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如此“来到人间”,何以需要“欢迎”?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如此“来到人间”,何以需要“欢迎”?

来源:文汇报2023-08-16 09:26

  作者:潘凯雄

  睽违《推拿》15年,毕飞宇新长篇《欢迎来到人间》终于降临人间。

  如此艰难如此慎行的背后无论因为啥,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毕飞宇对自己的创作有了新要求而且还是高要求,且不说一定要超越自己的过往,但至少要不同要不凡。而且我也知道,在这部净字数不足20万字耗时却长达15年的新长篇中,“欢迎来到人间”这六个字是作家一直踌躇到作品在《收获》即将付梓之前才最后确认。吾辈不写小说,很难体会其中奥秘,只是在读完作品之后,一直在为一个问题所缠绕:“到人间”这样一个并非十分特别的行为何以还需要“欢迎”?这或许也是整部作品的核心之所在。

  故事起于2003年6月那场惊悸全国的“非典”即将结束之时,地点则是位于千里马广场上的市第一医院外科楼中的泌尿外科。这个早在20世纪90年代肾移植成活率就已高达89%的“驰名品牌”,竟然在“非典”以来的短短几个月中接连出现了六例死亡,且全部来自肾移植。该科第一主刀,也是作品一号男主傅睿在遭遇第七例病人田菲的死亡后,便开始进入了他“来到人间”的艰难奇异之旅……

  作品值得提及的人物不算多。泌尿科的一把刀傅睿自然是作品的绝对一号;妻子敏鹿、同学兼同事的东君夫妇既是与傅睿人生道路形成鲜明比照的参照,亦是他“来到人间”的见证;父母老傅和闻兰及患者老赵夫妇这两双老人则是傅睿进入“神界”的缔造者也是其“来到人间”的推手;而护士小蔡和傅睿的培训班同学郭鼎荣则是在傅睿“来到人间”旅程的不同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正是在这些个人物间的各自作用和互相关系中构建出了傅睿庞杂而扭曲的精神世界。

  当年轻姑娘田菲因为肾移植术后并发症而成为傅睿刀下第七个意外死亡者并导致傅睿首次遭遇医暴之后,当自己的父母和患者老赵在这个时点上为之设计出新的成长之道,当傅睿被医院送进培训班开始新一轮培养之时起,通向“人间”的大门由此打开。不曾想到的是,这条“来到人间”之路走起来竟是那般坎坷: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他半夜对病人的探访,对被水泥掩埋中哥白尼雕像的挖掘,以及那不能自抑的后背发痒,还有对自己和小蔡施展的“呕吐疗法”等等,再就是作品结尾时光头的再次出现,他发力去拔出傅睿体内的东西,傅睿在狂笑中感觉自己变成了羊、变成了狗、变成了蛇、变成了蚕……

  傅睿终于离开“神界”来到了“人间”,但这个他者眼中的优秀儿子、模范丈夫、贴心男性和肾移植的“一把刀”到头来所付出的代价就是疯了,成了精神病!

  傅睿从“医神”到“凡人”到“精神病人”之旅都是拜那个名叫毕飞宇的小说家所赐。但这个毕飞宇的赐予也并非出于自己笔下一时之狂欢,而是有着一条清晰的、顺理成章的发展逻辑。于是在作品中,读者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傅睿的成功固然有他自身天才与勤勉的一面,但更多更主要的还要归功于他父母的精心设计、导师的清晰指向和病人及家属的百般膜拜……同时更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隐匿在这一切背后两个巨大的汉字——时代。但颇有意味的则是“时代”这个大词居然是被医院中的小护士小蔡首先感受到,“她只知道了一件事,大时代开始了”。大时代的确来了,不仅有作品开篇出现的正南正北的户部大街和正东正西的米歇尔大道已发生的巨变,更有新兴媒介兴起和传统媒体的式微、名目繁多的培训与速成粉墨登场以及出国热等等具有彼时浓烈时代标识的轮番闪现。遗憾的是这一切在傅睿过往的那“神界”日子里统统视而不见,而当其试图“来到人间”时自然便是那般地猝不及防、无所适从。

  有了傅睿这个曾经不食人间烟火的“医神”,有了他生存的那个已然发生且还在继续剧烈变化的大时代,《欢迎来到人间》这部在中国当代文学中不多见的、聚焦当代人精神世界的长篇不仅妥妥地得以立足,而且还留下了一位极不寻常和耐人寻味的人物形象。

