生,只是从孔子出生演到他55岁隳三都失败、告别鲁国。世人熟悉的“孔子周游列国”还没有出现。也许,这是因为黄盈的人生以及他对孔子的解读都还在进行当中,这部作品也属“未完待续”,仍有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空间。(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