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慕风远飏,丝绸之路上穿行的植物和香料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慕风远飏,丝绸之路上穿行的植物和香料

来源:文汇报2023-07-30 10:56

  作者:潘飞

  在《新全球史》作者杰里·本特利眼里,从古至今,跨文化互动对所有卷入其中的人们产生的重大影响涵盖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确,这得到了许晖先生新著《植物在丝绸的路上穿行》《香料在丝绸的路上浮香》的证验。他用以形容丝绸之路开通后物质往来交流盛大景况的“慕风远飏”一词,是何等恰切,且动感和画面感兼具——沿着这两本书溯源而上,可以稽考千年古卷,寻踪古代中国、罗马、埃及、巴比伦的浮香迷影,抑或逡巡于包罗万象的“纸上植物园”,续写东西方文明你来我往的流彩之诗。

  试想,如果没有这些异域物品的输入和糅合,包括衣、食、住、行、医等在内的生活和文化谱系将会失去几多趣味和光彩。外来的“胡”,与中国本土早就有的“椒”相结合,便诞生了已成为厨房必备调味品的“胡椒”,并催生出新的菜肴烹制方法,甚至是“椒房之乐”。外来的小麦,不仅丰富了中国人的食品品类,还赋予其发明“来”字的灵感。石榴被赋予了“若留”“丹若”“金婴”“天浆”等各有趣味的异名,延伸出“多子多福”的暗喻,“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更平添了几许风流意象。成语“天花乱坠”中的“天花”原指曼陀罗花纷纷坠落的奇异景象,从褒义词向贬义词的转变,不知其中发生了怎样理解上的转向?黄瓜虽有“绿色”之实,却无“绿瓜”之名,尤其是在汉族和其他民族统治时期、南方人和北方人的著述中,“黄瓜”和“胡瓜”之名轮番上场,背后折射出的幽幽心念耐人寻味。

  古代中国人洞悉枣椰树在其他民族神话谱系中的象征含义,用“千年枣”的本土化名称延续“不死鸟”菲尼克斯复活和永生的语义,有力佐证了全世界的神话体系系出同源,但又加以本土化改造,令其符合本土语义和习俗。甘蔗自印度传入中国,智慧的中国人发明出高级的制糖法,又反哺印度,说明各大文明从古至今从未间断的交流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多元的。中国芍药的药用价值以及充当爱情信物的功能都随着花的本体一并传播到古希腊,被冠以“无刺的玫瑰”,化身为赠别之物。

  丝绸之路既名为“路”,必然四通八达,经由这条路传播的植物、香料以及它们代表的文化,可以进入正史、药典、小说、民俗、成语、神话、诗词、图画……它们不仅“入土”,更能“入心”。比如,在西方意寓自恋的水仙,到了中国,不仅多了“玉玲珑”“金盏银台”这样极美的别称,还变成幸福和幸运的象征,也算是中西“花语”的一种承接。在许晖看来,《植物在丝绸的路上穿行》收录的宋代苏汉臣所绘《靓妆仕女图》中妆榻上的那瓶水仙,隐隐将中外不同时空的两种“自怜”悄然连接,产生一种“回声般的遥远呼应”。

  可以这么说,经由丝绸之路流散的植物、香料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是贸易的,也是文化的。比如,传入中国的苏合香还繁衍成舞蹈和曲名,抑或被诗人们写入唐诗,字字珠玑,香清益远,就连唐明皇和杨贵妃之间沾染着龙脑香的丝巾,由“旃檀”化身而来的“檀郎”“檀口”之称,也给世人平添了几分香艳和流风余韵。由合欢花衍生而来的“合欢蠲忿”一词以及文化谱系中以“合欢”命名的物件,都让人对美好的爱情产生了无穷的渴望。总之,外国香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人自《诗经》《楚辞》《山海经》有记载以来关于用香的文化习惯,让中国人的“芳香生活”变得更高级。

  外来的物种,因其奇异引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从而创作出优美的咏物作品,给中华民族的文学宝库平添了几多“奇葩”。在唐诗等文学作品的助力下,外来植物和香料在中国本土衍生出的生态景观,愈加充盈着兼容、灵动的文化内蕴。尤其是当外来植物遭遇唐代文学,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原来的形貌,被赋予诗意的美名、诗意化的气韵、中国化的风韵,在唐人眼中和心中“走”过后,就不再是无意识的“野蛮生长”的“生物移民”,而是被人格化的、有情有义的“人文载体”和“文化喻体”,焕发出别样的光彩。比如,唐诗中的石榴、石榴红被用来比喻它物,延伸了石榴的语义;纵然千年逝去,今天的我们也能从苜蓿这样代表唐朝国力的象征符号的相关诗句中,感喟于那份海纳百川的大国气象。

  不过,中外物种在传播过程中也会出现偏误。除了大蒜、番红花等物品的输入被“张骞狂”的追随者们归为张骞的功劳,欧洲人误以为原产于中国的杏的产地为亚美尼亚,冠以“亚美尼亚李子”的名称。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这属于传播链条中的“噪声”,并不影响整体的传播效果。除此之外,杏被人格化和美誉化,且出现了两极分化——“杏林春暖”成为董奉那样具有高尚医风的名医的代名词;但同样以杏喻人,中国的“红杏出墙”则隐含讽刺和负面之意。最初被贵族用来祭献神灵、供神灵欢娱的香料,也随着传播而被“祛魅”,由“神界”而至“人间”,从奢侈品变成日常用品,给普通人的生活增添了别样的烟火气。丁香和豆蔻的繁盛贸易背后隐藏着利益至上的殖民者近乎疯狂的掠夺,和对“香料群岛”原住民的大肆屠杀。辩证地看,“香料之路”的香气不能掩盖人类文明史上的血腥味,殖民者的原罪也将永远受到拷问和审判。

  在充满财富、新奇、传说的丝绸之路上,总是可以看见无数帝王、重臣、僧侣、商人、军士、探险家等的身影。世界上没有哪一条路能像这条路,可以用千年丈量时间、以万里测算跨度,把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区域连接起来,并且充溢着无穷的瑰丽的想象。难怪,它又有“香药之路”“皮毛之路”“玉石之路”“茶叶之路”“瓷器之路”等多个富有诗意的别称,故而用“活色生香”来加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

  物种的起源和交流本身就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课题,物品的生命样态,既包括自然生命,也包括社会生命,物品传播的时间越长、地域越远,其社会生命就越长。《植物在丝绸的路上穿行》《香料在丝绸的路上浮香》延展了“行走的香料和植物”的社会生命,给我们开设了一堂旁征博引的博物课,其中的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百科知识,通俗晓畅地娓娓道来,导引我们身临其境,开始一场穿梭上下五千年的神奇历险。

  掩卷沉思,如果说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构成了一条纵轴,那么丝绸之路就在相应的历史节点上建构起了一条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横轴——前者便于我们认识自身,后者便于我们看清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恰好也就是在这样的“坐标”中,经由丝绸之路的播散,把数个文明形态连接在一起的植物和香料熠熠闪亮,折射出人类文明的智慧之光。正是万千物种的交织,丝绸之路才成了东西方之间的文明交流之路,几千年过去,我们仍然“在路上”。(潘飞)

[ 责编:刘朝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