  我觉得这样的作品、这样的傅睿出现在毕飞宇笔端十分正常。在迄今为止他创作的五部长篇小说中,前三部《上海往事》《那个夏季,那个秋天》和《平原》虽也触及到些许现实,但更多还是立足于反思历史以及人在那种特殊境遇中的遭遇与命运;而到了2008年推出的《推拿》及至眼下这部《欢迎来到人间》,他的笔锋不仅转到了当下,转向了现实,而且更专注于聚焦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特殊人群,特别是一些所谓社会的弱势群体。即便是现在讨论的这个傅睿,尽管他也曾显赫一时,但只要他的精神症状大白于天下,立即便会跌下“神坛”,成为人们在背后指指戳戳的另类。而这样一种聚焦现实的、当下的特殊人群的题材取向总会被一些人视之为小、认其为轻,而我则恰以为这绝对是一种具有全球视野和当代取向的大题材、重磅料,在我们当代文学的创作中实为稀见。

  放眼国际文坛,关心聚焦普通人精神世界的名篇经典已然不少,已成常态。比如曾荣获第6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四项大奖、由国际巨星达斯汀·霍夫曼和汤姆·克鲁斯联袂主演的《雨人》,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鲁迅的《狂人日记》、海明威的《神经病患者的人生》和福克纳的《神经质者》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些中外大师不约而同地将自己的笔墨聚焦于凡人的精神领域显然不是出于猎奇,其指向我想至少有两个点值得关注:其一,对精神病患者特别是那些所谓先天性患者不仅要像对凡人那般的平等,而且还要予以特别的关注、理解与尊重;其二,对所谓后天导致的精神患者则更要关注与探讨诱发他们“发疯”的因由。比如这个傅睿,这个世人眼中的好儿子、好丈夫、好大夫,虽历经高难度肾移植手术无数,怎么就会因为连续出现几例患者的死亡而疯了呢?从专业知识层面而言,任何手术客观上都存在成败两种可能,更何况是全球医学界共同面临的高难度高风险的器官移植术呢?傅睿怎么可能不明白这个常识?可他到底又是因为什么偏偏因此而疯了呢?这个人生之问、人类之问便正是《欢迎来到人间》值得关注、值得重视、值得探究的缘由之所在;也还是因为这个人生之问、人类之问使得《欢迎来到人间》这部短长篇却格外地沉甸甸。

  以上所述都是在围绕着《欢迎来到人间》的“写什么”做文章,这当然是它值得人们足够重视的重要原因。但一部小说成功的另一要素——“怎么写”的问题同样十分重要。

  我知道,这部长篇的创作动因源于一则医疗新闻,新闻结束之时即小说开始之日,清醒地厘清新闻与小说之别是创作好小说最基本的前提,这一点,毕飞宇拎得很清;我也知道,为创作这部作品,他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泡在南京某著名医院的泌尿科“深入生活”,也真是相当“深入”的了,以至于有一次他不无炫耀地排列出三五组似是而非的医学词汇让我斟别,而我这个自认为一般医疗知识尚可者果真就被这些个问题给难住了;我还知道,《推拿》面世前的好长一段时间,毕飞宇确是认认真真地做了一段时间“小说课”的功课,做得的确细致、的确扎实、的确“小说”。

  当然,这一切终究还只是在“怎么写”的外围兜圈子。进入具体创作后,他先后究竟花了多少时间、总共划拉了多少字我也说不清。但我清楚的是,这部作品正式交稿前我至少看过四稿,这个过程足以令我“咬牙切齿”。毕飞宇这家伙就像在我书房装了“监控探头”一般,我刚看完一稿,并按必改、小改、可改可不改的这三个层级分别勾画标注出来,还未及沟通,他新的一稿就发了过来,并同步微信声明“看这稿,此前稿作废”;当然我也没那么听话,重点只看自己发现问题的地方,其他就是快速浏览,结果我此前认定的那三个层级的问题至少五分之三都有明显的调整。再拟就剩余处交流时,第三稿又发来了……如此循环四个回合下来,作为看稿者,成就感荡然无存,剩下几个可改可不改的地方也已毫无交流的兴趣。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怎么写”过程的真实写照。此外,以这部作品整体内容和故事的丰满与复杂,写上三四十万字不能算铺陈,处理恰当也不会显得“水”,但毕飞宇却只是控制在20万字以内,看上去惜字如金,本质上则是在追求内容、包括语言文字的一种高度内敛与凝练。

  作为一部罕见的聚焦当代人精神世界的小说,主人公傅睿终于从“神界”精英落地为尘世凡人,虽一度百般不适,精神有恙,但这终归是返回了人间。人们有理由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他会好起来的。

  如此“来到人间”,的确值得“欢迎”。

  (作者为知名文艺评论家)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去有风的地方》对温暖现实题材创作的启示

  • 《城中之城》:灰色人物的人性斑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